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平和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356802 上传时间:2017-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平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平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平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平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平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平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平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和谐平和平和乡地处文成县东南部,素有文成县东大门之称,东邻瑞安市营前乡,南接平阳县龙尾乡,西北连文成县的公阳乡、峃口乡,境内面积 22 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按照“集中精力做优第一产,强攻猛进做大第二产,精心组织做强第三产”的指导思想,努力实施“生态立乡、旅游兴乡、茶叶富乡”战略,全乡农业与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好成绩。但由于自然、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经济发展仍滞后于其它发达乡镇,为全县 18 个省重点扶持的欠发达乡镇之一。由于平和乡属温州赵山渡饮水工程库区,注重生态修复和水质保护,农业资源开发和农村产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为保护水质做出了巨大

2、牺牲。随着县委县政府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深化实施,在寻求探索下山脱贫和生态补偿的同时,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成为当前平和乡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一、平和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1、行政区域概况平和乡辖 10 个行政村,即大垟口村、下沙园村、梅洋下村、东方村、双湾村、田东村、平和村、新田村、廿五坑村、郭山村等;含 48 个自然村,113 个村民小组,2463 个农户,总人口 8489人。乡政府驻地平和村。全乡土地总面积 22 平方公里,占文成县面积的 1.77%。2、自然资源状况乡境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 1418.5,常年无霜期 285 天,

3、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为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优越条件,为旅游观光的良好气候环境。平和乡耕地资源少、山地资源丰富,全乡土地总面积 33000 亩,其中耕地 4479 亩,仅占 13.6%,人均耕地仅 0.53 亩;园地 3987 亩,占 12.1%;林地 21832 亩,占 66.2%,人均林地 2.57 亩。耕地以旱地为主,水田仅 1469 亩,人均仅 0.17 亩。园地主要为茶园和果园,其中茶园总面积 3015 亩,占园地的 75.6%。林地主要为用材林、毛竹林等;用材林有杂木林、松树林、杉树林;林业树种中,杂木比重偏大,效益差,森林的多功能利用尚未得到开发。乡境内主要溪流为

4、平和坑,下垟坑发源于平阳县龙尾乡北部,曲流西北出境,分别为飞云江水系之支源。水文主要特征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丰枯悬殊,径流时空分布与降水时空分布基本一致,径流年际变化较大,需要特别注意源头的防洪蓄水和水质保护。境内溪沟清澈,水流渊源,林木茂盛,有生态养殖项目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溪沟垂钓,野菜采摘,野外2宿营、森林观光等项目条件良好。此外,平和乡紧邻瑞安县寡寮溪风景名胜区,距之 3 公里,交通便利,通讯顺畅,发展为山水旅游配套的服务项目基础较好,条件得天独厚。3、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全乡现有农村劳动力 6169 人,其中从事家庭作业的 2840 人,外出的 3229 人;按产

5、业分,第一主产业劳动力 1359 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22%,第二三产业劳动力 4810 人,占 78%。2007 年全乡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 2468 万元,其中农业产值 2052 万元,工业产值 416 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138 元。全乡 10 个村全部实现了通电、通车,电视普及率达 9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100%;计划生育符合标率为 88.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 65%。(1)加快效益农业发展,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茶叶、药材苗木、家禽养殖等优质高效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全乡农业增加值由 2002 年的 858 万元增加到 2007

6、 年的 1389 万元,年均增长 9%。积极实施发展农业经济“百千万”计划,在双湾、田东等村发展了百亩深山含笑、云山白兰苗木基地、百亩太子参中药材基地、百户肉兔养殖基地、3000 亩茶叶基地、千头旺家金肉猪养殖地、万羽肉鸽养殖场等项目。目前,全乡茶叶种植面积达 3000 多亩,年加工茶叶 30 吨,实现销售收入 300 万元,生猪年均存栏 1000 头,外销 1200 头,实现销售收入 150 万元,肉兔年均存栏5000 头,外销 10000 头,实现销售收入 60 万元,肉鸽养殖达 7000 多羽,年销售收入 30 多万元。而且日省牌“半天香”获得省级著名商标,2006 年我乡成功申报省级“

7、食草动物示范乡” 。通过近年来效益农业的发展,平和乡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的致富路子。(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程度明显提高加快中心村建设步伐,推进城镇化改造。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完善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人们生活居住环境。一是总投资 600 多万元,建造了 7 个村 19 公里的康庄工程,受益人口 5000 多。二是建造了平和村的村委会办公楼,改善了村级办公环境和工作条件。三是结合“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完善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平和扶贫迁村项目一期建设工作,建造扶贫迁村桥梁一座;四是启动平和公益性生态公墓建设;五是廿五坑、郭山等村的康庄工程建设已进入测量和设计阶段

8、。六是建设了平和中学的电脑化教育教室,预计今年下半年可投入使用。七是做好下沙园水库的进行维修,排除安全隐患。经过多次台风暴雨的考验,已经实现了保安的目标。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美化了人居环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3)加大学习培训力度,科技化程度明显提高平和乡加大了科技扶贫的力度,积极深入实施农民知识化培训工程,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受训对象的调查摸底,不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了我乡农民的科技素质,增强了农民群众致富创业的能力。借农民知识化培训的契机,加大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我乡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促进转移就业。同时,积极同温州、瑞安等地的企业联系,向他们输送人才。据不完全统

