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SCARLEFEVER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588419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7.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猩红热SCARLEFEVER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猩红热SCARLEFEVER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猩红热SCARLEFEVER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猩红热SCARLEFEVER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猩红热SCARLEFEVER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猩红热SCARLEFEVER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猩红热SCARLEFEVER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猩红热SCARLETFEVER 沈阳242医院田辉 教学目的 掌握流行特征 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及治疗熟悉病原学了解发病机制 病理及预防 概述 猩红热是A组 型溶血性链球菌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是发热 咽颊炎 莓样舌 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及疹退后明显的脱屑 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心 肾 关节变态反应性病变 链球菌感染后的不同表现 咽峡炎 丹毒 猩红热 对红疹毒素不具有免疫力者发生皮疹 病原学 病原体为 组 型溶血性链球菌 形态与染色球形或卵圆形 直径0 5 2 m 成链状或成双排列G 无芽胞 无鞭毛 有菌毛 荚膜 病原学 型 型 型 血琼脂平板 病原学 抵抗力 对热及一般消毒剂敏感 在痰及脓

2、液中可生存数周红疹毒素血清型 种 以 型为最多 无交叉免疫引起发热 皮疹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主要皮肤创口或产道侵入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感染后获得抗菌免疫和抗毒免疫 仅对同型红疹毒素及同型病菌有长期免疫力 流行特征 全年散发 冬春季节多见多流行于温带 寒带及热带少见多发生于5 15岁病死率低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化脓性病变 咽颊炎 少数重症迁徙性化脓性病变毒血症表现颌下 颈淋巴结炎内脏 肝 心 肾 脾 细胞变性 充血 中毒性病变皮疹舌乳头充血肿胀 草莓舌杨梅舌 变态反应性病变 少数 多病程2 3w 心 肾 关节 临床表现 潜伏期 7天 多数 3天按病程分分三期前驱

3、期 出疹期 恢复期三大主征是发热 咽峡炎 皮疹按类型分五型典型 脓毒型 中毒型 外科型 轻型 典型临床表现 前驱期 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咽颊炎 咽痛 吞咽困难 体征 咽部粘膜及扁桃体红肿 扁桃体上有黄白色点状或片状脓性分泌物内疹软腭充血 有米粒大红疹及 或出血点草莓舌 杨梅舌颈部 颌下淋巴结肿痛 出疹期 皮疹 瘙痒帕氏线 astialines 口周苍白圈 皮疹 时间 多在起病 天出现顺序 耳后 颈部 上胸部数小时胸 背及上肢下肢特点 皮肤呈弥漫性潮红 散布针尖大小均匀的充血性红疹 多为丘疹 与毛囊一致 手感粗糙 鸡皮疹 部分患者有粟粒疹 带黄白色脓头 重者可有出血疹 皮疹多伴瘙痒 皮疹 皮疹 4

4、8小时达高峰退疹顺序 依出疹顺序消退退疹时间 2 3天内退尽 重者可持续1周 口围苍白圈 一般面部潮红 无皮疹 而口周则因口轮匝肌处血管分布稀少而呈苍白色 称口周苍白圈 circumoralpallor 帕氏线 帕氏线 astialines 皮肤邹折处如肘窝 腋窝 腹股沟部可见瘀点密集呈红线状 恢复期 皮疹消退后开始退皮顺序与出疹顺序一致 程度也与皮疹轻重成正比为糠秕状脱屑 可融合成片手掌 足底皮厚部位多见大片膜状脱皮指趾甲末端下皮肤裂痕脱皮脱皮一般持续约 周严重者可见暂时脱发 非典型表现 轻型 近年多见 病程短 可发生变态反应并发症脓毒型 罕见 严重的化脓性炎症 可引起败血症及迁徙性化脓病灶

5、中毒型 少见 中毒症状明显外科型无咽峡炎 由伤口周围蔓延全身 并发症 早期应用抗生素 并发症少见化脓性 中耳炎 鼻窦炎 乳突炎 肺炎等 可见于早期 第 周 中毒性 如心肌炎 关节炎 肝炎 心内膜炎等 见于第一周内 多为暂时性变态反应性 一般见于恢复期 第二至三周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 游走性关节炎或风湿热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冬春季节 接触史临床表现发热 咽颊炎 典型皮疹及口围苍白圈 草莓舌或杨梅舌 帕氏线 疹退后脱皮实验室检查 WBC计数增加 核左移 胞浆中有中毒颗粒 出疹后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咽试子 分泌物培养 组 溶血性链球菌 鉴别诊断 咽颊炎鉴别 皮疹鉴别麻疹风疹药物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其他如

6、川崎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腺病毒 A组柯萨奇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川崎病 80 为5岁以下发热5天以上 以下5项中的4项即可确诊 四肢变化 掌跖红斑 肢端硬肿 指趾端脱皮多形性皮疹眼结膜充血唇及口腔粘膜充血 唇皲裂和杨梅舌颈淋巴结肿大不足5项 而有冠状动脉损害者也可确诊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川崎病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川崎病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川崎病 病原治疗 首选药物 青霉素 用药24小时后可退热其他 第一 二代头孢菌素 红霉素或克林霉素等适应症1 耐药株2 青霉素过敏者疗程 7 10天 并发症治疗 化脓性并发症 治疗前出现加大药量 治疗后出现换药变态反应性并发症也要抗生素病原治疗 预防 传染源管理病人7日隔离治疗 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 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药物预防 集体流行时 采用 苄星青霉素预防性肌注 考试重点内容 病原体名称 传染源 传播途径猩红热的典型临床表现 三主症三大病变名称病原治疗首选药物 疗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