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3588427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0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0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Word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苏州市第一学期高三期初调研试卷语文试卷注意: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 (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 ,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席勒的字正常而略显自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 的思想,手稿却板正、 ,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A. 洒脱 特立独行 拘谨B. 潇洒 狂放不羁 拘谨C. 洒脱 特立独行 谨慎D. 潇洒 狂放不羁 谨慎【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

2、考查近义词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第一空:洒脱用于较为抽象的评价,潇洒可以用于评价具体的人和事。语境中用来评价歌德的字迹,应选“潇洒”。第二空:狂放不羁强调不受约束,特立独行强调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语境中指你尼采的性格,与前文的“最怪异”相一致,应选“狂放不羁”。第三空:拘谨:(言语、行动)过分谨慎;拘束。语境中与“板正”“木讷”相一致,应选“拘谨”。分析可知,B项的词语全都恰当。故选B。【点睛】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 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

3、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二、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三、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四、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六、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七、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八、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九、主动和被动不同: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

4、事者不同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 。它不仅是种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形式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气韵、兴味。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的相对独立的美也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本身而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此

5、题考查语句连贯的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解答语句衔接题,要先将题目所给语段读懂,明白其语境;然后再仔细研究题中六句话内部的逻辑关联,弄清其先后顺序。本段的中心意思是评论元画中强调笔墨的这一特点。句“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中“这”紧承首句而来,是指前面的“对笔墨的突出强调”,故放在首位,排除AD两项;“而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中“也因此”表明是由前面对元画特色分析而得出的结果,故紧接句;由关联词“不仅而且”可以确定在一起,而中“亦即所谓笔墨本身”与

6、“笔墨可以”相连,同时句跟后文的形式美、结构美联系紧密,故放在最后,这就排除C项。分析可知,正确的排序是。故选B。【点睛】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3.下列诗词所咏的传统节日与其

7、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 A.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B.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C.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D.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传统节日与诗词结合的综合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求能理解诗句意思,并且能够知道各个节日的习俗,就能很好的解答。ABC三项写的都是元宵节,如“月”“月色灯山”“火树银花”等都与元宵节有关;D项,由“守岁”可知写的是除夕。故选D。4.对下面一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国家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为的是保障个人的发展。但是当国家变成了主要的东西,当个人沦为它的工具和意志方面的弱方,于是所有各种细微的价值就全丧失了

8、。石头必须破碎开以便让植物生长,土壤必须先疏松开才能使植物果实累累,只有当社会疏松到足以使个人的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时候,有价值的成就才会从人类社会中萌发。A. 国家和社会对个人造成束缚。B. 要个人发展就不能接受社会和国家的管理。C. 社会和国家给予个人自由的环境,个人才能创造出价值。D. 在强大的国家和社会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容易被弱化。【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筛选关键信息、概括整合内容要点的能力,即依据题干指向,对现有的信息进行理解、分层、概括(提炼)、表达的能力。考查形式一般为主观表达题,包括提取关键词、筛选概括内容、下定义、新闻语段内容概括(拟写一句话新闻、新闻标题、

9、新闻导语)。对于筛选概括类压缩,叙述类的语段压缩,可以根据记叙文要素进行概括筛选,仅保留主要信息,做到“去粗取精”;议论性的语段压缩,可以运用“关键语句突破法”;描写类的语段压缩,首先要弄清描写对象,然后运用“舍偏取正法”,舍弃那些修饰性、限制性性或补充性的信息;而说明类语段往往层次清晰,结构分明,可以运用“层次切分法”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本题,抓住关键句“只有当社会疏松到足以使个人的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时候,有价值的成就才会从人类社会中萌发。”分析可知,文段可概括为:社会和国家给予个人自由的环境,个人才能创造出价值。故选C。【点睛】概括语段要点技巧点拨 1摘取连缀法。提取句子主干,把每个句子所

