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致病菌和病毒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583917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中致病菌和病毒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食品中致病菌和病毒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食品中致病菌和病毒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食品中致病菌和病毒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食品中致病菌和病毒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中致病菌和病毒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中致病菌和病毒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食品中致病菌和病毒 8 1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或自然界中的一群生物学性状很相似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 无芽孢 多数有周身鞭毛 能运动 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 培养温度为35 C 需氧或兼性厌氧 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 氧化酶试验阴性 触酶试验阳性 8 1 1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E coli是肠道正常菌群 一般情况下 多不致病 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 在一定条件下 可引起肠道道外感染 致病性大肠杆菌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EnterotoxigenicE coli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EnteropathogenicE coli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EnteroinvasiveE c

2、oli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nterohemorrhagicE coli 引起腹泻 出血性肠炎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EnterotoxigenicE coli ETEC 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 出现轻度水泻 也可呈严重霍乱样症状 腹泻常为自限性 一般2 3d即愈 鉴定ETEC主要测定大肠杆菌肠毒素 血清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EnteropathogenicE coli EPEC 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具有高度传染性 严重者可致死 成人少见 EPEC产生VT毒素 VT毒素具有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和肠毒素性 鉴定EPEC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清型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Ent

3、eroinvasiveE coli EIEC EIEC的多数菌株无动力 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均类似痢疾杆菌 EIEC可引起豚鼠角结合膜炎 临床上可借此协助鉴定EI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nterohemorrhagicE coli EHEC 可引起散发性或爆发性出血性结肠炎 主要菌型是O157 H7 还可有O26 O111 O103 O145等 1996年O157 H7在日本引起万人的食物中毒 此外 美国 加拿大 瑞典 澳大利亚 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相继报道了EHECO157 H7的散发性感染和爆发流行 我国于1999年在苏 皖 鲁 豫发生爆发流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

4、的检验方法 1 培养基制备改良EC新生霉素增菌肉汤 mEC EC肉汤灭菌后添加20mg mL过滤除菌的新生霉素 使终浓度为20 g mL 改良山梨醇麦康凯琼脂 TC SMAC 山梨醇麦康凯琼脂加入过滤除菌的1 亚碲酸钾溶液 使终浓度2 5mg L 头孢克污 使终浓度为0 05mg L MUG LST肉汤 LST肉汤中添加4 甲基伞形酮 D 葡萄糖醛酸苷 MUG 使终浓度为0 1g L 2 增菌培养称取25克样品放入225mLmEC中 均质 于41 1 培养18 24小时 3 分离将mEC肉汤培养物10倍递增稀释 从10 4 10 5 10 6稀释度 各取0 1mL涂布于TC SMAC平板 于3

5、6 1 培养18 24小时 可疑EHECO157 H7菌落扁平 透明或半透明 边缘光滑 呈淡褐色中心 直径约2mm 4 鉴定挑取TC SMAC上的可疑菌落 接种MUG LST 于36 1 培养18 24小时 出现产气 且无荧光者 分离到普通营养琼脂 对纯菌落用EHECO157 H7标准血清或胶乳凝集试剂作凝集试验 必要时进行生化试验 在检测过程中 也可以在选择性增菌后 取出5mL增菌液 经100 水浴15分钟灭活后 供自动酶联荧光免疫测试 VIDAS 迅速获得初步结果 阳性反应者需作进一步证实 EHECO157 H7检验程序图解检样25g mEC225mL 酶联荧光免疫测试VIDAS快速筛选

6、41 1 18 24h10 4 10 5 10 6稀释度涂布TC SMAC 36 1 18 24h挑取5 10个可疑菌落接种MUG LST 36 1 18 24hMUG阴性培养物转种普通营养琼脂 生化反应鉴定血清凝集鉴定或胶乳凝集试验 生化试验 将斜面培养物移种到下列培养基中进行生化试验 1色氨酸肉汤 在36 1 培养24 2h后 加Kovacs氏试剂0 2 0 3mL 上层出现红色为靛基质阳性反应 2MR VP培养基 在36 1 培养48 2h 以无菌操作移取培养物1mL至13mm 100mm试管中 加5 萘酚乙醇溶液0 6mL 40 氢氧化钾溶液0 2mL和少许肌酸结晶 振摇试管后静置2h

