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生活复习提纲(5.28).pptx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33584815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X 页数:9 大小:5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生活复习提纲(5.28).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生活复习提纲(5.28).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生活复习提纲(5.28).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生活复习提纲(5.28).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生活复习提纲(5.28).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生活复习提纲(5.28).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生活复习提纲(5.28).ppt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 高二政治 生活与哲学 必修四考前知识导读 1 书山有路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唯物论 认识论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无限性反复性上升性真理实践的特征 第三单元辩证否定观 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特殊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法 发展观 发展的普遍性 实质发展的趋势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质变与量变 矛盾观 对立统一 统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矛盾的主次方面 辩证否定观 实质 扬弃 发展的环节 联系的环节 自身的否定 第四单元 人生的价值在于

2、奉献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题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创造有异议的人生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2 基本框架 3 书山有路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是系统化 理论化的世界观 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3、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领域特殊规律 是哲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 自然 社会 思维 发展的一般规律 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升华 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 可以更新人的观念 解放人的思想 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动员和掌握群众 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4、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的 意识是派生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有以下三种基本形态 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局限性 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 具有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6 唯心主义及其状态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 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理解 形成两种基本的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 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 把客观精神 上帝 理念 绝对精神等

5、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 自然科学基础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 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3 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 合理内核 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内核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书山有路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唯物论 认识论 二 辩证的唯

6、 物 论 1 物质概念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 运动是绝对的 无条件 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 暂时的 2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普遍性 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在其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都

7、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 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做到实事求是 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人类 要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重视人的精神力量5 意识的能动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目的性和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6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8、 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 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地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阻碍作用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7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要求我们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 因循守旧 无 4 书山有路所作为的思想 三 辩证唯物主义

9、的认 识 论 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主体 实践对象 实践手段有机结合而构成的实践活动 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有目的 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 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历史发展着的 人类的基本的实践有三种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只做了解 3 实践和认识 理论 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

10、论 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 科学的理论 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错误的认识 谬论 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 克服错误的认识 坚持真理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真理具有具体的 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和上升性 真理具有无限性 反复性和上升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方法论 我们要与时俱

11、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辩证否定观 四 唯 物 辩 证 法 一 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二 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的观点 三 联系观 1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 5 6 书山有路系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孤立 片面地看问题 2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 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联

12、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忌主观随意性 但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 建立新的 具体的联系3 联系的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 要求我们注意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整体占主导地位 统率着部分 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离开了整体 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整体由部分构成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 关键部分的功能变化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意义 要树立全局观念 自足整体 统筹全局 选择最佳方案 实现整体的最有目

13、标 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搞好局部 使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5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 发展观 发展的普遍性与发展的实质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途径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上升的 道路是迂回的 曲折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 发展观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热情支持和细心保护新

14、事物的幼芽 促使其成长壮大 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勇敢的接受挫折与考验 发展的状态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 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循环往复 不断前进 方法论 要重视量的积累 要坚持适度原则 要学会优化结构 要抓住机遇 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 发展的原因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 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利用好外部条件 三 矛盾观 1 对立统

15、一 任何事物自身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方面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互为存在的前提 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7 书山有路方法论 要全面地看问题 不仅要看到矛盾的对立 还要看到矛盾的统一 坚持两分法 两点论 防止片面性 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没有斗争性 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 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中 即事事有矛盾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 要求敢于承认矛盾 分析矛盾 勇于揭露矛盾 积

16、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坚持一分为二的 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 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 二者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 二者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 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指导下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达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次矛盾的关系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占支配地位 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既要抓住重点 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又要学会统筹兼 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 起主导作用 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