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发展战略)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3574420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5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发展战略)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20(发展战略)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20(发展战略)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20(发展战略)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20(发展战略)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发展战略)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发展战略)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公开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二年十一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重大意义2第一节综合优势2第二节发展成就与问题3第三节重大意义5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7第一节指导思想7第二节基本原则7第三节战略定位8第四节发展目标10第三章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12第一节打造海峡蓝色产业带12第二节 建设两大核心区12第三节推进六大海湾区域开发13第四节加强特色海岛保护开发16第四章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18第一节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18第二节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19第三节加快发展海洋服务业22第四节集聚发展高端临海产业24第五章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27第一节积极打造海洋

2、人才高地27第二节加快完善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28第三节高效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29第六章强化海洋资源科学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31第一节科学保护与利用海洋资源31第二节构建蓝色生态屏障32第七章加强涉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35第一节加强涉海基础设施建设35第二节加强海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37第八章深化闽台海洋开发合作40第一节全面推进闽台海洋开发合作40第二节构建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域42第三节加强闽台海洋环境协同保护43第四节深化闽台海洋综合管理领域合作43第九章推进海洋经济对内对外开放44第一节提升海洋经济开放水平44第二节深化闽港澳海洋经济合作45第三节加强与周边地区涉海领域合作45

3、第十章健全海洋科学开发体制机制46第一节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46第二节完善海洋开发政策47第十一章保障措施51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51第二节加强监督检查51 前 言福建是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在推进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建设海洋强国中肩负重要历史使命。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福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组织编制专项规划,鼓励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为扎实推进福建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订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福建省管辖海域和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

4、、宁德6个沿海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陆域,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5.47万平方公里。2010年,区内总人口2918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329元。为增强腹地支撑保障能力,将福建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规划期为20122020年,重点为“十二五”时期。本规划是指导福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海洋经济发展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重大意义第一节综合优势福建区位条件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巨大潜力。区位条件优越。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位于台湾海峡西侧,北承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南接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西连广大内陆腹地,是我国深化

5、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在完善我国沿海地区开发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资源优势突出。福建海岸线长3752公里,全省共有大小港湾125个,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长210.9公里,其中三都澳、罗源湾、兴化湾、湄洲湾、厦门湾、东山湾可建2050万吨级超大型泊位的深水岸线长47公里,岸线曲折率和深水岸线长度均居全国首位。全省有海岛2215个,其中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1374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二位。滩涂广布,未开发利用的浅海滩涂面积为6000多平方公里。近海生物种类3000多种,可作业的渔场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2010年水产品人均占有量与总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二位和

6、第三位。海洋矿产资源种类多,已发现60多种,其中有工业利用价值的20余种。台湾海峡盆地西部油气蕴藏区域达1.6万平方公里,50米等深线以深海域风能理论蕴藏量超过1.2亿千瓦。文化底蕴深厚。福建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四、五千年的海洋文化历史。地域特色鲜明的妈祖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郑和下西洋文化、船政文化等,在我国乃至世界海洋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生态环境良好。2010年,福建59.5%的近岸海域达到一类、二类水质标准。全省有15个海洋保护区和27个海洋特别保护区,保护类型涉及红树林、典型海岸带湿地、典型无居民海岛、渔业资源、地质遗迹以及濒危物种等。第二节发展成就与问题多年来,福

7、建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把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作为一项重要战略目标,海洋经济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海洋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7%,2010年达3680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9.6%,居全国第五位;海洋三次产业比例为8.343.448.3;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船舶、海洋工程建筑五个传统海洋产业优势明显,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海洋科教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拥有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海洋研究所、福建省农

8、科院、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中船重工集团725研究所厦门分部和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涉海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海洋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海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沿海基础设施和海洋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福建沿海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123个,货物吞吐量3.2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68万标箱,厦门港、福州港、泉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超百万标箱,厦门港跻身全国亿吨大港行列。沿海地区铁路、公路、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百个渔港建设、千里岸线减灾、万艘渔船安全应急指挥系统”为内容的

9、海洋“百千万工程”建设有序开展,6个中心渔港、9个一级渔港和一批二级、三级渔港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完成海堤除险加固383.5公里,覆盖沿海、近海、远海的立体通信网络已经形成,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闽台海洋合作持续拓展。经国家批准分别设立了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6个台商投资区、6个台湾农民创业园、35个台轮停泊点、28个对台小额贸易口岸,2010年闽台贸易额达到103.9亿美元,福建实际利用台资26.7亿美元。沿海8个港口(港区)全面开通对台海上直航,率先开通对台海上直航客滚航线,率先实现两岸双向旅游,厦门金门、马尾马祖、泉州金门等海上客运航线成为两岸人员往来的重要通道。海洋综合管

10、理稳步加强。编制实施了海洋环境保护、人工渔礁建设、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海洋生态保护等规划,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海域使用补偿和海域使用权抵押登记制度,率先创立乡镇海管站和村级协管员制度,率先建成海上立体实时监测网,率先开展海湾数模与环境研究,率先实施海湾围填海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和气候可行性论证评估,率先完成省内海域勘界和海岸线修测工作。厦门市率先在全国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成为联合国推广的示范模式之一。同时也应看到,福建海洋经济发展当前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海洋产业层次较低,海洋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规模较小;海洋高新技术人才紧缺,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能力不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深度不够,近岸海域生态安

11、全和环境保护压力增大;海洋防灾减灾任务艰巨,陆海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第三节重大意义建设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对于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优化我国沿海地区总体开发开放格局、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可以充分发挥福建海洋区位资源环境等综合优势,进一步推动陆海统筹、联动发展,提高岸线、海域、海岛等海洋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完善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可以推动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广东海

12、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的一体化发展,密切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联动融合,增强沿海地区开发开放总体实力,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和扩大开放。有利于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快建设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可以充分发挥福建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推动建立两岸海洋开发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提升在台湾海峡及附近海域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海上运输通道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层次和水平,共同维护海洋权益,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13、,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学开发利用海峡、海湾、海岛资源为重点,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深化闽台海洋开发保护合作,强化海洋科技教育支撑,提高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完善沿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将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成为突出两岸深度合作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切实提高福建海洋经济总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更大贡献。第二节基本原则陆海统筹。加强陆海资源、产业、空间的互动,强化陆海规划衔接,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用海,把海洋区位和资源环境优势与陆域产业

14、、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陆海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集聚升级。坚持海洋产业规模扩张与空间布局优化相结合,集聚发展高端临海临港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海洋服务业,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和海洋经济密集区。创新驱动。坚持科技兴海,加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促进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提升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化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海洋开发政策,营造有利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政策环境。闽台合作。坚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闽台合作开发海洋资源、协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新途径与新方式,建设两岸海洋产业对接

15、的核心区域、两岸海洋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人海和谐。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严格遵循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大海洋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着力弘扬海洋文化,保护海洋文化遗产,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战略定位立足福建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综合优势,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科学确定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发展定位,为提升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水平提供示范。深化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的核心区。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厦门经济特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和福州、泉州、漳州等台商投资区等为依托,全面推进两岸海洋开发合作,加强两岸海洋产业深度对接,积极构建两岸海洋经济合作圈,进一步提升福建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全国海洋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重要基地。发挥海洋科技、人才优势,加快建设海洋科技研发平台和中试基地,实施海洋高技术研发工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围绕市场需求和开发需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与产业化应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