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血液一般检验方法讲义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593078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血液一般检验方法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精编》血液一般检验方法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精编》血液一般检验方法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精编》血液一般检验方法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精编》血液一般检验方法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血液一般检验方法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血液一般检验方法讲义(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一般检验 血液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 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可提供许多信息 是临床检验中最常用 最重要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红细胞检查 一 红细胞计数 RBC 参考值 男 4 0 5 5 1012 L女 3 5 5 0 1012 L新生儿 6 0 7 0 1012 L 临床意义 生理性变化年龄与性别的差异 精神因素 剧烈体力运动和劳动 气压降低 妊娠中 后期 6个月 2岁的婴幼儿 老年人 病理性变化 1 RBC和Hb减少 贫血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 通常称为贫血 由于各种病因导致外周血单位体积RBC减少 即为病理性贫血 贫血病因

2、 a 急性 慢性RBC丢失过多b RBC寿命缩短 溶血c 造血原料不足 缺铁 维生素B12 叶酸 继发于其他疾病的不足 药物原因引起的不足 d BM造血功减退 药物 物理因素 某些疾病导致体内有毒物质潴留 原因不明 2 RBC增多a 原发性RBC增多症 真红b 继发性RBC增多症 机体缺氧 心血管病 肺疾病 异常血红蛋白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c 相对性RBC增多症 体内水分丢失 二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 Hemoglobin Hb或HGB Hb的代谢RBC衰老破坏后释放出的Hb分子被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细胞降解为铁 珠蛋白和胆色素 铁进入铁代谢池供机体重新利用 珠蛋白被分解为氨基酸参与氨基酸循

3、环 胆色素经肝脏代谢后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 参考值 男 120 160g L女 110 150g L新生儿 170 200g L 临床意义 基本同RBC计数 但对贫血程度的判断上优于红细胞计数 以下两种情况值得注意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 Hb和RBC的浓度不一定能正确反映全身红细胞总容量的多少 大量失血 主要是血容量的缩小 血浓度变化很少 从Hb等数值上很难反映出贫血的存在 水潴留 血浆容量大 红细胞容量正常 但红细胞浓度低 表面看有贫血 失水 血浆容量小 浓度偏高 即使有贫血也看不出 大细胞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二者浓度不成比例 三 RBC形态检查各种病因可作用于RBC生理进程的不同阶段 从

4、而引起RBC相应的病理变化 导致某些类型贫血的RBC产生特殊的形态变化 此种形态学改变包括RBC大小 形态 染色和内涵物的异常 RBC形态检查与Hb RBC计数结果相结合可粗略地推断贫血原因 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值 瑞氏染色 双凹圆盘形 细胞大小相似 平均直径7 5 m 直径范围6 9 m 淡红色 中央1 3为生理性淡染区 胞质内无异常结构 临床意义 RBC形态变化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 RBC大小不一 小RBC 大RBC 巨RBC RBC大小不均 2 RBC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 正常色素性 低色素性 高色素性 多色性 细胞着色不一 3 RBC形态改变 球形 椭圆形 靶形

5、 口形 镰形 棘形 新月形 泪滴形 缗钱状 裂RBC RBC形态不整 有核RBC 4 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嗜碱性点彩 豪焦小体 卡波环 寄生虫 小RBC 6 m MCV 80fl 低色素 小细胞 缺铁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高色素 小细胞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大RBC 10 m MCV 100fl 染多色性或含有嗜碱性点彩 巨幼贫 溶贫 恶性贫血 巨RBC 15 m 缺乏叶酸及维生素B12巨幼贫 正常色素性 淡红色圆盘状 中央有生理性浅染区 见于 正常人 急性失血 再障 白血病 低色素性 淡 中央淡染区扩大 常见于缺铁 珠蛋白异常 铁粒幼贫血 高色素性 着色深 中央淡染区消失 见于巨幼贫

