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133583622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6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方剂学笔记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总论总论 细目一 方剂与治法细目一 方剂与治法 一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方从法出 二 常用治法 1 汗法 汗法主要适用于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 2 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以祛邪愈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和法主要有和解少阳 透达 膜原 调和肝脾 疏肝和胃 分消上下 调和肠胃 表里双解等 3 下法适用于胃肠有实邪阻结 大便不通 或泄泻不爽 以及瘀血 结痰 积水 肿胀等证 4 消法通过消食导滞 软坚散结使体内气 血 痰 水 食 虫等积聚而成的有 形实结缓消渐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5 吐法极易损伤胃气 所以非实邪壅塞且病势急剧者不宜使用 体虚 新产和孕 妇

2、即使有实邪壅塞 亦须慎用 6 清法适用于火热或热毒在里所致的各种病证 7 温法通过温里 祛寒 回阳等治疗各种寒证的方法 8 补法补法一般是在气 血 阴 阳不足且无邪实的情况下使用的 以免闭门留 寇 但扶正又可祛邪 细目二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细目二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一 方剂的基本结构 方剂的一般结构 大体分为君 臣 佐 使四个部分 1 君药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注 每一方中必须有君药 君药的药味较少 其用量相应要大 2 臣药 有两种意义 1 辅助君药加强对主病或主证的治疗作用的药物 2 针对主要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3 佐药 有三种意义 1 佐助药 配合君 臣药以加强治

3、疗作用 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 或针对某一 症状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 2 佐制药 用以消除或减弱君 臣药的毒性 或制约君 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3 反佐药 病重邪甚时 为防止拒药 配用的与君药性质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 相成作用的药物 4 使药 有两种意义 1 引经药 用以引领方中诸药至病所或特定部位的药物 2 调和药 用以调和方中诸药的药物 二 方剂的变化形式 1 药味加减的变化 指通过调整方剂的组成药物 以适应病情变化和治疗需要的方 法 习称 随证加减 运用前提 主证不变 君药不变 变化方法 增加或减少方剂组成中的次要药物 只是臣 佐 使药的适当调整 2 药量增减的变化 指通过调整方剂中药物的用量

4、以适应病情变化和治疗需要的 方法 运用前提 组成方剂的药物不变 变化方法 增加或减少方剂组成药物的用量 1 中医方剂学笔记 如果药量的增减并不改变原方配伍的主从关系 方剂治疗作用强弱改变 如果药量的增减改变了原方配伍的主从关系 该方的功用和主治改变 3 剂型更换的变化 指通过更换方剂的剂型 以适应病情变化和治疗需要的方法 运用前提 原则上组成方剂的药物及其配伍用量比例不变 变化方法 改变方剂的剂型 细目三 常用剂型及其特点细目三 常用剂型及其特点 一 汤剂 汤剂的特点 吸收快 发挥药效迅速 加减变化灵活 能较全面 灵活地照顾每一 个病人和各种病证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 二 散剂 散剂的特点

5、吸收较快 且制作简便 节约药材 不易变质 便于使用和携带 散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 三 丸剂 丸剂的特点 吸收缓慢 药力持久 且体积小 服用 携带都比较方便 丸剂大多适用于慢性病证 此外 某些用于急救的方剂 由于方中含有芳香性药物 不宜加热煎煮 亦可制作丸剂使用 如安宫牛黄丸 苏合香丸等 还有某些方剂 由于 方中某些药物不宜加热煎煮 或由于方药峻猛有毒 为了使其较为缓慢地发挥药效 亦 可制作丸剂使用 是为峻剂缓制 如舟车丸等 常用的丸剂有 水丸 蜜丸 糊丸 浓缩丸等 四 膏剂 1 内服膏剂 又分煎膏剂 流浸膏剂和浸膏剂 2 外用膏剂分软膏剂和硬膏剂 外用膏剂广泛应用于皮肤科与外科 有的对皮肤 起保

6、护作用 有的起局部治疗作用 有的透过皮肤或黏膜起全身性治疗作用 五 丹剂 丹剂的特点是用量小 疗效确切 但毒性较强 一般只能外用 不宜内服 六 酒剂 多用于身体虚弱 风湿痹痛 外伤瘀痛等病证 但酒性辛温行散 阴虚火旺者不宜 使用酒剂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解表剂解表剂 细目一 概述细目一 概述 1 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 以及麻疹 疮疡 水肿 疟疾 痢 疾等初起 2 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辛温解表细目二 辛温解表 麻黄汤 伤寒论 组成药物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功用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主治证候 外感风寒表实证 症见恶寒发热 头痛身疼 无汗而喘 舌苔薄白 脉浮紧 配伍意义 麻黄得桂枝 一

