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县管领导干部年度学法用法经典试题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581347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县管领导干部年度学法用法经典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编》县管领导干部年度学法用法经典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编》县管领导干部年度学法用法经典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编》县管领导干部年度学法用法经典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编》县管领导干部年度学法用法经典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县管领导干部年度学法用法经典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县管领导干部年度学法用法经典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海县县管领导干部2009年度学法用法考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80题)1.( A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服务大局 D.以人为本 2.( B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当家作主 C.实现工农联盟 D.无产阶级掌握政权3.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 D )”,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丰富和发展。A.党的事业至上 B.人民利益至上 C.经济发展至上 D.宪法法律至上4.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国家监督体系?( A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的监督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

2、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不符合宪法、法律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撤销D.各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5.现行宪法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 A )。A.转让 B.赠予 C.买卖 D.继承6.现行宪法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 C )。A.提出批评的权利 B.提出申诉的权利C.取得赔偿的权利 D.要求给予刑事处罚的权利7.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 B )。A.指导、帮助和管理 B.引导、监督和管理C.鼓励、指导和帮助 D.指导、帮助和监督8.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有权修改宪法的

3、是( A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9.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是( D )。A.民主集中制 B.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相结合C.少数服从多数 D.行政首长负责制10.( D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A.依政策执政 B.民主执政 C.执政为民 D.依法执政11.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 A )。A.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B.权力机关的干涉C.上级司法机关的干涉 D.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12.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十三条修改为:“公民的( C

4、)不受侵犯。”A.财产 B.私有财产 C.合法的私有财产 D.合法的经济收入1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局”指的是:( 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政法工作 C.行业利益 D.全省利益14.国务院于2004年3月22日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提出:经过 ( B )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A.15年 B.10年 C.20年 D.25年15.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政治协商纳入 ( A )程序。 A.决策 B.执行 C.监督 D.执政16.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上,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

5、织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 B )。 A.可以申请复议 B.不得申请复议C.法院判决后再申请复议 D.撤诉后再申请复议17.在行政诉讼中,对被诉讼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的是( B )。 A.原告 B.被告 C.谁主张谁举证 D.人民法院18.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赔偿请求人请求行政赔偿的时效为2年,是从( C )之日起算。 A.行政机关作出侵权行为 B.受害人知道侵权行为 C.侵权行为被确认为违法 D.受害人知道有赔偿请求权 19.复核、申诉期间对已经做出的人事处理决定( B )。 A.停止执行 B.不停止执行C.暂缓执行 D.根据原处理机关意见决定是否执行 20.根据行政诉讼法规

6、定,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D )内提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15日 B.30日 C.2个月 D.3个月21.行政机关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中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A )。A.2人 B.3人 C.4人 D.5人22.行政违法的主体是指( A )。A.行政主体 B行政相对人 C.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D.公务员2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是( C )。A.行政处分 B.赔偿损失 C.行政拘留 D.通报批评24.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超出了法定的行为手段、方式的,属于( B )。A.滥用职权 B.超越职权 C

7、.显失公正 D.明显不当25.依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规定的规定,行政法规的名称有( D )。A.条例、规定、章程 B.条例、办法、规章 C.规定、办法、实施细则 D.条例、规定、办法26.下列各选项中属于行为罚的处罚类型是( C )。A行政拘留 B.劳动教养 C.吊销许可证、执照 D.没收非法财物27.以下各项中可能成为行政主体的是( C )。A.被委托的组织 B.被委托的个人C.被授权的组织 D.公务员28.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 C )、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 A.三分之二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四分之三29.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受

8、处分的期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记过,一年 B.记大过,十六个月 C.降级,十八个月 D.撤职,十八个月30.调任是公务员交流的方式之一,请问其交流的正确方式是( D )。 A.在机关内部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 B.是机关外部与机关内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 C.是适用于选拔担任领导职务的交流方式D.只是机关外部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内部的交流方式31.公务员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是( D )。 A.原告 B.被告 C.第三人 D.不具有诉讼当事人的地位32.公务员担任( D )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A.乡级机关 B.县级机关 C.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 D

9、.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33.下列哪些情形,不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从而不可能构成挪用公款罪?( D )A.国有公司经理甲将公款供亲友使用B.国有企业财会人员乙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它国有单位使用C.国家机关负责人丙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它单位使用,但谋取个人利益D.国有企业的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将公款给私有企业使用34.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某单位谋取利益。随后,该单位的经理送给甲一张购物卡,并告知其购物卡的价值为2万元、使用期限为1个月。甲收下购物卡后忘记使用,导致购物卡过期作废,卡内的2万元被退回到原单位。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B )A.甲的行为

10、不构成受贿罪 B.甲的行为构成受贿罪(既遂)C.甲的行为构成受贿罪(未遂) D.甲的行为构成受贿罪(预备)35.甲为使其弟乙逃脱处罚,送给正在审理乙涉嫌非法拘禁一案的合议庭审判长丙5万元。在审判委员会上,丙试图为乙开脱罪责,但未能得逞,于是丙将收受的5万元退还给甲。甲经过思想斗争,到司法机关主动交代了自己向丙行贿的行为。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 )A.对甲的行为应以行贿罪论处 B.对丙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受贿中止C.对甲不应当适用刑法总则关于自首的处罚规定 D.对甲应当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36.某甲在国家机关任职,某乙有求于他的职务行为,给某甲送上5万元的好处费。某甲答应给某乙

11、办事,但因故未办成。某乙见事未办成,要求某甲退回好处费,某甲拒不退还,并威胁某乙如果再来要钱就告某乙行贿。对某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A )A.受贿罪 B.诈骗罪 C.敲诈勒索罪 D.受贿罪与敲诈勒索罪37.某市检察院张某在办理一起受贿案件时,发现犯罪嫌疑人之一系其堂妹,故申请回避并经检察长同意。下列关于张某在申请回避前所取得的证据和进行的诉讼行为效力问题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D )A.取得的证据和进行的诉讼行为均无效 B.取得的证据和进行的诉讼行为均有效C.取得的证据有效,但进行的诉讼行为无效D.取得的证据和进行的诉讼行为是否有效,由检察委员会或检察长决定38.王某担任甲省副省长期间受

12、贿50多万元,有关法院指定乙省W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该项指定应当由下列哪一法院作出?( D )A.甲省高级人民法院 B.乙省高级人民法院C.W市中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39.党组织领导机构集体作出违犯党纪的决定或者实施其它违犯党纪的行为,对过失违纪的成员,应当如何处理?( B )A.对该领导机构给予纪律处理措施,不再追究个人责任B.对每个成员,按照各自在集体违纪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处分C.对主要领导给予党纪处分,其余成员不再追究D.因为是集体行为,对主要领导提出批评意见40.加强干部( A ),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重要保证。 A.

13、监督 B.管理 C.考核 D.任用41.行政机关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予以公开,( D )有权查阅。A.当事人 B.利害关系人 C.新闻记者 D.公众42.下列哪一事项可以不设行政许可?( C )A.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B.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C.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D.企业或者其它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43.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 C )。A.申请人 B.相关人 C.该利害关系人 D.其它当事人44.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 B )的,必须交流。党政机关内设机构( )以上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时间较长的,应当进行交流或者轮岗。 A.十年;司(局)级 B.十年;处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