7、 如出现伊红色 为VP试验阳性 将MR VP培养物的剩余部分再培养48h滴加5滴甲基红溶液 如培养物变红色 为甲基红试验阳性 若变黄色则为阴性反应 3Koser氏枸椽酸盐肉汤 于36 1 培养96h记录有无生长 4LST肉汤 于36 1 培养48 2h 观察试管中是否产气 5革兰氏染色 取18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作革兰氏染色 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 靛基质 Indole 试验 某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 生成吲哚 吲哚的存在可用显色反应表现出来 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醛结合 形成玫瑰吲哚 为红色化合物 试验方法 将待试纯培养物小量接种于试验培养基管 于36 1C培养24h时后 取约2ml培养液

8、 加入Kovacs氏试剂2 3滴 轻摇试管 呈红色为阳性 或先加少量乙醚或二甲苯 摇动试管以提取和浓缩靛基质 待其浮于培养液表面后 再沿试管壁徐缓加入Kovacs氏试剂数滴 在接触面呈红色 即为阳性 甲基红 MethylRed 试验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 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 进一步分解中 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 可产生乳酸 琥珀酸 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 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4 5以下 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V P试验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 丙酮酸缩合 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 后者在强碱环境下 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 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

9、色化合物 称V P 反应 大肠杆菌 MR VP 枸椽酸盐试验 某些细菌能利用枸椽酸盐作为碳源 及磷酸铵作为氮源 将枸椽酸盐分解为二氧化碳 培养基反应后成碱性 由于指示剂的作用 培养基变为兰色 用上述方法在样品中分离获得的纯菌落 经抗E coliO157 H7标准血清或EHECO157 H7胶乳凝集测试为阳性者 报告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 如需要进一步检测Vero毒素基因的存在 可通过接种Vero细胞或Hela细胞 观察细胞病变进行判定 或可使用基因探针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 PCR 检测法 大肠杆菌的检测 1 常规检测方法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采用三步法 即 乳糖发酵试验 分离培养和证实试

10、验 乳糖发酵试验 样品稀释后 选择三个稀释度 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乳糖胆盐发酵管 36 1 培养48 2h 观察是否产气 分离培养 将产气发酵管培养物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 36 1 培养18 24h 观察菌落形态 证实试验 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 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 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36 1 培养24 2h 观察产气情况 报告 根据证实为大肠杆菌阳性的管数 查MPN表 报告每100ml g 大肠菌群的MPN值 原国家商检局制订的行业标准 等效采用美国FDA的标准方法 用于对出口食品中的大肠杆菌进行检测 本方法采用两步法 推测试验 样品稀释后 选择三个稀释度 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LST肉汤 36

11、 1 培养48 2h 观察是否产气 证实试验 将产气管培养物接种煌绿乳糖胆盐 BGLB 肉汤管中 36 1 培养48 2h 观察是否产气 以BGLB产气为阳性 查MPN表 报告每ml g 样品中大肠菌群的MPN值 2 PCR方法 大肠杆菌是食品和水源污染粪便的指示菌 Gene TARK研制出用浸染棒检测大肠杆菌中16SrRNA的探针 样品需前增菌处理 以异硫氰荧光素 FITC 标记探针 再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FITC抗体检测杂交复合物 Hsu等报导此方法特异性 除相近的志贺氏菌外 达100 假阳性率达1 2 8 1 2沙门氏菌属 Salmonella 沙门氏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 在世

12、界各国各类细菌性的食物中毒中 沙门氏菌常居前列 因此 沙门氏菌的检测是各国检验机构对多种进出口食品的必检项目之一 沙门氏菌属是肠杆菌科中最复杂的菌属 它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 可根据沙门氏菌的菌体抗原 O抗原 分群 A B C等 再根据其鞭毛抗原 H抗原 分血清型 1 2等 沙门氏菌不产生外毒素 但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内毒素 沙门氏菌主要通过食物 饮水经口感染 可存在多种食物中 包括生肉 禽 蛋 奶制品 虾 鱼和田鸡腿等 沙门氏菌主要通过食物 饮水经口感染 根据侵入机体沙门氏菌菌种的不同 在临床上引起四种不同的疾病 1 伤寒 副伤寒由沙门氏属中的伤寒杆菌和甲 乙 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 2 食物中毒沙门氏

