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570022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学案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贞观之治【学习目标】1.了解唐朝建立、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理解并记住“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2.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3.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我们社会和个人的历史启迪。【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一)隋亡唐建之谜1.隋朝灭亡的原因、时间2.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二)盛世开创之谜1.贞观是谁的年号2.唐太宗的治国思想3.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从经济、政治、用人三方面概括)4.贞观之治的表现(三)无字碑之谜1.武则天的政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用一句话来概括对武则天统治

2、的评价。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探究盛世之因 读史使人明智,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唐太宗的话,体会他的深意。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唐太宗(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这句话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他能认识到此问题?(3)这句话体现了他具有什么治国思想? (二)感受盛世之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材料二 “(经过唐太宗统治后)天下大稔。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粮,取给于道路。”(1)说说两则材料的大概含义。(2)造成两则材料不同社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两则

3、不同材料现象和原因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三、归纳总结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巩固检测1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2.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

4、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鉴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现在失去一面好镜子啊。”那么这位大臣是A. 长孙无忌 B. 杜如晦 C. 狄仁杰 D.魏征4.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B. C. D. 5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C.继承唐太宗的政策,重用人才,发展农业,为唐朝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D

5、. 创造了一个新字“曌”(Zhao)6“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谁的统治A.唐高祖B. 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7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相似点有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实行选拔贤才的政策都虚心采纳谏言 都注意戒奢从简A. B. C. D.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原因:隋的暴政;时间:618年2.唐朝建立的时间:618年;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3.唐太宗4.治国思想: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能过分压榨百姓,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5.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经济: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戒奢从简。

6、政治: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用人:任用贤才,虚心纳谏。6.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7.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8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二、探究感悟(一)(1)材料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像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作为君主,怎么能不畏惧。(2)唐太宗意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原因在于他经历过隋末农民起义,吸取了历史的教训。(3)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具有重民、爱民的思想。(二)(1)材料一的原因:隋末战争的浩劫;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得民不聊生。 材料二的原因: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和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从而出现了这种治世局面。(2)我们应该树立“重民”思想,不但减轻人民的负担,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国家要发扬节俭的美德;政府官员要廉洁自律;精简机构;要重视人才的选拔等。(也可以根据唐太宗的其他措施答)四、巩固检测 1.B 2.D 3.D 4.A 5.C 6.D 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