6、 多色性 未成熟 色灰红或淡灰 常见于溶贫 增生性贫血 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一般大于25 50 才有诊断价值 主要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异常血红蛋白病 少量也可见于缺铁性贫血 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一般大于10 才有诊断价值 少量也可见于DIC及酒精中毒 见于镰形红细胞性贫血 HbS 见于棘形红细胞增多症 先天性无 脂蛋白血症 少量也可见于脾切除 酒精中毒性肝病及尿毒症 常见于骨髓纤维化 也可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有核RBC只存在于正常成人骨髓中 见于外周血涂片上

7、即为病理现象 多见于溶贫 急 慢性白血病及红白血病 骨纤 脾切除术后 常见于溶血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铅中毒及白血病 提示严重贫血 溶血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铅中毒及白血病 四 血细胞比容测定Hematocrit Hct Ht HCT或packedcellvolume PCV概念 以前称红细胞压积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标本中所占体积的比值 ICSH建议用PCV表示 Hct常用于血细胞分析仪上测定的结果 参考值 Wintrobe法 男性0 40 0 54 女性0 37 0 47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RBC平均指数的计算 有利于贫血诊断和分类 可以评估血浆容量有无增减或稀释浓

8、缩程度 有助于某些疾病治疗中补液量的控制 以及了解体液平衡情况 增高见于血液浓缩及RBC增多症 减低见于各类贫血 五 RBC平均指数 参考值 手工法 MCV80 92fl MCH27 31pg MCHC320 360g L 血液分析仪法 MCV80 100fl MCH27 34pg MCHC320 360g L 临床意义 作为贫血形态学分类的依据 红细胞3个平均值只是表示红细胞总体的平均值 正常细胞性贫血并不意味着患者的红细胞形态就无改变 它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必须进行血涂片红细胞形态观察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六 网织红细胞计数概念 Ret RET 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间的过

9、渡细胞 其胞质中残存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 RNA 经煌焦油蓝等活体染色后 嗜碱性物质凝聚成蓝色颗粒 颗粒与颗粒连缀成线 线连接成网 故而得名 检测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法 活体染色后推片镜检2 网织细胞计数仪法 荧光染色后用流式细胞术计数 参考值 成人 0 005 0 015 新生儿 0 02 0 06 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 骨髓中网织红细胞均值为150 109 L 而血液中为65 109 L 当骨髓网织红细胞增多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减少时 可提示释放障碍 如骨髓和外周血两者网织红细胞均增多 数量为1 1时 则认为释放增加 1 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R

10、et 溶贫 可增至6 8 急性20 左右 严重者可达50 急性失血 放化疗后 红系无效造血 Ret 再障 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 2 观察贫血疗效缺铁贫 巨幼贫治疗中 如Ret 则有效 不增高 无效或需进一步检查 3 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七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红细胞沉降率 ESR 简称血沉 是指离体抗凝血静置后 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 体内红细胞能保持悬浮稳定性 离体后由于红细胞比重较血浆大 能自然下沉 血沉一般分为3期 缗钱状红细胞形成期 快速沉降期 细胞堆积期 健康人血沉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内 而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可明显增快 影响因素 影响离体血液红细胞沉降的理化因素较为复杂

11、主要与红细胞数量 表面积 厚度 直径 血红蛋白量和血浆中各种蛋白比例等有关 一般情况下 细胞因素变化较小 而疾病时血浆因素变化较大 血沉加速最重要的因素是红细胞相互重叠即 缗钱 状或积聚成堆 这与血浆的粘稠度和蛋白的种类和质量密切相关 红细胞形成缗钱状或积聚成团后 总表面积减少 承受的血浆阻力也减少 下降的速度要比单个分散的红细胞快得多 影响因素有 1 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 Fbg 球蛋白 球蛋白 胆固醇 甘油三脂 清蛋白 卵磷脂 2 红细胞数量和形状数量 红细胞少血沉快 太少反而减慢 红细胞多血沉减慢 红细胞直径和形状 直径愈大血沉愈快 球形细胞 镰形细胞不易聚集 因而血沉减慢 3 血沉管与

