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某区财政局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569024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某区财政局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编》某区财政局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编》某区财政局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编》某区财政局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编》某区财政局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某区财政局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某区财政局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挥整合资金优势 支持生猪产业发展-xx区财政局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摘要 长期以来,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在支农资金管理上也存在“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2007年,xx区作为财政部确定的重庆市两个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区之一,结合区委作出突破性发展生猪产业的战略决策,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机制,最大限度放大财政支农资金效应,大胆探索整合财政支农发展生猪产业模式,发挥了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xx区生猪产业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本文就xx区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发展生猪产业的抓法、体制机制探索、取得的经验谈点体会,以期对整合支农资金工作有所裨益,提供参考。关键词:创

2、新机制 整合资金 发展产业为破解财政支农资金长期以来使用分散、效率不高的难题,xx区财政局立足本区实际,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积极支持全区生猪产业突破性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工作措施(一)创新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整合工作合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涉及区级多个部门,在一年多的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财政牵头、部门参与、社会支持”的协调机制。一是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常务副区长、区委组织部部长、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任副组长,包括24个成员单位的“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保证了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顺利开展。二是财政部门切实做好牵头工作。区财政局成立了“

3、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一方面整合本级财政支农资金,另一方面将上级涉及生猪产业的各专项资金(包括环保、沼气池、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纳入整合范围。三是区级部门积极参与。根据我区生猪产业发展规划,区级各相关部门在项目库建立、筛选、申报、实施、管理等环节,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做到“项目跟着产业走”。四是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宣传、新闻部门积极宣传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整合氛围;金融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向上级争取信贷指标,支持生猪产业发展;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确保资金投入效益。(二)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放大支农资金效应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

4、用,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到生猪产业。一是自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发展生猪产业以来,共整合财政性资金xx万元。其中:交通建设资金xx万元,整合水利建设建设资金xx万元,整合上级生猪产业发展经费xx万元,整合沼气池建设资金xx万元,整合财政扶贫资金xx万元,整合本级财政资金xx万元。二是通过财政资金先行进入完善生猪产业发展所需的“硬件”,撬动了大量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进入生猪产业领域,其中信贷资金xx多万元,业主投入xx多万元。(三)创新资金管理机制,规范支农资金运行财政部门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上建立“三大制度”,严把“三关”。建立“三大制度”:一是建立了财政专项资金分配公示制度。将整合用于生猪产业

5、发展的财政支农资金,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公示。二是建立了政府采购制度。将财政性资金涉及生猪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资购买实行政府采购,最大限度地节约财政资金。三是建立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涉及生猪产业的各项财政性直补资金、工程结算、物资采购等资金通过财政直接支付,缩短了资金在途时间,增强了资金安全性。严把“三关”:一是严把资金监管关。财政部门设立了“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专户”,将全区凡涉及生猪产业的各级财政性资金统一纳入专户封闭运行,实行“三专” (专人、专款、专账)管理。二是严把项目申报关。区财政局汇同区级相关部门,对涉及生猪产业的申报项目共同审核,对不符合生猪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进行适当

6、调整。三是严把项目实施关。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建其功、各建其账”的原则,统一项目竣工验收,做到投资一项、成功一项、见效一项。二、工作成效在上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引导资金”的引导下,区财政局大力整合各种财政支农资金,引导大量的信贷支持和社会资金进入生猪产业,成效显著。(一)有效支持了生猪产业急需的公共环节我区按照项目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原则,将财政支农资金重点用于生猪产业的重点环节。其中,建设规模养猪场进场道路xx公里;规模养猪场建蓄水池xx立方米,xx等乡镇以人畜饮水方式、烟畜用水配套方式还解决了一般养猪场的用水问题;建沼气池xx立方米;建标准化圈舍xx万平方米,达到了年产xx万头生

