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587235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基本思路: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2、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重点、难点:1、重点:郑和下西洋。2、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教具准备:多媒体一、 预习导入:郑和是怎样远航的?明代的中外关系中还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呢?二、课前预习(要求:一、先通看课文,包括大小字;二、再根据以下问题用笔在教材上做好勾画,并写上旁批;三、有不会的做好记录,以便求助)一、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概括人物:_ 地点_ 时间 _ 次

2、数 _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1)明朝前期_的强盛;(2)_的广泛使用;(3)_的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4)明朝_技术的发达。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_。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_。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_、_和_,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_”。2、戚继光抗倭(1)经过:组织_,开赴_,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_的倭寇,接着又率部进入_、_,与当地的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_的倭患都被平息了。(2)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首先这是一场_战争,符合_的利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心向背”;二是_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三是_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

3、敌忾的民族_力;而_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则无可争议地成为另一个原因。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_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2、_年,_殖民者攫取我国广州_的居住权;3、_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三、小组讨论1、 组长主持,组内统一答案,并用红笔修改。2、解决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如有未解决的问题,组长举手示意。组内互查记忆课前预习内容。四、课堂检测1、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的主要原因是()A、海外交通发达B、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的应用D、造船技术高超2、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皇帝是() A、明太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元世祖3、郑和下西洋的历

4、史意义是() 表现了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和高超的航海技术扩大了我国同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为驱逐倭寇做出了贡献 A、 B、 C、 D、4、下列有关戚继光抗倭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为扫清倭寇做出重大贡献 B、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英雄C、使明朝从此免除外来威胁 D、其斗争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5、明朝抗倭斗争能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A抗倭斗争的正义性B、戚家军战斗力强C、戚继光的战术正确D、其他军队的配合6、在中国古代史上最先侵占我国领土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俄罗斯7、“自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说出其起止时间及最远到达的地方?(2)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3)为什么说这一事件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8、“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1)这句诗是的作者是谁?作者最主要的事迹是什么?(2)如何评价作者?这句话反映出他具有什么样的高尚品德?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