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586317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7.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 一 人畜共患病二 布鲁氏菌病流行及防控 主要内容 一 人畜共患病 1 人畜共患病的概念 人畜共患病是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 流行病学上互相关联 在动物和人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 又叫动物源性疾病 WHO 将人畜共患病定义为 脊椎动物和人之间可自然传播的所有疾病和感染 2 疾病种类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有250多种 较重要的有89种 细菌病20种 病毒病27种 立克次体病10种 原虫病和真菌病5种 寄生虫病22种 其他疾病5种 我国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130种 1997年香港特区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病毒 H5N1 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再度流行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

2、S造成我国5327人发病2005年 四川暴发的人 猪链球菌病导致206人感染 38人死亡 引起了我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3 疾病的分类 根据病原分类病毒性 狂犬病 高致病性禽流感 疯牛病 细菌性 炭疽 布病 沙门氏菌 结核病 寄生虫性 猪囊虫病 旋毛虫病 4 传播途径以接触感染方式为主 也可以通过呼吸道 消化道 虫媒间接感染 唾液传播 狂犬病的猫 狗粪尿传播 结核病 布氏杆菌病空气飞沫 流鼻涕 打喷嚏和咳嗽时接触传播 动物皮毛带毒 带菌 危害人体健康 影响社会稳定 危害畜牧业安全生产 直接损失大 间接损失更大 危害畜产品安全 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公共卫生 5 社会危害 6 预防措施

3、关键措施就是要消灭传染源 1 以根除和控制动物传染病为第一位 2 外防传入 内查净化的技术原则 3 政府主导的管理原则 辖区管理 各负其责 4 多部门协作控制的运行原则 7 人畜共患病疫情处置原则依法处置 早快严 兽医卫生同步到位原则 二 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及防控 人间布病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也是 职业病目录 规定的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动物布病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规定管理的二类动物疫病 2005 2014布病在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排位 2005 2014年布病在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位次的变化 1 布鲁氏菌病流行 1 1布病疫区的发展趋势80年代前疫区主要集

4、中于5大牧区 内蒙古 新疆 青海 宁夏和西藏 2010年27个省均有人间布病报告 1 2受害人群的变化8O年代前 职业人群的布鲁氏杆菌病感染率在1O 0 20 0 之间 其他非职业人群的感染率为0 5 4 5 80年代后 职业人群感染率几乎都低于5 0 而其他非职业人群如农民 干部 学生等的布鲁氏杆菌病感染率2 3 4 7 之间 1 3流行形式的变化与五六十年代有明显的不同 现今布鲁氏菌病大规模爆发式的流行极为罕见代之以小范围 点状 分散的流行形式所取代 这为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1 布鲁氏菌病流行 1 4优势菌种的变化80年代前 羊种布鲁氏菌 布氏菌 占60 0 7O 0 牛种菌为20 0

5、25 0 猪种菌不足10 0 80年代后 疫情处于低发阶段 牛种菌占40 0 以上 从人畜间分到布氏菌羊种菌仅占30 0 猪种菌为20 0 其余为犬种菌和绵羊附睾种菌 但在全国性布鲁氏杆菌病疫情回升的今天 羊种菌占79 1 这说明当人畜布鲁氏杆菌病明显回升时羊种布氏菌又成为流行的优势菌种 1 布鲁氏菌病流行 1 布鲁氏菌病流行 1 5疫情流行特点 新 老疫区交替出现 人间疫情向农区 城镇蔓延的势头 小的暴发点增多 典型病例增多 人群分布发生变化 新发患者以农民和牧民为主 学生和儿童发病率上升 2011年媒体监测布病事件 东北农业大学师生因动物实验感染布病 28名内蒙古逾百检疫员感染布鲁氏菌病

6、乌兰察布市出现了超过百名防疫员传染病危机考验飞鹤乳业数十位员工被证实感染 2006 2011年全国布病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 布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畜牧业的迅猛发展 不经检疫的家畜频繁流动 传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人 畜间布病联合防控不到位畜牧生产中存在很多与人感染布病密切相关的因素未能做到三早 是造成布病慢性化的重要原因医务人员诊治水平有待提高群众布病防治知识不足部分省区布病疫情上升原因 项目 筛查 发现能力 2 布鲁氏菌病研究进展 2 1诊断方法 ELISA方法 PCR技术 金标记技术 试管凝集试验 SAT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 2 布鲁氏菌病研究进展 2 2疫苗研究现状 包括弱毒活菌苗 灭

7、活疫苗 突变株疫苗以及新型疫苗等 其中布鲁氏菌新型疫苗是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研制的 包括布鲁氏菌病基因工程苗和抗独特型抗体苗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有效的疫苗都是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 其造价便宜 免疫保护持续时间长 保护效率高 2 布鲁氏菌病研究进展 2 3治疗研究进展 抗菌疗法适用于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期患者治疗 本病的治疗需选择能够渗透到巨噬细胞内而且在细胞内酸性环境能发挥作用的药物 常用抗生素有四环素 链霉素 强力霉素 利福平等 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多西环素 利福平和多西环素 链霉素的联合 2 4中医中药疗法适用对各期患者治疗对慢性期患者 3 布鲁氏菌病的控制策略 3 1检疫 隔离和淘汰病畜是经

8、验证的有效措施在检疫隔离和淘汰疫畜上 对染疫经济价值高 产奶量高的奶牛 奶羊 可以实行分群饲养隔离措施 经三次检疫均为阴性者解除隔离 对检出染疫的小家畜一律淘汰 3 布鲁氏菌病的控制策略 3 2人 畜间菌苗免疫 已经证明用S2 M5苗和S19菌苗免疫牛羊等动物 目前仍然是能使中国人和畜布病迅速降低主要措施之一 104M苗对职业人群 高危人群的免疫认为还是控制人间布病有效的辅助措施之一 3 3布病监测及监测网点建设 1990年在全国14个省区建立了15个人畜布病监测点 2005年扩大在20个省区开展监测 对各类人群和家畜系统监测 对预报预测布病疫情都产生重要意义 3 布鲁氏菌病的控制策略 3 4

9、认识布病传播的行为因素长期以来人间布病预防与控制忽略了人的行为的主导因素 布病有别于一般传染病 其流行是先畜间后人间 特别是布病局限于特定的地区和特定的人群 只有接触牲畜或其产品以及其环境的人才得布病 说到底就是人的行为参与了布病传播 如果行为因子在布病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变人的行为就阻断了布病的传播 3 布鲁氏菌病的控制策略 3 5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在防控布病的作用以促进个人 群体的行为改变和环境改变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作为疾病控制机构是最经济 有效的必要途径 是在布病不断暴发和流行的今天 达到事半功倍预防控制效果的关键所在 3 布鲁氏菌病的控制策略 3 6人畜间协作与配合布病流行是人间 畜间协同机制出现了问题 因此在市场市场济条件下 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视角 观点 思维重新考虑布病防治的政策和策略 在畜牧流通过程中主动索取或出示检疫证 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 主动对健康牲畜实施免疫 捕杀阳性牲畜 消灭传染源 从而达到降低感染率 防治布病疫情暴发为最终目的 历史已清楚的告诉我们 病原生物非凡的适应性与生存能力同人类的智慧与意志之间存在着永无止境的斗争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让我们共同携手 防控布病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