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六国导学案(无答案) 中华书局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569047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六国导学案(无答案) 中华书局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六国导学案(无答案) 中华书局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六国导学案(无答案) 中华书局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六国导学案(无答案) 中华书局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 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六国知识目标1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2了解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情况。3学习评价商鞅等历史人物。4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一、自主学习(用7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1战国时期,各国为了 ,都进行政治和社会改革。战国初期的重要改革有 国 的改革和 国 的改革。影响最深远的是战国中期 国的 的变法,他是在 的支持下主持变法的。2 时期,我国铁农具迅速推广。铁农具很多,主要是铁铲、铁锄,还出现了 。我国最迟 末年已使用牛耕, 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和 的

2、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3 时期, 国蜀郡太守 在岷江中游修筑 ,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4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发动吞并六国的战争,先灭掉 ,最后在 年灭掉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 、 的封建国家。5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哪些?它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二、合作探究1结合商鞅变法内容探讨:商鞅变法中的哪一条是贵族阶层最为恼火?商鞅变法的内容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哪一项?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何启示?2商鞅变法最后却被新国君车裂而死,你怎样评价商鞅?(注意: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把他放在他所处的大的历史背景中,看他的思想,行动措施是否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3.通过

3、学习“铁器牛耕”和“都江堰”两目内容,你能说出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吗?三、反馈检测(5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请将正确答案英文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5分)1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请指出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废除旧贵族的特权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做丞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怨恨)。”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D.统一货币、度量衡3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

4、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最迟在什么时间使用( ) A.春秋时期 B.战国 C.秦朝 D.西汉4秦国能成为其他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而完成全国的统一,主要是因为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进行了商鞅变法 C.修建了都江堰 D.牛耕得到推广5后人写诗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大禹)亦不如”主要由于 ( )A.兴修水利,消除水患 B.修筑都江堰,既消除了岷江水患,又能灌溉农田C.兴修水路航程工程 D.任秦国蜀郡太守,勤政廉洁6下列有关秦朝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秦朝的建立者是嬴政 B .从公元前260年到公元前221年嬴政陆续灭掉六国C.秦朝定都咸阳 D.秦的

5、统一对历史起了促进作用(二)非选择题(20分)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发生的时间?(6分)(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三项内容。(限20个字以内)(9分)(3)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

6、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5分)四、知识链接徙木示信商鞅变法的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变法的法令也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金,以此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这是“徙木立信”的故事。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从此,人们知道了商鞅说到做到的作风,对他的变法法令不敢抵抗,法令严格的执行下来。对此,你有何感想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