9、计,全乡全年外出劳务 3229 人,创收金额达 5000 万元,成为农民创收的主渠道。3(4)下山脱贫步伐加快,居住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按照“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快了下山脱贫步伐。主要是抓好大洋口、平和等二个扶贫迁村点的建设。大洋口扶贫迁村点已建房 53 间,道路、桥梁、生活用水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完成,有 51 户 202 人迁入居住。平和扶贫迁村点的建设,目前,桥梁设计、征地、政策处理等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54 间宅基地的有关手续正在报批,进入建设阶段。4、主要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中也可以发现,平和乡政府在大力培育本土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农村

10、和农户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1)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相对较差。长期薄弱的经济基础使乡财政和村级集体经济处于无本之源的状况,产业化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户也因自身的经济条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投入明显不足,技术措施不能保质保量地落实到位。农田水利、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较差,阻碍了乡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2)传统观念束缚农民素质,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认识不足。很多农民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科学文化知识缺乏,从观念上还没有完全跳出小农经济的圈子,小农思想在农民头脑中根深蒂固,对新技术、新品种的需求不强;部分产业粗放经营普遍,先进技术和实用技术还没

11、有在广大群众中普遍应用;对绿色、生态农业认识不足,科技含量低,直接影响产业发展的长远投资和市场营销。(3)龙头带动能力尚需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经营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尚需加强;农户满足于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模式,农户组织化程度低。(4)山区和库区地理位置制约传统经济发展,下山脱贫难度也较大。受山区和库区地理位置的限制,制约了许多产业的发展,目前乡村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茶叶加工为辅,旅游业非常薄弱。同时,下山脱贫难度也较大,下山后人员的就业和经济保障等问题难以落实;许多贫困户因缺乏建房资金等原因而无法下山。二、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1、发展生态经济是文成生态

12、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成县于 2002 启动生态县建设,2005 年底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实现了生态县初级阶段的建设目标,目前已全面进入生态县基本达标建设阶段。建设文成生态县,不仅仅是恢复和保护城市生态,更重要的是保护山区和库区绿色屏障,山区和库区生态经济发展是文成生态县建设的重中之重,源头地区的生态搞好了,建设城市生态才有意义。为此,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生态文成、魅力文成、和谐文成”的奋斗目标,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旅游县”发展战略,坚持走“生态立县、工业富县、旅游兴县、人才强县、开放活县”的道路,努力加快生态经济化、经4济生态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2、保护平

13、和良好的生态是全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持平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创造山川秀美的环境,对提高本区域的国内外影响,增加吸引力,扩大招商引资,具有明显的综合效益。赵山渡水库是温州市主要饮水源之一,平和乡是它的主要生态屏障。强化平和乡的生态功能,保持和提高源头径流能力与水源涵养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持水土,是惠及温州市等广大下游地区,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3、发展生态经济是山区和库区生态保护和农民致富的最佳结合点山区和库区农民一直是依靠对环境资源开发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现在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农

14、村人口多,迫切需要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解决农民生活欠富裕问题;另一方面,要避免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问题,承担生态保护的责任。在山区和库区发展生态经济是一个两全齐美之策。生态经济就是把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融为一体;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山区资源,促进山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利用山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打破绿色贸易壁垒,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三、发展生态经济的基本思路与措施根据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坚持生态保护与适度开发并举,以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进步

15、为推动力,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努力实施“生态立乡、旅游兴乡、茶叶富乡”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努力提升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积极拓展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实现全乡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1、特色生态农业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效益农业。结合平和乡耕地少,山地多的特点,把茶叶、肉兔、中草药、苗木、肉猪、肉鸽等特色农产品作为扶持重点,用好“文成县茶叶之乡”和省级“食草动物示范乡”这两张金名片,以点带面,促进全乡在原有特色产业基地的基础上,扩大基地规模,提升基地档次。(1)茶叶:进一步优化品种、品质和品牌,推

16、进茶叶产业升级,重点加快龙井长茶和中茶102 等新品种引进与推广,主攻茶树品种无性系改良,加大茶园换种改植力度,稳步推进良种化进程;积极开发缓坡地资源,建设标准化新茶园,增强产业规模度和竞争力;改善茶叶生产环境,全面推广茶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重点加强机采机制、茶树病虫害监控等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茶叶优质、安全。5(2)肉兔:种草养兔既能缓解人畜争粮矛盾,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养殖污染少。全乡要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种草养兔,通过引进牧草新品种、肉兔新品种,大力发展肉兔养殖业。重点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应用;加强疫病综合防治和农民技术培训等。(3)其他:积极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发展郭山青梅基地、深山含笑和云山白兰等苗木基地、太子参中药材基地、千头旺家金肉猪养殖基地、万羽双飞肉鸽养殖场等,促进生态农业稳步发展。2、农村生态工业仅仅依靠传统农业,已不能快速增加农民的收入,无法实现平和乡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大力发展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的农村工业,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