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物联网)小小智慧本中期汇报整理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3566231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物联网)小小智慧本中期汇报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0(物联网)小小智慧本中期汇报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0(物联网)小小智慧本中期汇报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0(物联网)小小智慧本中期汇报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0(物联网)小小智慧本中期汇报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物联网)小小智慧本中期汇报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物联网)小小智慧本中期汇报整理(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小小智慧本”成为幼儿科学探究的助推器一、 课题简介我园早在80年代起,就确定以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为办园特色,选择幼儿可见、可闻、可触摸、可操作的自然物体,周围世界的自然科学现象为教育内容,让孩子在看看、想想、做做、玩玩中动手动脑,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我园的科学教育课程先后经历了“生物观察阶段”“科普启蒙阶段”“现代科技教育阶段”。(加导论解释)每一阶段,教师们对科学教育中“记录”的实践探索活跃热情。但我们发现,教师们对记录的探索,存在着误区,如,过分注重记录的形式,而忽略了记录对于幼儿探究的真正作用,缺乏对记录深入分析、甄别、设计的能力;再如,对记录的探索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上,缺乏与同

2、伴的分享交流,缺乏经验的整理与提升,等等。幼儿虽然具有初步的记录意识,但记录形式单一,记录能力参差不齐。记录,并未像教师们理想中的那样,成为幼儿科学探究的助推器。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记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它能呈现幼儿自己所感兴趣的探究对象、呈现幼儿的问题、观察过程与结果,它伴随着孩子探究过程的主要阶段,为孩子们依据事实进行思考和得出解释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记录要求幼儿面向真实,有助于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使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趋于客观,从而获得初步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我园在多年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研究的基础上,于2010年6月申报市规划课题让“小小智慧本

3、”成为幼儿科学探究的助推器,把记录本设计为“小小智慧本”, 发挥“记录”的功效,让孩子在科学探究中,学会观察、善于记录,提高探究质量,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经过课题开题论证,吸取专家的指导意见后,我们把研究目标调整为:1、通过“小小智慧本”的运用,使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喜欢用多种方式、主动地进行记录,有记录的兴趣。并初步养成简单记录的习惯。2、以“小小智慧本”为载体,帮助幼儿能用适宜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探究、问题与发现,习得初步的记录技能,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探究精神。3、通过实践积累和理论提升,建构一系列培养幼儿记录能力的教学策略。二、研究工作主要进展研

4、究初期,我们首先分析幼儿的思维特点与认知特点,学前期幼儿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幼儿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主观性、以自我为中心和拟人化,幼儿对事物、现象的记录,往往带有主观想象的特点。另外,幼儿的学习、发展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他们依照自己的方式通过活动、通过自身的活动作用于客体来建构科学知识。因此,他们经常通过动作、语言、简单图示等形象的方式来“纪录”自己的发现和疑问。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我们预设了不同层次的能力发展目标。年龄段思维特点记录方式与特点预期的记录兴趣与能力小班经常借助动作进行思维。跟从的、集体记录为主1、乐意参与集体记录,体验记录的乐趣。2、在教师指引下,把猜想与发现,

5、用形象的实物、图示等简单的方式进行恰当的匹配。中班形象思维发展迅速。集体记录与个别记录1、 有兴趣地参与集体与个别记录,愿意与老师、同伴分享自己的记录过程与结果。2、学习看懂不同形式的记录表,并尝试在表格中进行记录。大班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逐渐萌芽。小组、个别记录1、初步具有主动记录的意识,感受记录对探究活动的帮助,体验探究的快乐。1、 在自由的探究活动中,能较为自主地选择记录方式与时机,进行适宜的记录。2、 能用图标、文字等符号进行适宜的记录,呈现猜想与探究的轨迹、展示探究结果。在此目标引领下,我们创设智慧本,整理不同年龄段的适宜记录、通过记录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探究的内容,关于日常观察

6、:小中班的我们的植物书,大班的我的植物书、我的动物书、神奇的昼夜变化、哪个季节雨水多、月亮变变变;关于科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的我发现我快乐。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年龄段集体活动中的记录日常观察中的记录内容形式内容形式小班1、蔬果沉浮2、有趣的萝卜以教师主导的记录记录为主我们的植物书包括:葱、蒜、水仙花幼儿观察、描述,教师用照片形式记录中班1、谁会导电2、变色鸟3、有趣浮沉4、水里的油花花5、谁射的远在教师引导下的师幼集体记录,幼儿尝试涂色、贴图、简单符号等方式参与记录变化的天气幼儿观察、描述,教师图文记录我们的植物书包括:洋葱、萝卜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观察、用简单的绘画尝试独立记录大班1、神奇的瓶子

7、2、填空空3、有趣的手电筒4、哪座桥的力量大独立记录猜想、与实验过程、结果我的植物书包括、蒜、洋葱、萝卜对比种植,独立记录植物在水、沙、土中的生长变化我的动物书包括:鲫鱼、金鱼自由观察,对比记录动物的外形、颜色等变化的天气幼儿观察、独立记录每天的天气变化变化的昼夜幼儿与部分家长共同记录,以个案的形式将记录结果与同伴分享 为使课题扎实的落实,我们采用课题与园本教研相融合的研究形式,组织主题为如何运用记录,提高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的系列研讨活动,主要选择以上中、大班的活动内容,经过“课堂实例展示”“团队分析研讨”“调整教学策略”“再次实践运用”“整理归纳”几个研究步骤,着重探索在科学集体活动中

