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金融发展趋势(资料整理)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3586934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金融发展趋势(资料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国内金融发展趋势(资料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国内金融发展趋势(资料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国内金融发展趋势(资料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国内金融发展趋势(资料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金融发展趋势(资料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金融发展趋势(资料整理)(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金融发展趋势目录l国金融业发展综述2一、金融业的发展现状2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3三、金融业的深化改革4l利率市场化9l金融国际化10l互联网金融大众化11一、互联网金融概述11二、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呈五大趋势13三、互联网金融引发产业刺激14四、互联网金融产品一览14l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15lVC/PE新发展趋势16一、影响中国私募股权市场走势的六大要素16二、证监会获私募股权基金监管权,PE将统一监管17三、IPO注册制渐近 VC/PE将回归价值投资20l自贸区21一、深剖自贸区服务业开放策略21二、自贸区指明改革方向 VC/PE抢滩登陆24l金融聚集区的建设与发展25一、金融街25二、陆

2、家嘴与外滩金融区26三、福田27四、滨海新区31l美国、德国金融模式对中国的启示33一、美国的金融混业经营模式34二、德国的金融混业经营模式34三、美国和德国的金融混业经营对我国的启示35国金融发展趋势金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枢纽,金融调控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金融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金融稳定是整个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前途和命运。l 国金融业发展综述一、金融业的发展现状1、金融组织体系不断演变当前,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正在加速发展,并在不断健全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外业务快速增长。近年来利率、汇率等衍生品的规模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信贷资产

3、证券化试点不断扩大,“发起分销”模式崭露头角,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中的“三化”现象,即存款理财化、贷款交易化、资产表外化,值得关注。二是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的倾向日益显著。银证保跨业经营合作深化。特别是,金融产品的创新突破了分业经营的界限,如银行同业对接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等业务快速发展。三是互联网金融发展提速。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有助于减轻信息不对称,提高交易效率,但也改变了风险的特征,新的风险管理手段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2、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仍需完善目前,一个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包括了货币市场(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

4、但体系还不够完善。货币市场、票据市场的交易品种比较有限;债券市场相对割裂,存在多头管理、监管标准不一致等问题;与美国等发达市场相比,资本市场呈倒金字塔形:主板市场发展较快,但三板市场、场外市场等仍有待培育。下一步着力构建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的思路大致为:明确货币市场规则,推动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持续规健康发展;加快统一的债券市场建设,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的筹资、定价和避险作用;加快包括场外市场、三板、创业板、中小板、主板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法律、评级体系和会计标准等。3、金融风险复杂程度和关联性不断上升当前我国正处在金融改革和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

5、风险的总量、性质和结构都在不断演变。利率、汇率市场化等改革使金融机构面临的市场风险增大;部分理财产品的快速扩和短期化趋势加大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声誉风险。金融创新拉长了交易链条,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会迅速波及多家机构。民间借贷的发展也增大了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之间的风险传染性。金融业既面临传统的、基础性的业务合规风险,也面临业务多元化、复杂化带来的新风险;既面临单体机构的风险,也面临跨业、跨境、跨市场的风险传染。如果说十年前的金融风险更多地以点的形式孤立散布,目前的金融风险则更像是一网,牵一发而动全身。金融机构和监管者只有对风险特征的变化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重视,才能准确地捕捉金融体系的关键风

6、险点,避免危机的滋生。4、金融调控机制不断完善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以市场为基础的间接调控机制,创新并灵活运用金融调控工具,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强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金融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明显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5、金融监督管理不断加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金融宏观管理部门,除承担金融调控职能外,还承担了金融稳定、金融市场、支付结算、征信管理、反洗钱等监督管理职责。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履行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

7、行业监管职责。中国人民银行、三家监管当局和财政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在加强金融监管、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维护了金融体系稳定,促进了金融业稳健发展。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1、加强金融信息化建设是金融业发展趋势金融行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国家的经济命脉。金融行业也是计算机应用的龙头,是最早应用信息系统的行业之一。无论是技术还是应用水平都是比较领先的。到目前为止,金融系统的业务处理、管理监控、电子商务等各环节的应用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各大金融机构都已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实现了综合业务系统。在此基础上,对于办公事务和信息的管理将成为业务系统的重要延伸。随着银行应

8、用的不断扩展和系统的不断升级,如何高效地管理和利用金融系统庞大的、分散的、冗余的客户信息,是各个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中国金融企业必须构筑面向未来跨国、多渠道和联合经营的知识管理平台,才能全面提升竞争力,以应对对外开放的挑战和防金融风险。2、我国金融业要走并购合作、低成本扩之路国际金融业出现的大规模并购新浪潮,大大推进了国际金融业的一体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的进程,优化了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竞争能力,改进了金融服务,降低了经营成本,增加了盈利,对发展中国家幼稚金融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威胁。我国金融业要在加入WTO后,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必须紧跟国际金融业并购的潮流,以打造