13、菌属引起的食物中毒 主要以肠炎杆菌 鼠伤寒杆菌 猪霍乱杆菌 丙型副伤寒杆菌和汤普逊杆菌等最为多见 临床症状主要是胃肠炎 病程较短 一般2 4d 可完全恢复 3 败血症多为猪霍乱杆菌引起 甲 乙 丙型副伤寒杆菌和肠炎杆菌亦可引起败血症 4 慢性肠炎沙门氏杆菌可引起慢性 持久性肠炎 从食品中分离沙门氏菌样品制备 由于食品种类繁多 且每类中包括许多品种 因其加工方式不同 导致性状各异 故在进行微生物学检验时 应按不同的形状 加工方式及检验目的合理进行检样处理 检样处理冷冻的检样在检样前最好不要解冻 将沙门氏菌的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 粉状样品应将225ml增菌液分数次加入 并用灭菌玻棒搅拌成均匀悬液 带

14、壳蛋类在流水下用刷子刷洗蛋类 并沥干 将蛋类在含0 1 十二烷基磺酸钠的200mg kgCl 溶液中浸泡30min后方可破壳取蛋 检测方法 从食品中分离和鉴定沙门氏菌 当前通常采用的方法共分5个步骤 前增菌 食品样品在含有营养的非选择性培养基中增菌 使受损伤的沙门氏菌细胞恢复到稳定的生理状态 选择性增菌 此培养基允许沙门氏菌持续增菌 同时阻止大多数其他细菌的增殖 选择性平板分离 采用固体选择培养基 抑制非沙门氏菌的生长 提供肉眼可见的疑似沙门氏菌纯菌落的识别 生物化学筛选 排除大多数非沙门氏菌 也提供了沙门氏菌培养物菌属的初步鉴定 血清学技术鉴定培养物菌种 1 沙门氏菌的增菌和分离预增菌将制备

15、好的预增菌试液于35 培养24h后 轻轻振摇培养液 选择性增菌选择性平板分离混匀培养物 用直径3mm的接种环 1满环 10ul 分别划线接种于亚硫酸铋 BS 琼脂 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 XLD 琼脂和HEKTONE氏肠道菌 HE 琼脂平板上 于35 培养24h后 根据沙门氏菌在不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挑取典型或可疑菌落 2 沙门氏菌的筛选和生化 血清学鉴定 筛选用灭菌接种针挑取每个典型或可疑菌落的中心部位 分别接种三糖铁 TSI 赖氨酸铁琼脂斜面 于35 培养24h 在TSI琼脂中 典型的沙门氏菌培养物可使斜面呈碱色 红色 底层呈酸色 黄色 产生H2S 琼脂变为黑色 或不产生H2S 生化

16、学 血清学鉴定 混杂培养物对呈混杂的TSI琼脂培养物 皆应划线于MC HE或XLD琼脂上 于35 培养24h后 进行重新分离并至少挑取2个可疑菌落接种到斜面上进行鉴定 纯培养物将每个可疑阳性的TSI琼脂斜面培养物 分别接种于尿素肉汤中 35 培养24h 获取多量的琼脂斜面培养物接种于快速尿素肉汤中 于37 水浴培养2h 弃去所有呈阳性结果的培养物 保留所有呈阴性反应的培养物作进一步鉴定 血清学多价鞭毛 H 试验 血清学多价菌体 O 试验 菌体 O 群试验 鞭毛 H 试验阴性培养物的诱导 3 结果判定 8 3弯曲菌 弯曲菌是一组人畜共患的病原微生物 能引起人的腹泻和食物中毒 在国外已被广泛的重视 同时也被公认为新发现的病原菌之一 弯曲菌是革兰氏阴性菌 呈弧形和S型 弯曲菌以病原菌和共生菌广泛存在于动物中 家禽家畜是主要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 在传染或带菌动物的肠道和生殖道内容物中含有大量的弯曲菌 食用被污染的食物 水 尤其是鸡 鸭 蛋 未消毒或消毒不完全的牛奶 均可致病 检验方法 1 常规方法 2 现代检验技术 基因探针法核酸杂交试验是以互补核酸链能够特异性结合并形成稳定的双链复合物为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