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5.28).pptx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33581474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X 页数:5 大小:3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5.28).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5.28).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5.28).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5.28).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5.28).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5.28).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5.28).ppt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读 给教师的建议 心得体会古人早就说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想有潺潺流淌的一汪清泉活水 就得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 初到工作岗位的我 常常是力不从心 利用暑假这段时间 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 给教师的建议 这本书 真是受益非浅 他精炼的语言 闪光的思想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 给教师的建议 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本专著 但丝毫看不出理论的成份 每句话皆让人感觉都是出自实践的经验之谈 虽然时间离我们已有几十年了 但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 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 作为教师 首先要让爱成为自己的教育习惯 你会发现这些柔和的力量是巨大的 会让我们的教育工作 润物细无声 我们的教师心中

2、要有爱 但不能是肤浅的爱 要明白爱是一种责任 爱是一种能力和智慧 要把爱融入到真正的素质教育的理念中去加以实践 作为一名教师 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爱 就应该懂得和教学的规律合作 努力将他的学生从沉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使学习变得 简单 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爱 就应该懂得和学生合作 让学生的学习充满 幸福的趣味 让学生在个性化活动中思考 在思考中更加个性化地活动 从而成为自己的主人 不再做教师设计的王国里的顺民 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爱 就应该把他的学生引向大量的阅读或直接的生活里去 使他们的心智活跃在一个 真实丰富而广阔的生活背景 中 不再让他们的大脑变成一具堆积抽象概念而易碎的容器 下面我结合阅读

3、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分别加 1 书山有路以阐述 一 追求教学的 简单 教学显得繁难的根源在于教师没有把握住所教学科的规律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让学生拥有让教养 智力发展和信念的血肉能够依附在上面的那个 骨架 这个骨架就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 即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 思考 表达出自己关于所见 所做 所想的思想 阅读 书写共五种 他认为缺少这个教养的牢固的 骨架 常常是学校工作中最为严重的缺点之一 我认为在这五种技能中 最首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必须使学生的阅读达到一种自动化的程度 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 出声地读 的能力 培养这种达到自动化程度的阅读能力的关键就是

4、培养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就是概括的能力 概括的能力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就是从 具体的概括 到 抽象的概括 有了概括能力以后再培养反咀细节的能力 这个规律可以简单归纳为 具体概括 抽象概括 反咀细节 教师应该牢记这种规则 通过足够数量的事实材料的演练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也牢记了这种规则 从而能够自动化地运用这种规则 关于教会学生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接合点 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联起来的那些线索 二 追求教学的 有趣 这里所说的 有趣 不是一般的低级趣味 而是一种来自于创造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 要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 帮助每

5、一个人大开眼界 2 3 书山有路看到自己 使他看见 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 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 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培养学生养成从事紧张而又快乐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 在那些各种思想相互交叉 纠缠 碰撞的 交集点 上 启发并监视学生的脑力劳动 使他们能够在这样的劳动中由于激动和自豪而快乐地战栗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成立各种的活动小组 力求每一个小组都能够显示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并且能够在活动中 设法使理论知识成为组员进行创造 解决各种智力任务和劳动任务的主要刺激 努力追求教学的 有趣 是追求真知识的必然途径 关于什么样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苏霍姆林斯

6、基解释的相当透彻 他认为 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 占据人的思想 激发人的兴趣时 才能称之为知识 所以 教学没有学生的绝对参与 没有学生的自主活动 没有触动学生精神 思想和兴趣的创造 就不是真正的教学 只要在教学的第一线工作了一些时日的老师都应该知道 如果只是让学生记诵别人的思想 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 那么学生就会采取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 这样哪里还会有真正的教学存在呢 三 追求教学的 丰富 追求教学的丰富 就是使学生从阅读和生活之路走向真理 从而使学习的过程真正地丰富多彩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提倡的 两套教学大纲 发展学生的思维 和 鼓励优秀的学生超大纲 的教学理念到了今天依然具有极其重大

7、的意义 所谓 两套教学大纲 就是要求学生必须重视的两套材料 第一种就是来自于教材中的学生必须熟记和保 4 书山有路持在记忆里的材料 第二种就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他认为第二种材料就是为学生识记 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的一个智力背景 所谓 超大纲 就是让那些天赋高 有才能的学生在他们有能力的那些学科上和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超越教学大纲的界限 因为在这种丰富的智力生活的气氛中 那些最有才能的学生了解 听到和想到的东西很多 这样就能激发他们去从事深入的研究 而且使他们理解和学会必须识记的材料变得更加的容易 而这些超越大纲的富有创造性的智力生活必然使集体的智力生活变得丰富多样

8、 对学习较差或比较平庸的学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实践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种教学理念关键就是要靠把课堂教学与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整套课外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力求通过组织并激励学生阅读和组织小组的活动 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或创造性活动方面知道的东西 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 因为只有这样 我们才可以避免学生成为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 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 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 完全没有体验个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 的人 书中提到有关阅读的事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要因为孩子成绩差 而不让他阅读 恐怕会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 相反 一些孩子如果不加强阅读的训练

9、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 我认为 功夫在诗外 中国的古人已讲过 这是极有道理的 阅读 是建立在实践上的 现在的一些教师和家长还是没有改变 5 书山有路自己的看法 认为看课外书会影响学习成绩 于是禁止让孩子看这些 其实恰好相反 没有了阅读 孩子一味沉浸在做习题的单调中 他是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的 也是不能提高学习的能力的 没有了阅读 孩子对人生 对社会的看法就显得过于单纯 如果因为发生一点不益于他们的事 他们便不能自拔 想不出解决的方法 因此 阅读近者是对阅读能力甚至学习能力都是一个飞越 远者则能够进入这个大环境中 在环境中变得通达 从而产生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古人云 三日不读书 面目可憎 何其憎也 乃不堪一睹也 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够真正做到了 简单 有趣 丰富 那么我们的爱就能真正地得到了体现 这种爱才成为了真正有价值的爱 所以读了这本书 我想给自己 也给我的同行朋友们说一句 读书吧 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