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某中学高三地理教学计划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3588173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某中学高三地理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编》某中学高三地理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编》某中学高三地理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编》某中学高三地理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编》某中学高三地理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某中学高三地理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某中学高三地理教学计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淄博一中2009级高三地理教学计划一、备考依据:八本地理教材、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考试大纲。二、工作目标: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三、具体措施:(一)钻研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着眼教材,建立网络,进行全面系

2、统地复习。 1、分析考纲,把握考纲变化。2、全面了解教材,把握重点。3、突出主干,落实基础。知识系统化。4、注重总结。特别是地理事物、现象规律分析。(二)研究历年高考试题。 每位老师都要对近五年的高考题进行研究,要将高考题做全、做透、做通。要注意搜集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动态。(三)教学质量摆第一:1、备课:加强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教学潜能,打好整体战。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课,要在把握高考方向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备课。加强集体备课,每一堂课都要做到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

3、式。2、上课: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上好第一堂课,上课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补差提优。要注意做到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3、课后反思:认真总结每堂课的得失,养成每课一反思的习惯,并能记录下来,在反思中求进步。4、完善听课制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四)精选、精练、精评进入高三,练习越来越多了。每堂课要有练习,每个单元有小测验,每个月有月考。怎么样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好的题目,掌握最多的知识,往往成了成败的关键。 首先,教师对试题要精心挑选。所以老师要多做题,要分析试题,要把握高考题的特征,要学会自己命题。 然后,老师将自己精心挑选的试题在

4、合适的时间布置下去。有的可能适合做课堂练习,有的可以做例题,有的适合做考试试题。而且要注意时间上的安排,要做到短、频、快。题不在多,关键要精。试题讲解要及时,要讲透,要注重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培养,还要强调答题的规范化,用词的专业化。 (五)课外辅导要灵活。多种方式,多种时间,多种场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辅导。关注边缘生和学困生,重视补缺补差,有希望的地理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班内普文和艺术生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六)重视复习观念上的更新,不走过去”死背书、多做题、拼时间、效率低”的老 路。高考命题已经从“以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复习内容就应该从单纯复 习知识转向“知

5、识加方法等于能力”;复习方法也必须从“复习课”转向“复习活 动”。在教学模式上,坚决贯彻落实淄博市教研室提出的复习课和讲评课的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教学贯穿其中,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教学内容,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向收获,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七)坚持用课件和电子白板上课,提高课堂效率。讲课时需要大量的素材和案例。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计划将每节课都做成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八)指导学生掌握规范的答题方法。要和学生讲清:用最平常的心态看懂题意、 看清图示是最基本的一

6、步, 然后寻找关键词语、 限制性词语、 问题所涉及的时间、 地点、地理背景等,审题要慢,下笔要快,才能做到不走题、偏题、漏题,文字表述要简洁明了规范。具体到各类题型又有不同的方法。高2009级文科地理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9月1号9月2号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王新兵9月3号第2课时:经纬网及其应用栾曰洲9月4号9月5号第2周第3课时:地图和比例尺的应用谢文虔9月6号9月7号第4课时:地球的宇宙环境马忠启9月8号第5课时: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段丽9月9号第6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许绍峰9月10号9月11号9月12号第3周第7课时:时间计算及日期变更王新兵9月13号9月14号第8课时:习题

7、讲解 栾曰洲9月15号第9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谢文虔9月16号第10课时:光照图的综合判读马忠启9月17号9月18号9月19号第4周第11课时:习题讲解 段丽9月20号9月21号第12课时: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许绍峰9月22号第13课时:地质作用王新兵9月23号第14课时:习题讲解 栾曰洲9月24号9月25号9月26号第5周第15课时:大气的组成与构成及热力作用 谢文虔9月27号9月28号第16课时:热力环流及等压线判读 马忠启9月29号第17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 段丽9月30号第18课时:大气环流 许绍峰10月1号10月2号10月3号第6周10月4号10月5号10月6号10月7号10月8号第

8、19课时: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王新兵10月9号第20课时:习题讲解栾曰洲10月10号第7周第21课时: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谢文虔10月11号10月12号第22课时: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与低压系统)马忠启10月13号第23课时:气候类型的判读段丽10月14号第24课时:水循环许绍峰10月15号10月16号10月17号第8周第25课时:洋流 王新兵10月18号10月19号第26课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栾曰洲10月20号第27课时:垂直地带性 谢文虔10月21号第28课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马忠启10月22号10月23号10月24号第9周第29课时:自然资源与人类段丽10月25号10月

9、26号第30课时: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许绍峰10月27号第31课时:习题讲解 王新兵10月28号第32课时:模块检测栾曰洲10月29号10月30号10月31号第10周第33课时: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谢文虔11月1号11月2号第34课时: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马忠启11月3号第35课时: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段丽11月4号第36课时:习题讲解许绍峰11月5号11月6号11月7号第11周第37课时: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王新兵11月8号11月9号第38课时: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栾曰洲11月10号第39课时:城市空间结构谢文虔11月11号第40课时:习题讲解马忠启11月12号11月13号11月14号第

10、12周第41课时:农业区位段丽11月15号11月16号第4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许绍峰11月17号第43课时: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王新兵11月18号第44课时:工业地域的形成栾曰洲11月19号11月20号11月21号第13周第45课时: 交通运输布局谢文虔11月22号11月23号第46课时: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马忠启11月24号第47课时:区域及区域差异段丽11月25号第48课时: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许绍峰11月26号11月27号11月28号第14周第49课时:地理信息技术王新兵11月29号11月30号第50课时:人地关系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栾曰洲12月1号第51课时:中国可持续发展

11、之路 谢文虔12月2号第52课时:习题讲解马忠启12月3号12月4号12月5号第15周第53课时: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段丽12月6号12月7号第54课时: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许绍峰12月8号第55课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王新兵12月9号第56课时: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栾曰洲12月10号12月11号12月12号第16周第57课时: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谢文虔12月13号12月14号第58课时:经济发展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马忠启12月15号第59课时:世界地理概况段丽12月16号第60课时:亚洲许绍峰12月17号12月18号12月19号第17周第61课时:五个重要地区 王新兵12月20号12月

12、21号第62课时:六个国家栾曰洲12月22号第63课时:世界区域定位谢文虔12月23号第64课时:中国自然地理 马忠启12月24号12月25号12月26号第18周第65课时:中国人文地理段丽12月27号12月28号第66课时:中国的区域差异许绍峰12月29号第67课时:中国区域定位王新兵12月30号第67课时:习题讲解栾曰洲12月31号1月1号1月2号第19周第69课时:地质灾害谢文虔1月3号1月4号第70课时:气象灾害马忠启1月5号第71课时: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段丽1月6号第72课时:习题讲解许绍峰1月7号1月8号1月9号第20周期末考试复习王新兵1月10号1月11号期末考试复习栾曰洲1月12号期末考试复习谢文虔1月13号期末考试复习马忠启1月14号1月15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