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战役观后感(5.28).pptx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33582976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X 页数:8 大小:3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门战役观后感(5.28).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门战役观后感(5.28).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门战役观后感(5.28).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金门战役观后感(5.28).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金门战役观后感(5.28).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门战役观后感(5.28).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门战役观后感(5.28).ppt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 金门战役检讨 观后感 1 尊敬的各级首长 根据上级指示要求 我对 金门战役检讨 这一记录片进行了详细观看 通过观看 使我了解到人民解放军自成军以来唯一一次彻底的失败详细过程 这次战役是我军实现解放台湾战略的第一战 其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为我国民族大一统作出了无比巨大的贡献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与此同时 他们的经验教训也为我们后辈指战员积累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每次回想起金门战役的全过程 每次面对这些血淋淋的宝贵财富 我的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不免悲痛不已 如果现在我们面对的是这样一场战斗 又该如何去完成呢 有以下几点感想 特汇报如下 一 谋定而后动 是战斗的前提

2、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为我们讲述的就是战争谋略的重大意义 是所谓谋定而后动 不打无把握的仗 我认为这是一切作战行动的基础和前提 金门战役开始前 我人民解放军已解放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 一野 二野 三野 四野分别完成渡江作战 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大部主力 在福建一带呈现出了大军压境的高压态势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军队 战略上他们已经呈 书山有路现出收缩兵力 固守台湾的企图 在福建只有厦门和金门两个据点 从这个层面来讲 先打厦门 合围金门这一战略考虑无疑是正确的 但作为指战员的叶飞军长 首先在思想上产生了轻敌情绪 致使考虑问题不周 在残敌未彻底清除的前提下 把主要精力放到了解放台湾

3、和战后重建工作上来 轻视金门在战略上的重要作用 导致了工作重心不明确 首要任务发生偏移的现实问题 其次在战略分析方面 考虑问题不全面 分析问题浅尝辄止 致使在战略分析时只考虑到福建一部军情态势 没有考虑到在广东汕头还盘踞着的胡琏兵团 更没考虑到远在台湾的下一步会采取什么样的举措 再次在战略制定上 没能与时俱进 灵活多变 及时调整战略战术 且在得知胡琏兵团增援金门后仍然我行我素 不听劝阻 致使我方战略企图 战役方式被敌完全预测 造成巨大损失 再次在组织指挥上 同意让分属三个师的三个团参加战斗 致使缺乏统一的作战指挥 密切协同 在天时地利都不利于我军的条件下各自为战 无异于以卵击石 由于我方在战略

4、谋划阶段的诸多不足 仓促将3个团两万余名官兵投入战斗 致使九千余名将士埋骨他乡 实在让人悲痛不已 如果在这次战役中 我们能做到谋定而思动 使用先打金门 后打厦门的战略举措 或许会达到更好的作战效果 其理由是 首先 国民党在战略上已初显固守台湾 2 书山有路的态势 而固守台湾又必以澎 金 马为前沿 历史上解放台湾的郑成功 施琅都是以此为基础攻入台湾的 其必用心防守金门 龟缩兵力 若在厦门未失之时攻打金门 敌军定不防范 同时也可以达到断其一指伤其全身之效果 其次 自我军攻下福建大部后 国民党残余部队分守金 厦 一方面害怕厦门失守 金门无靠 必重兵防范 另一方面还要在金门构筑工事 健全防守台湾的战略

5、实施方案 若此时攻打金门 必让其顾此失彼 得不偿失 再次 金门得手后 胡琏兵团必增兵厦门 我金门守军既可在此构筑永备工整 借以打击来自海上之敌 牵制 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为解放台湾创造更好的条件 再次 攻打金门如若受挫 我军攻打相对较近的厦门 仍然可以充分发挥火力 兵器优势 解放厦门仍然指日可待 是进可攻 退可守的战略措施 二 知已与知彼 是战斗的重点孙子说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 一胜一负 不知彼 不知己 每战必殆 不知敌之情者 不仁之至也 非人之将也 非主之佐也 非胜之主也 由此可见 战前的情报收集工作 是整个战斗的重点 在解放金门的战斗前 我方对我情的了解掌握是比较全面的 主要有

6、以下几点 一是战斗士气高昂 在金门作战之前 我军一直是以摧枯拉朽的战斗状态 打赢了三大战役 打赢了蒋介石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 打赢了平潭台的登陆作 3 书山有路战 对打赢金门岛上的国民党残余部队 确实有着无比肯定的信心 二指挥人员经验丰富 实行渡海登陆作战指挥员的肖峰副军长是有经验的指战员 参战的团长也是身经百战的战斗英雄 作战的官兵都有丰富的战斗经验 三是地形了解透彻 金门是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 作战地图编绘也很详细 金门岛上的各个山头 海滩等诸多战斗要素掌握全面 四是对天气把握准确 对潮汐起伏变化等也作了相应的准备 但也存在对我军渡海登陆作战能力掌握不准确 人民拥军情况盲目乐观 船只征用能力过