9、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实力。如今,综合化趋势正在改变中国金融的运行。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金融机构实行的某种程度的综合经营,促进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成长,但由于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也一度导致金融秩序混乱,并对当时的经济过热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经过1993年开始的金融业治理整顿,1996年实施的银证、银信分家,特别是2003年“一行三会”监管格局的确立,中国最终形成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运行体系。新的监管体系既规了发展也促进了发展,十年来银行、证券、保险业及各种新兴金融市场主体的快速发展,逐渐通过多种方式的创新突破原有市场边界,在政策引导与市场力量共同推动下,中国金融业逐渐呈现明显的

10、综合化趋势:一是业务交叉合作与创新。以理财为代表的各类金融产品的兴起,逐渐改变了金融业传统“分工”格局,为金融综合化进程创造了微观基础;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相互代理、交叉销售为契机,丰富了金融机构的销售功能,为金融综合化进程打通了渠道基础;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藩篱松动之后,一些新型跨行业跨市场合作业务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的兴起,在支付方式、销售渠道,甚至融资方式上改变着传统金融运行,使金融服务综合化趋势具有了新的技术涵。二是资本渗透。目前,国商业银行在境外通过设立或投资入股的方式已部分或全部拥有证券、保险、信托、租赁、基金等类金融机构。而且,银行类母公

11、司对非银行类子公司资金支持力度持续加大,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提高非银行子公司在相关行业的影响力。证券、保险类集团公司也在关联性强的业务领域进行资本辐射。三是组织创新。中国目前主要有五类金融控股集团模式:其一,金融控股公司型,比如光大集团、集团、平安集团,集团自身一般不从事具体经营活动,主要负责战略规划、风险控制、财务审计、监督管理、交叉联动等职能,旗下金融业务功能齐全,结构相对均衡,但特色各不相同。其二,大银行主导型,如工、农、中、建、交、国家开发银行等大中型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主导设立的控股公司,通过投资收购或成立保险、基金、信托、租赁等非银行子公司,搭建综合金融平台,这类机构银行业“一业独大”

12、,其他业务围绕银行母体展开。其三,地方政府主导型,即由地方政府主导,以地方国有金融资产为基础组建。如国际集团、泰达集团等,均以参(控)股方式进入金融领域,区域特征明显。其四,资产管理公司型。华融、信达等资产管理公司,在完成了十年前承接的处置剥离资产的历史使命后,正迅速向综合金融服务集团转型。其五,实业渗透型。少数大型企业集团(包括民营)涉足金融业,形成所谓“产融结合型”金融控股公司。中国的金融结构与运行方式也正在发生变化。首先体现为渐进演化的金融组织结构。我国长期存在的是“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组织结构,综合化趋势正在改变这个结构。一是经营主体格局发生了变化。2012年底,我国已拥有证券公司、保险

13、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财务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法人总数达1000余家,占金融机构法人总数超过五分之一,商业银行“包打天下”的格局已经打破。二是金融机构部组织架构因应综合化趋势正在悄然生变。商业银行改变了以“存、放、汇”业务线条设计组织框架的传统,大量创新型、综合型业务板块在部组织架构中占据重要地位。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也逐步朝综合化、集团化方向重塑自身的组织架构。其次表现为不断丰富的资产结构。我国证券类、保险类、信托类和其他类别的非银行金融资产已突破20万亿,直接融资比例上升,间接融资比例下降的趋势加速发展。同时金融机构部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也同样明显,中国金

14、融业面临着一不断刷新的资产负债表和表外资产蓝图。最后体现在“大金融”时代的来临。我国正在进入网络化、信息化条件下的新金融、大金融时代。面对急遽变化的金融运行方式和新的微观金融基础,宏观调控方式和效率受到挑战,金融风险更加复杂而敏感,金融与经济的关系需要不断校正。三、金融业的深化改革1、金融业深化改革的容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发展,加快完善种类齐全、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不断提升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不断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针对性。继续实施稳健

15、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合理运用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推动金融宏观调控从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价格型调控为主逐步转变,发挥市场在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二)稳步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国国外两种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发展外汇市场,丰富外汇产品,扩展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满足企业

16、和居民的需求。根据外汇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有序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发挥市场汇率的作用,央行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市场干预,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以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为总体方向,以完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为重点,以提高央行宏观调控能力为基础,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近期,着力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做好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工作,为信贷产品定价提供参考;推进同业存单发行与交易,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围。近中期,注重培育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利率体系,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