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3561890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七章 《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七章 《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七章 《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七章 《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师范大学文化素质教育 论语导读 主讲 罗繁荣单位 共青团湖南师范大学委员会 第七章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先进第十一 中庸为政颜渊第十二 克己复礼 先进第十一 中庸为政 大略 上篇展示老师风采 本篇描绘学生的表现 集中体现了孔子对学生的评价以及从政求仕的人才标准 所以本篇可以看做是孔子对学生品德 学问 能力的一次集中面试 本篇读来好像是关于从政问题一场讨论会 尤其本篇的最后一章 采取座谈会实录的形式来探讨治理国家的总体目标 全篇读来生动活泼 甚至还像小说一样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 本篇可以明确看出孔门弟子日常探讨的话题中心就是从政 更能够说明这一批有志之士希望通过从政这个手段来实现

2、改变社会的理想 要义 从政者的基本的德行 11 1子曰 先进于礼乐 野人也 后进于礼乐 君子也 如用之 则吾从先进 11 2子曰 从我于陈 蔡者 皆不及门也 11 3德行 颜渊 闵子骞 冉伯牛 仲弓 言语 宰我 子贡 政事 冉有 季路 文学子游 子夏 要义 从政者的基本的德行 11 4子曰 回也非助我者也 于吾言无所不说 11 5子曰 孝哉 闵子骞 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1 6南容三复 白圭 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要义 有从政之德 还需有从政之 命 11 7季康子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 11 8颜渊死 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子曰 才不才 亦各言其子也

3、 鲤也死 有棺而无椁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 不可徒行也 11 9颜渊死 子曰 噫 天丧予 天丧予 要义 有从政之德 还需有从政之 命 11 10颜渊死 子哭之恸 从者曰 子恸矣 曰 有恸乎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11 11颜渊死 门人欲厚葬之 子曰 不可 门人厚葬之 子曰 回也视予犹父也 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 夫二三子也 11 12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 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曰 敢问死 曰 未知生 焉知死 要义 中庸例说 11 13闵子侍侧 誾誾如也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子贡 侃侃如也 子乐 若由也 不得其死然 11 14鲁人为长府 闵子骞曰 仍旧贯 如之何 何必改作 子曰 夫人不言

4、言必有中 11 15子曰 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 由也升堂矣 未入于室也 要义 中庸例说 11 16子贡问 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 师也过 商也不及 曰 然则师愈与 子曰 过犹不及 11 17季氏富于周公 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 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1 18柴也愚 参也鲁 师也辟 由也喭 要义 中庸例说 11 19子曰 回也其庶乎 屡空 赐不受命 而货殖焉 亿则屡中 11 20子张问善人之道 子曰 不践迹 亦不入于室 11 21子曰 论笃是与 君子者乎 色庄者乎 中庸例说 要义 11 22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5、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求也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赤也惑 敢问 子曰 求也退 故进之 由也兼人 故退之 要义 中庸之于君臣之道 11 23子畏于匡 颜渊后 子曰 吾以女为死矣 曰 子在 回何敢死 11 24季子然问 仲由 冉求可谓大臣与 子曰 吾以子为异之问 曾由与求之问 所谓大臣者 以道事君 不可则止 今由与求也 可谓具臣矣 曰 然则从之者与 子曰 弑父与君 亦不从也 要义 中庸之于君臣之道 11 25子路使子羔为费宰 子曰 贼夫人之子 子路曰 有民人焉 有社稷焉 何必读书 然后为学 子曰 是故恶夫佞者 中庸之难 为政还是为志 要义 11 26子路 曾皙

6、 冉有 公西华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 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 尔何如 对曰 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 求也为之 比及三年 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要义 中庸之难 为政还是为志 赤 尔何如 对曰 非日能之 愿学焉 宗庙之事 如会同 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点 尔何如 鼓瑟希 铿尔 舍瑟而作 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中庸之难 为政还是为志 要义 夫子喟然叹曰 吾

7、与点也 三子者出 曾皙后 曾皙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 夫子何哂由也 曰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 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精读 路问事鬼神 子曰 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曰 敢问死 曰 未知生 焉之死 子路问如何事奉鬼神 孔子回答说 不能事奉人 那能事奉鬼神啊 子路又问 请问人死之后是怎样 孔子回答说 我们对于生的道理都不清楚明白 哪里谈得上死了以后的事 孔子以为 事人优于事鬼 知生重于知死 讨论 很多时候 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并不需要很多的别的东西来装饰 在我看来 孔子其实是可以 鱼

8、 悠闲的生活理想 和 熊掌 复礼归仁的政治理想 可以兼得的 但现实中 大部分人在面对类似孔子这种两难时 总是会牺牲一方 或者 以为只有一方取得成功时 另一方才可以获得成功 而这种所谓的成功 总需要我们在身心健康 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个人自由方面付出过大的代价 在现代社会 孔子这种行为值得效仿还是应该扬弃 请谈谈你的想法 颜渊第十二 克己复礼 大略 本篇所讲 是从修身而治国的大道理 这个道理的核心就是 克己复礼 本篇开头提出这个论点 然后结合克己复礼的理论分析仁的具体内涵和如何把仁的思想用来施政 最后讲修己以达到仁的具体方法 那么 怎么才可以做到仁呢 孔子在本篇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法 就是 克己复礼