7、发卫分之郁 一除营分之涩 合而为发汗峻剂 开表逐邪 散风寒 而除身疼 杏仁与麻黄相配 宣降并用 以增强解郁平喘之功为佐 2 中医方剂学笔记 炙甘草既调麻 杏之宣降 又缓麻 桂相合之峻烈 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为 使 化裁运用 1 麻黄加术汤 素体多湿 又感风寒 症见身体烦疼 恶寒无汗者 加白术 以发 汗解表 散寒祛湿 2 大青龙汤 若风寒束表 里有郁热 症见恶寒发热 身疼痛 脉浮紧 不汗出而 烦躁者 倍麻黄 加石膏及生姜 大枣 以发汗解表 清热除烦 3 三拗汤 若风寒伤肺 鼻塞声重 咳嗽胸闷者 去桂枝 加生姜 以宣散肺中风 寒 4 华盖散 素体痰多者 再加苏子 陈皮 桑白皮 赤茯苓 以宣肺解

8、表 祛痰止 咳 桂枝汤 伤寒论 组成药物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 功用 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主治证候 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 汗出恶风 鼻鸣干呕 苔白不渴 脉浮 缓或浮弱 配伍意义 病机 卫强营弱 营卫不和 桂 芍相合 一治卫强 一扶营弱 合则调和营卫 姜 枣同用 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 炙甘草益气和中 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助卫 合芍药酸甘化阴以益营 兼调和诸药为 使 服法 温服 温覆 九味羌活汤 录自 此事难知 组成药物 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 功用 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 主治证候 外感风寒湿邪 内有蕴热证 恶寒发热 肌表无汗 头痛项强 肢体 酸楚疼痛 口苦而渴 舌苔白

9、脉浮 配伍意义 黄芩清气 生地凉血 既除兼证之热 又制诸药之燥 共为佐 分经论治 羌活 太阳 防风 太阴 白芷 阳明 细辛 少阴 川芎 厥阴 黄 芩 少阳 香苏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药物 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炙甘草 功用 疏散风寒 理气和中 主治证候 外感风寒 气郁不舒证 恶寒身热 头痛无汗 胸脘痞闷 不思饮食 舌苔薄白 脉浮 小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药物 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功用 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 主治证候 风寒客表 水饮内停证 恶寒发热 无汗 喘咳 痰多而稀 或痰饮 咳喘 不得平卧 或身体疼重 头面四肢浮肿 舌苔白滑 脉浮 化裁运用 小青龙加石膏汤 若外邪与内饮相搏 兼有

10、郁热 症见咳而上气 烦躁而喘 脉浮 者 酌加石膏 以清邪热祈除烦躁 止嗽散 医学心悟 3 中医方剂学笔记 组成药物 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功用 宣肺利气 疏风止咳 主治证候 风邪犯肺证 咳嗽咽痒 或微有恶寒发热 舌苔薄白 脉浮缓 外感 风寒经服宣肺药后 而咳仍不止者 亦颇适宜 细目三 辛凉解表细目三 辛凉解表 银翘散 温病条辨 组成药物 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牛蒡子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 鲜苇根 功用 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主治证候 温病初起 发热无汗 或有汗不畅 微恶风寒 头痛口渴 咳嗽咽痛 舌尖红 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 配伍意义 荆芥穗 淡豆豉辛温发散 以助逐邪解表之功共为臣 属 去性存用

11、 之法 也称 制性取用 本方重在透表 桑菊饮 温病条辨 组成药物 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杏仁桔梗生甘草苇根 功用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主治证候 风温初起 但咳 身热不甚 口微渴 脉浮数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 功用 辛凉宣泄 清肺平喘 主治证候 外感风邪 邪热壅肺证 身热汗出 喘咳气急 口渴 舌苔薄白或薄 黄 脉滑数 柴葛解肌汤 伤寒六书 组成药物 柴胡葛根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甘草黄芩 石膏 功用 解肌清热 主治证候 感冒风寒 郁而化热证 恶寒渐轻 身热增盛 无汗头痛 目疼鼻干 心烦不眠 咽干耳聋 眼眶痛 舌苔薄黄 脉浮微洪 升麻葛根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药物 升麻葛根芍药甘草 功用 解

