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提纲)(5.28).pptx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33561870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X 页数:10 大小:4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提纲)(5.28).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提纲)(5.28).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提纲)(5.28).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提纲)(5.28).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提纲)(5.28).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提纲)(5.28).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提纲)(5.28).ppt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书山有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复习提纲 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 1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 神农 传说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 notforcommercialuse1 中国自远古时代起 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 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3 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 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4 据说 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 lei 耜 si 教导民众耕作 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 这一

2、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二 耕作方式的演进和生产工具的革新1 原始农业的产生 刀耕火种 火耕 2 距今七八千年前 中国农业进入了 耜耕 或 石器锄耕 时代3 春秋战国时期 铁犁牛耕 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 二牛抬杠 一牛挽犁 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三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2 奴隶社会 商周 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 分封给诸侯 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 受田者只有使用权 没有所有权 只能世代

3、享用 不能转让与买卖 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诸侯 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西周时期 耕地阡陌纵横 形同井字 称为井田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铁犁牛耕的出现 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 私田大量增加 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1 2 书山有路 由于战争频繁 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 井田制日益瓦解 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 进行税制改革 无论公田 私田 一律按亩纳税 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3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封建土地所有制 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 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 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 或完全没有土地 受到封建国家

4、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四 古代水利建设概况1 夏商周 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 春秋战国 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 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 是蜀地 天府之国 富庶之源 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 秦 灵渠4 两汉 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 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 隋炀帝 开通了大运河 是世界上最早 最长的运河 6 唐朝 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 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 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五 古代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1 泰半之赋 赋税沉重2 沉重的力役

5、徭役繁重3 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严重六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 生活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 书山有路2 小农经济作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其兴衰荣辱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为此 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 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扶植小农经济 3 历代王朝后期封建剥削的加重 灾荒疾疫的发生等 都对小农经济具有毁灭性的冲击 4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

6、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位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重要原因之一 5 精耕细作 6 铁犁牛耕 7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第二讲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内容标准 1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2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 中国古代手工业产生的与发展产生 手工业 是指依靠手工劳动 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开始从属于农业 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脱离了农业 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 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到明代中后期 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

7、手工业 二 田庄手工业1 田庄 自然经济的基本单位2 特点 依附于农业 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书山有路 三 工官 制度1 概念 从汉武帝时代起 煮盐 冶铁 铸钱 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 都收归官办 由政府垄断 2 特点 特殊行业的垄断性 最有利可图的行业 都收归官办 由政府垄断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 除皇帝特别赏赐外 平民不得使用 不计成本和奢侈性 其经营对民间市场没有影响 对朝廷财政是一大支出 技术工艺的高超性 工官 的制作水平 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各种行业的封闭性 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 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

8、社会 行业之间相互隔绝 新技术难以推广 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 往往导致失传 劳动者缺少积极性 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 称为 匠户 其职业由子孙世代继承 不得脱籍改业 匠户没有人身自由 他们的劳动创造性也受到严重束缚 3 评价 利 制作水平 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弊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使新的生产技术难以推广 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四 纺织业1 新石器时代 原始纺织业出现 最初 麻和葛 2 商代 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 妇功 成为 国有六职 之一3 汉代 技术高超 通过丝绸之路行销到欧洲 中国被称为 丝国 4 唐代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规模 规模大 分

9、工细 5 宋代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 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6 明代 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 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机户 机工 五 冶铸业 5 书山有路1 冶铜业 青铜铸造及代表作 商周时期水平高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 2 冶铁业 现在已知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 是春秋晚期的遗物 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 在许多地区有大量出土 汉代 铁业官营制度 开始使用煤做燃料 供风形式也有革命性变化 水排的发明 六 陶瓷业1 新石器时代 开始烧制陶器2 从商朝到东汉 由陶向瓷过渡3 唐代 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越窑的青瓷 唐代诗人陆龟蒙以 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

10、峰翠色来 的名句赞美青瓷 邢窑的白瓷 有 南青北白 之说 4 宋代 瓷窑遍布各地 全国有几大名窑 河北 定窑 河南 钧窑 江西 景德镇窑 浙江 龙泉窑 陕西 耀州窑5 清代 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七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 起源较早 历史悠久 2 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 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3 技术水平不断进步 长期领先世界 4 生产规模逐渐扩大 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 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5 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6 古代手工业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 而且还远销亚 非 欧许多国家 广受欢迎和赞誉 7 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第三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6 书山有路 内

11、容标准 1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2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一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二 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1 国内贸易 对外贸易发达 7 书山有路2 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3 商业交通发达 水陆商运兴盛 长途贩运发达 4 自汉代以来 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5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 商人社会地位地下 6 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7 与农业 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相辅相成 8 出现了区域性商帮 9 发展艰难而曲折 第四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内容标准 1 了解 重农抑商 海禁 等政策及其影响2 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 重农抑商政策1 含义 主

12、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2 原因 直接目的 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3 表现 重农 劝课农桑 轻徭薄赋 奖励垦荒 兴修水利 专卖制度 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 对民营商业 不断加征商税 歧视商人 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 后果 1 积极作用 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 经济上 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 推动农业发展 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8 书山有路 政治上 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 进而保障国家安全 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13、2 消极影响 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 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 违背了历史潮流 二 明清 海禁 与闭关锁国政策1 含义 海禁政策 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 即 片板不得下海 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郑和下西洋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闭关政策 严格限制 不是禁绝 对外贸易 即只准在 公行 中进行 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闭关政策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2 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两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 3 原因 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

14、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 危及明朝的统治 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 为了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 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4 后果海禁政策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 闭关政策虽起了一定自卫作用 在客观上造成了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恶果 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 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所以闭关政策带来的恶果要比海禁大得多 三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1 时间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代中后期 清朝有了缓慢发展 2 概况 9 书山有路 机户 早期的资本家 拥有大量资金 生产资料 机房 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 剥削的是工人 机房 早期的手工工场 机工 早期的雇佣工人靠给机户工

15、作 领取工资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 雇佣关系3 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 国内市场狭小 无自由劳动力 缺乏资本积累 重重关卡 征收重税 推行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政策 总之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四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特征1 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2 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 具体 严密 3 实行禁奢侈的政策 4 实行区域经济管理政策 10 书山有路仅供个人用于学习 研究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 notforcommercialuse Nurf rdenpers nlichenf rStudien Forschung 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 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 desfinspersonnelles pas desfinscommerciales 以下无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