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整理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561051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14.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全国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整理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20年全国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整理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20年全国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整理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20年全国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整理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20年全国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整理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全国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整理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全国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整理 人教新课标版(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全国中考中国古代史整理目录选择题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 华夏之祖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第8课 中华文明的勃兴(一)第9课 中华文明的勃兴(二)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 “秦王扫六合”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

2、三国鼎立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第2课 “贞观之治”第3课 “开元盛世”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第5课 “和同为一家”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

3、会的危机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单元综合填空题改错题列举题读图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探究题(问答题)选择题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2020湖南邵阳)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2020山东威海)1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

4、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 )C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2020湖南岳阳)1你认为下列原始人类中距离我们最为久远的是( )A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2020广东深圳)10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一个重大进步。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明,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是( )B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2020湖南湘潭)1据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大约有180万年。如果这一结论确凿的话,可以把中国已知最早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 )AA10万年 B20万年 C100万年 D110万年(2020湖南娄底)1某

5、外国朋友想考察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A云南元谋 B浙江河姆渡 C北京周口店 D湖南道县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2020山东聊城)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D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2020江苏苏州)12020年11月,被确认为我国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水稻地区之一的苏州草鞋山遗址又有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在下列远古人类中,也已经种植水稻的是( )D全品中考网A元谋人 B山顶洞人C半坡人 D河姆渡人(2020山东滨州)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

6、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2020江苏连云港)19较早种植水稻并居住于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的是( )D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2020广东)1下列最能够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BA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玉米的种植 D小麦的种植(2020湖南衡阳)1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中考资源网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AA生活在长江流域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粟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2020福建莆田)1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 )D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2020江苏盐城)1水稻是盐城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下列

7、最早大量种植这种作物的原始农耕居民是( )C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2020湖南永州)1下图中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 )B 磨制石锄 骨制箭头 纺轮 刻有符号的陶片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2020山东菏泽)1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应该是( )A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人工取火 D住干栏式房子第3课 华夏之祖(2020江苏南京)1相传,造出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初祖”是( )AA黄帝 B尧 C舜 D禹(2020山东青岛)1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

8、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BA牧野 B涿鹿 C长平 D城濮(2020福建三明)1中国台湾某旅游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BA大禹陵 B黄帝陵 C秦始皇 D孙中山陵(2020湖北宜昌)1右图是宜昌市西陵山的螺祖庙,庙内供奉的是民间称为“蚕母娘娘”的螺祖。相传,她的丈夫就是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 )DA尧 B舜 C炎帝 D黄帝(2020福建宁德)1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右图反映的是( )AA大禹治水 B精卫填海C后羿射日 D夸父逐日(20

9、20贵州毕节)13传说4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一位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一毒”。他是( )A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大禹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2020江苏苏州)2“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C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020山东东营)1第一届全运会于2020年10月在山东省举行,“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等是本届全运会的宣传口号。那么,用齐鲁代表山东应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 )BA禅让制 B分

10、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2020山东滨州)2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C全品中考网A世袭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2020广东佛山)1如右图,镐京与曲阜的关系是( )AA王都与封国都邑B均为封国都邑C王都与郡府D均为郡府(2020广东湛江)21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DA秦始皇 B齐桓公 C启 D禹(2020山东泰安)1“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均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发生的著名战役。诸侯国出现源于西周的( )DA世袭制 B奴隶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2020福

11、建泉州)1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下列制度创建于西周时期的是( )A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度(2020江苏扬州)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 )B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全品中考网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2020安徽)1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B A. 兵马俑 B. 司母戊鼎 C. 竹木简 D. 青花瓷(2020浙江宁波)62020年4月1日起,为期三个月的“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珍宝展”在宁波博物馆举行。其中右图的展品出自中国的( )AA商周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2020山东潍坊)1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B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2020四川内江)16右图是202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 )AA司母戍鼎 B青铜立人 C青铜树 D四羊方尊(2020湖南株洲)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A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