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18课《虽有佳肴》课件1 鄂教版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33589129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18课《虽有佳肴》课件1 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18课《虽有佳肴》课件1 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18课《虽有佳肴》课件1 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18课《虽有佳肴》课件1 鄂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18课《虽有佳肴》课件1 鄂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18课《虽有佳肴》课件1 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18课《虽有佳肴》课件1 鄂教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虽有嘉肴 礼记学记 教学目标了解常识识文断句疏通文意学以致用 一初读课文展示预习 作品简介 礼记 是战国到秦汉时期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 经 弟子对 经 的解说是 传 或 记 礼记 因此得名 即对 礼 的解释 到西汉前期 礼记 共有一百三十一篇 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 称为 大戴礼记 戴圣选编其中四十九篇 称为 小戴礼记 本文节选自 学记 礼记集解 学记 是 礼记 中的一篇 是中国教育史上 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 喻辞生动 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 教育和教学的制度 原则和方法 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论语 大

2、学 中庸 孟子 孔子曾子孟子子思 四书 五经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简称为 诗 书 礼 易 春秋 听读课文识文断句 嘉肴 自强 qi ng 兑命 yu 学学半 xi oxu 教学相长 ji o zh ng y o 1 多使用对偶句 读来朗朗上口 节奏感强 2 有较强的逻辑性 容易背诵 虽有嘉肴虽有 嘉肴 弗食 不知 其旨也 虽有 至道 弗学 不知 其善也 是故 学 然后知不足 教 然后知困 知不足 然后 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 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 相长也 兑命 曰 学 学半 其 此之谓乎 三默读课文疏通文意 文意疏通以圈点 勾画 批注的形式 结合课文下注释 将不能理解的字词勾画出来 翻

3、译原则 1 逐字译文2 直译为主3 意译为辅4 增添删补 用鱼肉做的菜 味道 甘美 好处 不通 理解不了 表示推测语气 大概 恐怕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此 之谓乎 是一种固定句式 通常翻译为 大概说的就是 吧 1 虽有嘉肴 2 弗食 不知其旨也 3 虽有至道 弗学 不知其善也 4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5 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6 故曰 教学相长也 7 其此之谓乎 即使 吃 品尝 最好的道理 所以 因此 疏通文意释美句参考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 不去品尝 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 不去学习 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

4、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道了不懂的地方 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 教和学互相促进 尚书 兑命 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疏通文意释美句我会翻译 1 虽有至道 弗学 不知其善也 2 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3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4 故曰 教学相长也 5 兑命 曰 学学半 6 其此之谓乎 疏通文意释美句古今异义 虽有至道 古义 今义 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今义 教学相长也 古义 今义 即使 虽然 甘美 意义 不通 理解不了 困难 促进 增长 疏通文意释美句一词多义 学 学学半 音xi o 教 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 其 其此之谓乎

5、表推测 大概 不知其旨也 它的 四再读课文探究问题 合作探究 1 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教学相长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二者相铺相成 重视实践 在学和教的实践中 知不足 知困 明事理 出真知 得到进步与发展 合作探究 2 文章开头写 虽有嘉肴 有何作用 类比论证 从 佳肴 写起 是为了由 佳肴 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有 佳肴 至道 作类比 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 类比推理 用 佳肴 作喻 由浅入深 引出要论证的道理 合作探究 3 课文结尾引用 兑命 的语句 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 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 教学相长 再引用古代名言 来强化

6、自己 教学相长 的观点 合作探究 4 读完本文 你有哪些体会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 知道了不足之处 才能反省自己 提高自己 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这样才能自我勉励 不断提高自己 脉络梳理 虽有佳肴 类比引入 逐层论证 引用作结 弗食佳肴 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 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 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 知困自强 学学半 此之谓 教学能相长实践出真知 小结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理短文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 继而引出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用原文填空 虽有嘉肴 弗食 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弗学 不知其善也 教学相长 五知识拓展 礼记 学记 玉不琢 不成

7、器 人不学 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兑命 曰 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注释 君 这里的意思是统治 兑 yue 命 古文尚书 中的篇名 也作 说命 念终 始终想着 译文 玉石不经过琢磨 就不能用来做器物 人不通过学习 就不懂得道理 因此 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 治理民众 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尚书 说命 中说 自始自终想着学习 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善学者 师逸而功倍 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 师勤而功半 又从而怨之 会学习的人 老师费力小 而自己收获的知识却加倍地多 并要感激老师 不会学习的人 即使老师很勤劳而自己收获的知识却很少 还要埋怨老师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单独学

8、习而不与朋友切磋 就会孤陋寡闻 积累 1 学习过程五步骤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2 学者有四失 或失则多 或失则寡 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 3 教育教学九原则 教学相长 长善救失启发诱导 因材施教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典出 礼记 中庸 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递进的阶段 博学之 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 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 才能兼容并包 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 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 越过这一阶段 为学就是无根之木 无源之水 审问 为第二阶段 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 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 分析 否则所学不能为

9、自己所用 是为 慎思 明辩 为第四阶段 学是越辩越明的 不辩 则所谓 博学 就会鱼龙混杂 真伪难辨 良莠不分 笃行 是为学的最后阶段 就是既然学有所得 就要努力践履所学 做到 知行合一 长善救失出自 礼记学记 学者有四失 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 或失则多 或失则寡 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 此四者 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 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意为 教书的人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并且能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失误过错 学习的人有四种毛病 或者是不足之处 教育别人 传授知识的人一定要知道 主要是人的学习态度 有的人贪多求快 囫囵吞枣有的人蜻蜓点水 浅尝辄止 或翻译 孤寡浅陋 视野不开阔 有的人急于求成 专找捷径 有的人畏首畏尾 遇难即止 这四种毛病 心思没有完全相同的 教书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 才能对症下药 纠正这类毛病 教书的人 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 请谈谈 教学相长 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 学是第一位的 不学 则无法获得知识 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 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 教学相长 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 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 看看他的反应 如果他能明白 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 如果他仍有疑惑 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 这时就可以 知困 而 自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