10、表达的主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照题干要求进行连缀,此法适用于封闭性语段,以及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的材料。 2分层概括法。这是压缩语段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考生答题时要有整体意识,不可疏漏或断章取义。考生在通读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概括层意,抓住重点;再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保留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筛选的主要信息用简练、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此步骤可简单概括为: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分清主次去次存主连缀语句。 3语意并取法。即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考生在做题时可通过跳读或浏览的方法阅读全文,迅速把握材料的思路和整体结构,找出内

11、容的要点和重点。二、文言文阅读 (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周云渊先生传黄宗羲周述学字继志,别号云渊,越之山阴人。好深湛之思,凡经济之学,必探原板委,尤邃于易历。古之言历者以郭守敬为最。而守敬所作历经载于元史者,言理而不传其法。自西域经纬历入中国,始闻经纬凌犯之说。然其立法度数与中历不合。毗陵唐顺之慨然欲创纬法,以会通中西。卒官不果。述学乃撰中经,用中国之算,测西域之占,以毕顺之之志。古来无所谓星道者,述学正其讹舛,删其繁芜,补历代之所未备。莫不各有成书,发前人所未发。盖博而能精,上下千余年,唯述学一人而已。嘉靖间,赵司马访之边事,述学曰:“今岁主有边兵,应在乾、艮二州,京师可无虞也

12、。”已如其言。总督胡宗宪征倭,私述学于幕中,以密计,卒成海上之功。武林兵变,述学论以国运安平,不可妄动,其魁亦信述学之言多验,谋遂寝。述学在南北兵间,多所擘画,其功归之主者,未尝引为己有,故人亦莫得而知也。甲戌,余邂逅述学诸孙周仲,见其架上堆云渊神道大编数十册,其册皆方广二尺余,仲言遗书多所散失,此不能十之一二也。余欲尽抄其所有,会仲游楚,不果。丙戌乱后,于故书铺中得中经测图、地理数种,见其历宗述学之通议,而掩之为己有也。余读嘉靖间诸老先生文集,鲜有及述学者。唐顺之与之同学,其与人论历,皆得之于述学,而亦未尝言所得之自,岂身任绝学,不欲使人参之耶?天下承平久矣,士人以科名禄位相高,多不说学,述

13、学以布衣游公卿间,宜其卜祝戏弄,为所轻也。虽然,学如述学,固千年若旦暮,奚藉乎一日之知哉。 (选自黄梨洲文集,有删改)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尤邃于易历 邃:精通B. 卒官不果 卒:死亡C. 京师可无虞也 虞:忧患D. 谋遂寝 寝:搁置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历法研究以郭守敬最有名,但他写的历经只讲规律不说方法。B. 西域传入中原的经纬历与中原不合,周述学撰写中经,用中原算法测量西域占象术。C. 周述学在帮助胡宗宪完成征倭之功中多有谋划,但他都归功其主子,因此没有人知道。D. 唐顺之为了独占绝学,从来没有对人说过自己关于历法的观点

14、来源于周述学这件事。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述学正其讹舛,删其繁芜,补历代之所未备。(2)士人以科名禄位相高,多不说学,述学以布衣游公卿间,宜其卜祝戏弄,为所轻也。8. 请简要概括周述学治学的特点。【答案】5. B 6. D 7. (1)周述学修正其中的错误,删除其中繁多芜杂的内容,补充历代所没有具备的地方。(2)读书人用科举、名利、俸禄、官位相互攀比,大多不再谈论学问,周述学凭借平民的身份交游于公卿之间,本来就是被当作专管占卜祭祀之徒戏弄,被别人轻视的人。 8. 学问广博、学贯中西,研究精深,富有创见,著述丰厚。【解析】【5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

15、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B项解释错误,“卒官不果”意思是:(但从他开始做官到)任期结束都没有成功。卒:终止,结束。故选B。【6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D项,“唐顺之为了独占绝学,从来没有对人说过”说法与文意不符,原文中指出“莫非他是想独占绝学”,“莫非”是一种推测,不是肯定的。故选D。【7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