12、管沉架血沉管立于血沉架上必须完全垂直 另外 血标本 温度 标本放置时间等均可影响血沉测定 参考值 魏氏法 男性0 15mm h 女性0 20mm h 临床意义 ESR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试验 但对判断机体有无感染 组织损伤 坏死或某些疾病有无活动 进展 恶化及肿瘤浸润 播散 转移等都的一定的价值 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 1 血沉增快生理性 常见于妇女经期 妊娠3个月以上 老年人等 病理性 各种炎症 损伤及坏死 恶性肿瘤 高球蛋白血症 贫血 高胆固醇血症 2 血沉减慢意义不大 常见的红细胞疾病 第一节 贫血一 缺铁性贫血机体铁的摄入不足 需求增多或铁代谢障碍 丢失过的 导致铁呈负平衡状

13、态时 便出现缺铁 经过隐性缺铁期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 最后发展成缺铁性贫血 IDA实验室检查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 80 Hb RBC低于正常参考值 2骨髓象 增生性贫血 以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幼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 呈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改变 骨髓铁染色 内外铁均阴性 3血清铁 降低4血清总铁结合力 增高5转铁蛋白 增高 6转铁蛋白饱和度 降低 7铁蛋白 降低 8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增高 巨幼细胞性贫血 叶酸和VitB12缺乏时 核酸代谢障碍 幼红细胞DNA合成受影响 细胞增值速度减慢 幼红细胞因分裂障碍而使胞体明显增大 核染色质疏松 形成巨幼细胞而出现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贫的实验室检查

14、 1血象 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MCV 100粒细胞巨大 常呈多分叶 2骨髓象 增生性贫血 红系巨幼变 粒系 巨核系巨幼变 3血清叶酸 VitB12测定 减低 4血清叶酸 VitB12治疗性实验 阳性 溶血性贫血 先天或获得性因素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 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的一类贫血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1血象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血片中易见幼红细胞 各种畸形红细胞 2骨髓象 3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增加4血清结合珠蛋白 明显减低 5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阳性6血红蛋白尿 阳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 由于化学 物理 生物或不明原因引起的一种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为特征的贫血 临床上分为急性或慢性再障 再障的实验室检

15、查 1血象 全血细胞减少2骨髓象 多部位骨髓穿刺涂片显示红 粒 巨核三系细胞增生减低或极度低下 有核细胞明显减少 巨核细胞减少 无明显病态造血 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增多 3骨髓活检 造血组织 脂肪组织的容积比降低 造血细胞减少 非造血细胞增多 可见间质水肿 出血甚至液性脂肪坏死 第二节白细胞检查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N 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 E granulocyte 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 B 白细胞 whitebloodcell 淋巴细胞WBC lymphocyte L 单核细胞 monocyte M 参考值 成人 4 10 109 L 新生儿 1

16、5 20 109 L 6月 2岁 11 12 109 L 临床意义 与中性粒细胞变化有相关性 意义差不多 一白细胞计数 二 白细胞分类计数 differentialcount DC 参考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 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 70嗜酸性粒细胞0 5 5嗜碱性粒细胞0 1淋巴细胞20 40单核细胞3 8 中性粒细胞动力学 分裂池 mitoticpool 原粒 早幼粒 中幼粒 可合成DNA 能分裂成熟池 maturationpool 晚幼粒 杆状核贮备池 storagepool 部分杆状核 分叶核 成熟后在贮备池中停留3 5d 其数量约为外周血的5 20倍 在机体受到感染和其他应激反应时 可释放入循环血液 正常只释放杆状和分叶核 病情严重时 少量晚幼粒也能入血 循环池 circulatingpool 一半随血液而循环边缘池 marginatingpool 半数粘附于微静脉血管壁 边缘池与循环池处于动态平衡 可随时互换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均能由一方进入另一方 1 N增多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70 绝对值 7 109 L 1 生理性增多年龄 新生儿WBC较高 N占绝对优势 到6 9天N与L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