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珊迪 3教学设计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3574494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珊迪 3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珊迪 3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珊迪 3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珊迪 3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珊迪 3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珊迪 3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珊迪 3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好课件吧 http:/小珊迪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会用“感激”造句。 2.能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按地点变化的顺序记叙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体会到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教学难点:理解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会用“感激”造句。2.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主人公的生活状况。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主人公的生活状况。2.学习生字及生词,为课文划分段落。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主人公的生活状况.教学过程:一、由师范读引入课题1.师有感情

2、地范读全文。(1)这个故事主要写了谁?(2)他起先干什么到后来又怎么样了?(3)体会老师是用怎样的语调读完全文的?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悲惨的故事,板书:小珊迪二、激发感情1.请同学自由轻声读全文。(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读了这个故事,小珊迪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3)由此你对小珊迪产生了怎样的感情?2.请同学默读全文。把这篇文章分为三段,说说分段依据。(1)按地点变化(旅馆门前旅馆里珊迪家)(2)事情发展顺序分三段(一)(l8)(二)(911)(三)(1214)3.学习生字新词。用你们最熟悉的方法。4.检查自学情况。5.个别、分组、集体读课文。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听第一段录

3、音,找出小珊迪几次请求我买火柴,又分别是怎么说的? 请请求(想了一会儿)乞求2.师生共读,师读同事或“我”的话,生读小珊迪,体会哪句句子感情最强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第七节中的话感情最强烈。从“乞求”一词看出来。 区分:请求: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乞求:请求给予。读第3-7节,要分别说出感情。3.齐读对话部分,从中仍可以体会小珊迪当时的处境吗?4.珊迪不仅饥饿,而且很寒冷,从哪句话看出来。在这么一个严寒的日子里,小珊迪又冷又饿乞求过路人买他的火柴,最终他的火柴有人买了吗?5.齐读第8节,思考:(1)小珊迪换零钱,过了很久还没回来,我开始怎么想?后来又怎么想? “我”开始想可能受骗上当,

4、后来又认为小珊迪不是那种人。 区分: 猜想:猜测(可能)断定:下结论(肯定)(2)再默读,“猜想与断定”两个词语可以交换顺序吗?我后来为什么肯定小珊迪不是那种人呢?6.有感情地齐读第一段,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饥寒交迫的小珊迪乞求“我”买他的火柴,“我”花一先令买了两盒火柴,可是卖火柴的小珊迪没有把零花钱送回来。 那么到底是作者的猜想对,还是作者的断定对呢?下一节课再学习!第二课时课时目标:深入学习课文,使学生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解决上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教学重难点:深入学习课文,使学生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解决上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

5、说小珊迪的处境?寒冷饥饿2.经他再三请求,我才用一先令买了两盒火柴,可小珊迪为什么不把零钱送来呢?我猜想可能上当。但我后来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到底是猜想对呢,还是断定对呢?二、学习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思考小珊迪为什么没有把零钱送来?小珊迪在换好零钱往回跑的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我”是怎么知道的?小珊迪在换好零钱往回跑时,因为心急,怕我等得不耐烦,跑得快了,被一辆马车撞倒。小珊迪让弟弟送零钱来,我是从他弟弟的话中知道的。2.板示:这个男孩子在破衣服里找了一会儿问:“找了一会儿”说明了什么?钱放得很好,正因为贫穷,所以一点点钱都很宝贝。3.读利比的话,体会小珊迪诚实可贵的品质。 有可贵的诚实的品质。

6、三、有感情地朗读,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小珊迪让弟弟找上门来,归还应找回的零钱,“我”才知道他已被马车撞伤了。小结:通过第二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珊迪是由于被马车撞伤而延误了送钱的时间,但在他撞伤后坚持让弟弟送回了“四便士”,从中我们不得不佩服起珊迪的可贵的诚实的品质。那么,小珊迪的命运又如何呢?四、学习第三段1.默读第三段,思考小珊迪死前最放不下的是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2.自由轻声读小珊迪的话,从中又可以知道小珊迪怎么样?很善良3.着重指出一个感叹句,两个问句该怎么读?读出怎样的感情?(对弟弟的关心,对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不满)这是一个多么诚实的孩子,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无情地折磨着他们,如今又要把小珊迪推向死亡的边缘,作者被他们的悲惨遭遇所同情,所以答应永远照顾小利比。(1)什么叫目不转睛?珊迪为什么会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目不转睛,眼珠子一动也不动地看。表现他很惊喜,很感激我。(2)“消失”什么意思?什么消失了?说明了什么?消失,消逝,没有了。珊迪死了,眼睛里的亮光消失了。(3)齐读第14节,仔细琢磨词语,读出感情来。指导朗读。(4)齐读第三段,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可怜的珊迪终于死了。“我”答应永远照顾他的弟弟。五、感情朗读揭示中心珊迪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六、小结像珊迪这样的穷苦孤儿在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是难以生存的。从而激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的憎恨。好课件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