7、猪的生产能力,其中补助规模化猪场标准化圈舍xx万平方米;还支持建立了生猪科学养殖技术培训体系,支持组建了生猪专业合作社。此外,原种猪场+良种猪精液供给中心+标准化生猪人工授精站+二级扩繁场+二杂母猪饲养场(户)为一体的生猪良种繁育推广体系,也基本建成。其中,原种猪场建设方面,建成彩钢屋面标准化圈舍xx栋,修建办公生活楼平方米,修建蓄水池xx立方米,订购种猪xx头,该原种场年可提供优质种猪xx头以上,成为xxx最大的原种猪场和种猪生产供给基地。良种猪精液供给中心的建成,促进全区良种猪精液使用面达xx以上。全区建成生猪二级扩繁场xx个,引进种猪xx头,达产后全年可提供优质二杂母猪xx头以上。(二)

8、有效引导了大量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进入生猪产业领域通过吸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我区生猪产业实现大突破。其中,养殖小区稳步发展,我区在xxx等乡镇启动建设年出栏生猪xx头以上的养殖小区xx个;规模养殖场(户)得到突破性发展,全区建成年出栏1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户)xx个,比2006年增加近xx个,比2007年增加xx个(其中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xx个,300头以上的xxx个);全区年底能繁母猪将超x万头,比去年增长50%以上;我区生猪出栏量实现历史性突破,一举跨进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行列。(三)有效推进了生猪产业链建设为延长生猪产业链,引进xx产业集团投资xx亿元新建了xx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厂

9、,这将从根本上解决生猪销售难、销售无序、低层次销售的问题,实现基地建设与加工龙头企业的对接,有利于做大做强基地,推动生猪产业稳步发展;由xx牵头注资xxx万元的生猪发展公司xxx公司已全面进入实质性运作,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猪场,建立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公司将一头连接加工厂,一头连接养殖大户,实施订单养殖;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生猪专业合作社,为参与全区生猪产业发展的企业、金融部门、养殖场(户)间相互协调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融资担保等服务。三、基本经验(一)选准优势产业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必须以产业为载体。xxx是一个“老、少、边、穷”的山区,同时也是一个农

10、业区,养猪是一个传统农业项目,有很好的养殖基础,且养殖环境优越,有利于生猪生长和疫病防控。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突破性发展生猪产业的战略,并决定围绕生猪产业发展整合支农资金。同时,在产业发展上,通过合理的区域布置,结合蚕桑、猕猴桃、蔬菜产业,走“猪、沼、桑”,“猪、沼、果”,“猪、沼、菜”产业结合模式,达到产业互为依托,良性循环发展。(二)加大领导力度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涉及部门多,对部门利益触动较大,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领导力。我区一是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指挥长,区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指挥长,常务副区长、分管金融和农业的副区长等任副指挥长,相

11、关部门为成员的“生猪产业发展指挥部”;三是各街道乡镇相应成立了生猪产业发展领导机构,并抽调人员组成生猪产业发展工作组。在实际工作中,上述措施为冲破阻力整合支农资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三)完善体制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围绕生猪产业发展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一是黔江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突破性发展生猪产业的决定,制定了生猪产业发展意见、xx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实施意见和关于印发xx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规范性政策文件,为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政策依据。二是制定了生猪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到2012年实现年出栏200万头生猪的目标。三是确定了“11661”工程和“六大”体

12、系。四是完善了财政激励机制,制定了区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区财政实行以奖代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坚持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与支持产业发展相结合。五是明确了部门、街道乡镇责任,严格考核。上述体制机制的建立,进一步保证了我区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顺利推进。(四)创新整合模式根据我区农业产业的布局情况,实行“资金整合与项目整合相结合”的模式。即是将各部门争取的用于生猪产业的资金,全部集中由区政府统筹,避免部门各自为政,改变“撒胡椒面”式的资金使用模式;对生猪产业发展所需的道路、饮水、面源污染等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整合项目进行解决,即是由发改委、扶贫办、民宗委、交委、水务局、环保局等部门按区委、区政府对产业的发展布局建设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