山西省介休市第五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593338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介休市第五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山西省介休市第五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介休市第五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介休市第五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班级: 姓名:一明确目标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 、明长城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认识明朝时,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学习重点: 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建筑特点学习难点: 明朝科技发展的条件 二前置自学1. 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城中心的 ,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2.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 朝代不断整修,但大规模的修建则是在 。明长城东起 ,西至 蜿蜒 多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3.由于明朝

2、 的提高, 的繁荣,促进了 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科学巨匠和巨著,其中,卓越的医药学家 编写的 是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明末杰出的科学家 写的 ,反映了明代我国 的生产面貌。还强调 相协调, 相配合,外国学者称它为“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是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三交流展示四合作探究明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向科学家学习些什么?五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和北京故宫,修建于( )A.秦朝B.唐朝C.明朝D.清朝2.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外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术 B. 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

3、物学著作 C.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 的药物学著作 D.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3.关于天工开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B.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 C.介绍了许多西方的科学知识4.“万里长城第一关”中的第一关是指( ): A.山海关 B.嘉峪关 C.居庸关 D.函谷关5.秦长城和明长城的相似之处是( )都是为了防范北方民族南侵 都有一万多里都东起辽东地区都西到甘肃境内 A. B. C. D. 6.明朝的北京城的紫禁城是指 ( ):A.京城 B.宫城 C.皇城 D.外城7.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的正确说法是 ( ):A.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B.东

4、起辽东半岛,西到祁连山C.东起东海,西到临洮 D.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8.如果你想了解我国明朝时期手工业生产发展的情况应该查阅( ):A.天工开物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9.“北京王麻子剪刀” 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天工开物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10.某中学中国古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 C.嘉峪关 D.玉门关遗址11.下列朝代曾以北京作为都城的有( )唐宋元明清A. B. C. D. 12. 我们今天去北京观光,能看到的明清时期名胜古迹有( ): 天安门故宫天坛长城秦始皇兵马俑 A. B. C. D. 13. 强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结合的是( ):A.天工开物 B.徐霞客游记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14.下列我国古代的科技著作,哪一组的两项不属于同一领域( ):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 农政全书和齐民要术C.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 D.周髀算经和天工开物15.材料题:“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天工开物(1)请问这句话是谁说的? (2)为什么他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3)为什么外国学者称天工开物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