12、肌透疹 主治证候 麻疹初起 疹发不出 身热头痛 咳嗽 目赤流泪 口渴 舌红 苔 薄而干 脉浮数 细目四 扶正解表细目四 扶正解表 败毒散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药物 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桔梗茯苓人参甘草 生 姜薄荷 功用 散寒祛湿 益气解表 主治证候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憎寒壮热 头项强痛 肢体酸痛 无汗 鼻塞 声重 咳嗽有痰 胸膈痞满 舌淡苔白 脉浮而重取无力 参苏饮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药物 人参紫苏叶干葛橘红半夏前胡茯苓桔梗枳壳木香 甘草 4 中医方剂学笔记 功用 益气解表 理气化痰 主治证候 气虚外感风寒 内有痰湿证 恶寒发热 头痛鼻塞 咳嗽痰多 胸脘 满闷 倦怠无力 气短懒言 苔白

13、脉弱 麻黄细辛附子汤 伤寒论 功用 助阳解表 主治证候 素体阳虚 外感风寒证 发热 恶寒甚剧 神疲欲寐 脉沉微 加减葳蕤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药物 生葳蕤生葱白淡豆豉苏薄荷桔梗东白薇炙甘草大枣 功用 滋阴解表 主治证候 阴虚外感证 头痛身热 微恶风寒 无汗或有汗不多 咳嗽 心烦口 渴 咽干 舌红 脉数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泻下剂泻下剂 细目一 概述细目一 概述 细目二 寒下细目二 寒下 大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药物 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功用 峻下热结 主治证候 1 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 频转矢气 脘腹痞满 腹痛拒按 按之硬 甚至潮 热谵语 手足濈然汗出 舌苔黄燥起刺 或焦黑燥裂 脉沉实 2 热结旁流

14、 下利清水 脐腹疼痛 按之坚硬有块 口舌干燥 脉滑实 3 热厥 痉病 发狂等由里热实证所致者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 组成药物 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 功用 泻热破瘀 散结消肿 主治证候 肠痈初起 湿热瘀滞证 少腹肿痞 按之即痛如淋 小便自凋 或善 屈右足 牵引则痛剧 或时时发热 身汗恶寒 舌苔薄腻而黄 脉滑数 大陷胸汤 伤寒论 组成药物 甘遂大黄芒硝 功用 泻热逐水 主治证候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心下痛 按之石硬 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痛 拒 按 大便秘结 日晡所小有潮热 或短气躁烦 心中懊 舌上燥而渴 苔黄腻 脉沉 紧 按之有力 细目三 温下细目三 温下 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功用 温里散寒 通

15、便止痛 主治证候 阳虚寒积里实证 腹痛便秘 胁下偏痛 发热 手足厥冷 苔白腻 脉弦紧 温脾汤 备急干金要方 组成药物 大黄附子干姜人参芒硝当归甘草 功用 攻下冷积 温补脾阳 主治证候 阳虚寒积证 腹痛便秘 脐下绞结 绕脐不止 手足不温 苔白不渴 脉沉弦而迟 细目四 润下细目四 润下 5 中医方剂学笔记 麻子仁丸 伤寒论 组成药物 麻子仁芍药杏仁枳实厚朴大黄 蜂蜜 功用 润肠泄热 行气通便 主治证候 脾约 肠胃燥热 脾津不足证 大便干结 小便频数 济川煎 景岳全书 组成药物 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功用 温肾益精 润肠通便 主治证候 肾阳虚弱 精血不足证 大便秘结 小便清长 头目眩晕 腰膝酸

16、软 舌淡苔白 脉沉迟 细目五 逐水细目五 逐水 十枣汤 伤寒论 组成药物 芫花甘遂大戟大枣 功用 攻逐水饮 主治证候 1 悬饮 咳唾胸胁引痛 心下痞硬 干呕短气 头痛目眩 或胸背掣痛不得息 脉沉弦 2 实水 一身悉肿 尤以身半以下为重 腹胀喘满 二便不利 服用方法度其意义 服法 冲服药末 平旦服 得快下利后 糜粥自养 每服 0 5 l 每日 1 次 以大枣 l0 枚煎汤送服 细目六 攻补兼施细目六 攻补兼施 黄龙汤 伤寒六书 组成药物 大黄芒硝 枳实厚朴人参当归甘草 桔梗生姜大枣 功用 泄热通便 补益气血 主治证候 阳明腑实 气血不足证 下利纯稀水 脘腹胀满 硬痛拒按 身热口 渴 神倦少气 谵语 甚或循衣摸床 撮空理线 神昏肢厥 舌苔焦黄或焦黑 脉虚 配伍意义 桔梗 既开宣肺气以利通肠 欲降先升 又与人参相配 补升并用 而防正随 下脱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和解剂和解剂 细目一 概述 适用范围 细目一 概述 适用范围 细目二 和解少阳细目二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伤寒论 组成药物 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功用 和解少阳 主治证候 1 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饮食 心烦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