7、分自信 气候风向把握不准确的情况研判失误 相对而言 我军对敌情掌握情况就太少了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敌对我军将帅战法了解掌握较多 我方对敌了解较少 只知道汤恩伯的作战能力和习惯战法 却对胡琏 李良荣等指挥员的作战能力和习惯战法知之甚少 致使其对我军战斗方案预想与实际基本吻合 二是对战场动态情况掌握较少 只知汤恩伯兵团退守金门 却不知胡琏兵团的具体动向和具体到达金门的大致时间 致使我军在其兵力达到最高时作战 三是对金门岛上敌军工事构筑情况了解甚少 在肖峰的作战地图上甚至只有标有我军的作战态势 没有标绘敌军的防御态势 连工整构筑情况想定都没有 四是对敌军的主要武器装备知之甚少 我军在登陆后 面

8、对国民党军队的坦克 散弹缺乏有效的打击和防护 由此可见 战役前我 4 书山有路军对敌武器装备知之甚少 不然就不会将迫击炮分开输送这一问题 由此可见 如果我军在情报研判方面多下功夫 金门战役的失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其理由有 一是即使在战略失误的基础上 我军只要打赢了金门战役 依然可以达到断其一指伤其全身的战略目的 二是对胡琏兵团动向的掌握后 可以避免在其兵力最高峰时开战 或引起足够的重视 充分作好准备工作 投入更多的兵力作战 三是在作战方案的制定上 可以采取佯攻和实打相结合的方针 在其东西两侧佯攻 重点突击中部的战法 穿插其结合部 打乱敌人部署 使其首尾各不相顾 四是针对其防御工整和武器装备 合

9、理编组作战人员和队形 确保有效的打击 同进加强防御工事的构筑 我方仍有战胜的把握 三 战法的更新 是战斗的核心孙子说 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 知用兵矣 将不通于九变之地利者 虽知地利 不能得地之利矣 治兵不知九变之数 虽知五利 不能得之利矣 战法的及时调整和更新 是战斗的核心 陆地作战 进攻一方可以派遣大量的侦查人员或特战分队进行侦查 穿插渗透 可以集结较大的优势兵力进行多方面 多角度 全方位 全时段的进攻 可以在快速的运动过程中逐步消灭敌有生力量 防守一方可以依托有利地形开展 5 书山有路有效阻击 可以利用就便器材构筑工事 可以凭借交通要道进行安全撤退 胜负往往难以确定 但渡海登陆作战 地形使防

10、守一方拥有绝对优势 致使进攻一方只能攻坚克难 胜则全胜 败则全败 金门战役以前 我军驰骋陆地 敌强时 我避而歼之 敌弱时 我聚而歼之 金门战役之时 我军下海进攻岛屿 乃全新课题 但可惜的是 我军指挥员面对这一全新课题 却仍然沿用陆地作战常使用的动动战理论 对负隅顽抗之敌采取驱猪赶羊的战术 导致了极大的损失 实属于 将不通九变 之列 虽然败得很悲壮 但失败也是一种必然 在金门战役打响时 我军利用夜色为掩护 成功实施了抢滩登陆 从这点上来讲 渡海登陆时机的选择是正确的 但登抢滩登陆成功后 我军急于扩大战果 没有及时巩固战场 没能依据有得地形构筑防御工整 等待和接应第二梯队的到来 是最大的错误 在遇

11、到有丰富战斗经验的敌人和优势武器装备进行反攻时 没有及时将进攻态势调整为防御态势 以致于三个团的官兵各自为战 冒死冲锋 虽然精神可佳 但方式方法不可取 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在进攻受挫后 指挥员不但不及时救援撤退 反而增加一个营继续进攻 这种添油战术无异于将失败扩大化 实在是错上加错 以上几点足以证明 指挥人员在战场把握上刚愎自用 作战好大喜功 仅凭一腔热血 不顾官兵生死 是典型的指挥错误 6 书山有路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 随着新式的武器装备的不断研发 影响战斗结果的因素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陆 海 空 天 电 网等作战诸元瞬息万变 战场态势的把握更加困难 在此基础上的未来战争 将是更为复杂 更为艰难的战斗 先辈的经验教训告诫我们 在未来的战争中 指挥人员必须具备更为高标准的能力素质要求 以上是我观看 金门战役检讨 这一记录片的观后感 不足不妥之处 敬请首长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7 书山有路 金门战役检讨 观后感 8 单位 教导队二中队姓名 李友时间 2013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