8、,以记录推进幼儿探究质量的教学活动模式。从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即“从已有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推测预想为证实推测而进行观察或实验得出结论进行交流出现新的问题”,作为幼儿科学活动的基本环节,例下图我们探寻在哪个环节上安排记录,能够有效推动幼儿的科学探究。如:中班活动水里的油花花,在猜想环节里,请幼儿猜想油和水在一起可能出现的现象,教师和幼儿共同记录大家的猜想,既为中班幼儿提供隐形的示范,又引起幼儿观察的愿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把自己观察到的真实现象(油在上、水在下)用简单的涂色方法记录。这2次记录伴随幼儿探究的全过程,促使幼儿有兴趣地探索、有目的地操作、更细致地观察,并依

9、据观察与记录到的信息,进行思考。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质量。大班活动有用的手电筒再如:大班活动有用的手电筒中,教师先请幼儿回顾对万花筒的原有经验,在自由玩万花筒后,幼儿纷纷对万花筒的结构、色彩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把幼儿的问题,用简图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呈现,再聚焦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探究。这种由幼儿提问、教师记录的方式,大大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并依据自己的问题,有目的地探究。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与探究的主动性都有很大帮助。自然角的科学记录从小班开始小班幼儿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其注意力不稳定,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才初步形成,因此,在自然角的观察活动中,往往只是3分钟热度,持

10、续、有序的观察能力很弱,观察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碰到什么就看什么,顺序混乱、前后反复、也多有遗落。因此,小班自然角的观察对象应选取幼儿身边熟悉的植物和动物,让他们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建立有意观察。在进行观察时,要注意观察时间不宜过长,并尝试挖掘出幼儿能观察、感知到的表象性问题,如:长什么样?什么颜色?等,让他们通过看、听、闻、摸等多通道手段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如在小班上学期,在植物观察方面,我们就选取了水仙花、萝卜、豆子、大蒜作为每个班的重点观察和记录对象,引导幼儿在平日的自然角观察活动中,进行有目的的持续性观察记录活动。另外,由于小班幼儿受绘画水平的限制,他们依靠绘画来进行的记录能力

11、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小班多采用以拍照贴图和记录幼儿语言相结合的记录方式,如实记录下幼儿对观察对象的所思所想。 图1:教师用拍照片的形式记录下班级为大蒜造的 的“家”一个透明瓶子,并在照片下方记录了大蒜来到班级的日期,及小朋友对这个大蒜的第一次感官认识。 图2:教师运用大蒜的图片剪贴画,用箭头指引出两种大蒜的不同名称。通过这种记录形式不仅使小班自然角的观察记录成为可能,而且通过如实记录小班幼儿对观察对象的所思所想,更为以后的观察方向收集好了资料,直观的展现出小班幼儿在自然观察能力方面的发展脉络。记录,是自然观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记录,既包括记录设想,又包括记录实验结果。记录,既反映了幼儿活

12、动中当时的想法,也促使他们不断对问题的反思。记录的信息具有可比性,有时能促使幼儿对原先的想法,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如何让小班幼儿进行持续且有效的观察;如何克服幼儿自身语言描述和绘画水平较低的障碍;如何建立初步的自然科学观察意识和一些粗浅的方法,我们将在具体的案例中进行解答:一、 从“主观想象”进入“客观描述”记录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对于刚刚起步的小班幼儿,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和观察往往并非从科学经验的角度去思考,而更多带有情感和想象的色彩。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与成人是不同的,具有艺术性和幻想性。图4例如图4:在观察“刻好的水仙花像什么?”的问题中,教师记录了5种不同的回答:像茶壶像草

13、像烟囱像火焰像大象。 的观察是从水仙花的整体形象出发的。的观察则是从茎的形态去观察的。的回答,则属于孩子的想象与观察结合,水仙花的局部比较像大象的鼻子,幼儿将自己的想象糅合到观察中,说明他还不能如实观察。在观察记录中,我们既要理解并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把幼儿逐步引入一个科学探究的世界,因此,在这里,教师如实的记录下了幼儿的话,但马上给与了点评:“水仙花分开来的茎长长的、有点弯,是有些像大象的鼻子,你观察的真仔细,但其它的地方就不像大象了,它又像什么呢?”在肯定了幼儿如实观察的部分后,又给与了新的观察任务。二、 从“片段、单一观察”进入“有序观察”小班幼儿的观察往往具有片段性和单一性,教师可

14、利用图表帮助幼儿进行科学对比,系统的梳理自己的科学发现。 图6:括线图 图7:平行指式线如在图6和7中,教师分别利用括线图和平行指式线让幼儿直观的了解到萝卜的结构自上而下分为叶、茎、根、根须;以及四种萝卜在同一时间段生长的快慢对比。在刚刚进行自然观察活动的初期,当有些幼儿看到观察实验的结果与猜想不一致时,他们宁可相信自己原先想的,也不愿相信自己观察实践做出的结果。这可能一方面受小班幼儿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影响,固执的认为我想即是我得;另一方面可能是受传统评价观念的影响,他们总是怕错,不敢面对自己的观察结果。因此我们在观察活动中,无论观察的结果与猜想是否一致,都要注意及时鼓励幼儿,看到什么就记录

15、什么,要把观察的真实结果记录下来。从小培养幼儿,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品质,这也是我们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记录的同时,幼儿也在学习思考和形成想法,因此在观察活动中,不仅仅要记录观察的结果,还应记录观察的过程,使记录的内容更具完整性。这就需要幼儿关注活动的全部过程,它有助于幼儿观察能力的提高,而且为幼儿间表达交流提供了具体的信息,使幼儿不断积累了许多感性的知识,为他们今后学习相关的科学概念和原理打好基础。图8:萝卜里面是什么颜色?如在图8中,教师在进行萝卜里面是什么颜色?的观察活动中,先请幼儿观察洋花萝卜、胡萝卜、白萝卜、五月红萝卜、水果萝卜的外皮颜色,然后激发幼儿猜测萝卜里面的颜色会和它的外皮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又会是什么颜色的呢?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