9、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 把所有欲求都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这样就做到仁了 克己 不是苦行 复礼 不是复古 要义 详说克己复礼 12 1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已复礼为仁 一日克已复礼 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12 2仲弓问仁 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 仲弓曰 雍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要义 详说克己复礼 12 3司马牛问仁 子曰 仁者 其言也讱 曰 其言也讱 斯谓之仁已乎 子曰 为之难 言之得无讱乎 要义 仁的多种表现 12 4司马牛问君子 子问 君子不忧

10、不惧 曰 不忧不惧 斯谓之君子已乎 子曰 内省不疚 夫何忧何惧 12 5司马牛忧曰 人皆有兄弟 我独亡 子夏曰 商闻之矣 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 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要义 仁的多种表现 12 6子张问明 子曰 浸润之谮 肤受之愬 不行焉 可胃明也已矣 浸润之谮 肤受之愬 不行焉 可谓远也已矣 12 7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 足兵 民信之矣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二者何先 曰 去食 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要义 仁的多种表现 12 8棘子成曰 君子质而已矣 何以文为 子贡曰 惜乎 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

11、文犹质也 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要义 克己复礼 施于政事 12 9哀公问于有若曰 年饥 用不足 如之何 有若对曰 盍彻乎 曰 二 吾犹不足 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 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 君孰与足 12 10子张问崇德辨惑 子曰 主忠信 徙义 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 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 又欲其死 是惑也 诚不以富 亦祗异 要义 克己复礼 施于政事 12 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公曰 善哉 信如君不君 臣不臣 父不父 子不子 虽有粟 吾得而食诸 12 12子曰 片言可以折狱者 其由也与 子路无宿诺 12 13子曰 听讼 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要义 克己复

12、礼 施于政事 12 14子张问政 子曰 居之无倦 行之以忠 12 15子曰 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 亦可以弗畔矣夫 12 16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12 1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政者 正也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 要义 克己复礼 施于政事 12 18季康子患盗 问于孔子 孔子对曰 苟子之不欲 虽赏之不窃 12 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 以就有道 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 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偃 要义 以仁交友 和 以友辅仁 12 20子张问 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 子曰 何哉 尔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 在邦必闻 在家必闻 子曰 是闻也 非达

13、也 夫达也者 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 虑以下人 在邦必达 在家必达 夫闻也者 色取仁而行违 居之不疑 在邦必闻 在家必闻 12 21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 曰 敢问崇德 修慝 辨惑 子曰 善哉问 先事后得 非崇德与 攻其恶 无攻人之恶 非修慝与 一朝之忿 忘其身 以及其亲 非惑与 要义 以仁交友 和 以友辅仁 12 22樊迟问仁 子曰 爱人 问知 子曰 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 举直错诸枉 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 见子夏曰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子曰 举直错诸枉 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 子夏曰 富哉言乎 舜有天下 选于众 举皋陶 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 选于众 举伊尹 不仁者远矣 12 23子贡问友 子曰 忠告

14、而善道之 不可则止 毋自辱焉 12 24曾子曰 君子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 精读 1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颜回问如何做到仁 孔子说 约束自己的心行 实践礼的规范 那就是仁了 果真有一天能做到这样 天下的人都称他为仁人了 为仁与否完全在自己 不是靠别人啊 颜回说 请问老师实行仁的条目有哪些 孔子回答说 凡是不合礼节的不要看 不合礼节的不要听 不合礼节的话不要讲 不合礼节的事不要做 颜回听了说 我虽然不够聪明 请老师放心 我愿意遵照老师这些话努力去奉行

15、 精读 2 子曰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孔子说 自己所不想要的 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3 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 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凡是人的生死 皆是命中注定的 一生的富贵也有上天的安排 君子只要言行谨慎没有过失 与人相处谦恭有礼 那么四海之内 人人皆乐意和你亲近 都像兄弟一般了 精读 4 子张问崇德辨惑 子曰 主忠信 徙义 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 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 又欲其死 是惑也 子张问如何可以算是崇德与辨惑 孔子说 言行以忠诚信实为主 闻义即能改过迁善 可以算是崇德了 喜爱一个人的时候 希望他活得很好 讨厌的时候 希望他死 既要他生 又要他死 这就

16、是迷惑 精读 5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公曰 善哉 信如君不君 臣不臣 父不父 子不子 虽有粟 吾得而食诸 齐景公问孔子为政治国的方法 孔子答说 君王尽君王之义务 臣子负臣子的责任 父亲尽父亲的义务 儿子负责儿子的责任 齐景公说 这番话说得太好了 如果做君王的不尽君王的义务 做臣子的不负臣子的责任 做父亲的不尽父亲的义务 作儿子的不尽儿子的责任 纵然有米粮 我也吃不到啊 君不君 臣不臣 父不父 子不子 则天下大乱矣 精读 6 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孔子说 君子成全他人的好事 不成全他人的坏事 小人刚好相反 君子小人存心不同 所好亦异 君子量大 故成人之美 小人气量狭窄 嫉妒心作祟 见不得人好 故反是 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政者 正也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 季康子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 孔子回答说 政是群众的事 应当以正道治理 不能偏邪 你若以正道来领导 在下面的部属人民 谁敢不正 己身正 不令而从 精读 8 子曰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 必偃 孔子说 在上位的人就好象风 老百姓好象草 风加在草上 草一定会随着风吹而倒 故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