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可编辑).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560942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加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可编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控加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可编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控加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可编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控加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可编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控加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可编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控加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可编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加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可编辑).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数控加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和任务 数控加工技术基础是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数控机床的工艺特点、范围、加工工艺和一般操作、日常维护、手工编程知识;会编制常用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规程,并能据此编写数控加工程序;能独立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会使用和日常维护常用数控机床,具备根据加工需要正确选用数控机床的初步能力。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是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职业岗位实践能力的主线,兼顾学生的发展和为后续课程服务的理念设计的。 【课程思路】:本课

2、程包括数控加工工艺基础、数控车削技术训练、数控铣削技术训练、数控线切割、电脉冲加工技术训练等四个模块,各个模块内容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并按知识、技能、工具、态度、安全等内容与数控加工职业岗位相对应,从而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实训基地的条件及专门化设置方向和企业的用人需求灵活组织教学。 二、课程目标 1、熟悉常用数控机床的种类、工艺范围与特点,会制订常用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规程; 2、能对常用数控机床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3、能根据工程需要正确选用刀具、在线测量、选择加工方式; 4、能正确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5、根据图样要求,正确编写数控加工程序,能校验与修正一般加工程序; 6、能根据工程需要正确选用

3、数控机床,具备分析和提出改善加工质量建议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 数控加工工艺基础 1.相关知识 (1)数控加工工艺基础 (2)数控加工常用刀具简介 (3)数控机床夹具基础 (4)数控车削工艺基础 (5)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工艺基础 (6)其它数控加工工艺简介 2.实践活动 (1)通过参观见习,了解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过程以及数控加工的工艺过程卡片的组成。 (2)通过网络资源的查询活动,了解常用数控设备的种类及主要技术指标、数控加工刀具的基本知识、数控加工夹具的基本知识、数控车削、铣削(加工中心)的基本知识。3.教学要求1、了解数控加工工艺的基础常识;2、掌握数控机床切削加工的过

4、程、基本规律、切削参数的选择以及切削 过程的基本规律的应用常识,熟悉数控刀具材料,会选用常用刀具; 3、熟悉数控机床常用夹具及工件的定位和夹紧方法,能正确使用数控加工常用的夹具; 4、熟练掌握普通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初步掌握中等复杂零件车、铣类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方法,了解数控磨削等其他数控加工的工艺编制方法。 4.考核与评价 本部分内容用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评价的手段包括闭卷(或开卷)考核、参观见习、网络资源查询后的实践报告等。其中数控加工工艺基础基本知识的闭卷测试成绩占3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课堂表现记录、学习的态度等)占3

5、0%、实践报告占40%;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的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二)数控车削工艺及加工技术训练 1.相关知识 1数控车削编程技术训练 2数控车削加工技术训练 2.实践活动 (1)通过仿真加工,校验典型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程序的准确性; (2)数控车床日常维护保养 (3)外轮廓加工 (4)孔类零件加工 (5)综合加工3.教学要求 (1)会熟练编制各种典型零件数控车削的加工程序。 (2)了解各种常见的数控车床的操作面板及系统面板,重点掌握一种典型数控车床的操作面板和系统面板; (3)能熟练装刀与对刀; (4)能熟练加工

6、典型零件并保证加工精度,达到规定要求。 4.考核与评价 本部分内容用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的综合性。教师的评价占50%,评价的手段包括观测、现场操作等。评价的内容包括完成零件加工的质量占6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考勤记录、课堂笔记、平时分段训练的成绩、自主学习的计划、训练的态度、值日工作情况等)占40%。需要指出的是完成零件加工的质量包括操作规范、操作步骤、刀具使用、对刀、程序、日常维护和保养和典型零件加工精度等方面;学生的自评占25%,包括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按时完成任务情况、按要求完成准备工作情况、阶段性实习总结等;小组评价占2

7、5%,包括乐于请教和帮助同学、小组活动协调和谐、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学习态度等。(三)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工艺及加工技术训练 1.相关知识 1数控铣削编程技术训练 2数控铣削加工技术训练 2.实践活动 (1)通过仿真加工,校验典型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程序的准确性; (2)数控铣床日常维护保养 (3)外轮廓加工 (4)控槽与型腔加工 (5)孔加工 (6)综合铣削加工 (7)了解加工中心的结构与一般操作技术3.教学要求 1、掌握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 2、会熟练编制各种典型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程序; 3、了解各种常见的数控铣床操作面板和系统面板,重点掌握一种典型的数控铣床操作面板和系统面板; 4、能

8、正确选用铣刀与熟练对刀; 5、会正确装夹工件及选用夹具; 6、能熟练加工典型零件并保证加工精度,达到规定要求。 4.考核与评价 本部分内容用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的综合性。教师的评价占50%,评价的手段包括观测、现场操作等。评价的内容包括完成零件加工的质量占6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考勤记录、课堂笔记、平时分段训练的成绩、自主学习的计划、训练的态度、值日工作情况等)占40%。需要指出的是完成零件加工的质量包括操作规范、操作步骤、刀具使用、对刀、程序、日常维护和保养和典型零件加工精度等方面;学生的自评占25%,包括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9、按时完成任务情况、按要求完成准备工作情况、阶段性实习总结等;小组评价占25%,包括乐于请教和帮助同学、小组活动协调和谐、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学习态度等。 (四)数控线切割加工技术训练 1.相关知识 (1)数控线切割机床概述 (2)数控线切割编程(简介) (3)线切割加工技术 2.实践活动 (1)通过参观见习,了解电火花加工的概念与特点、电火花加工的分类与发展概述、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电火花线切割的原理、应用范围及特点以及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设备; (2)通过仿真加工,校验典型零件数控线切割加工程序的准确性; (3)线切割机床操作 (4)试切与切割 (5)加工过程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6)综

10、合加工3.教学要求 1、了解线切割机床的加工工艺特点及其应用技术; 2、掌握数控线切割的加工技术,能加工一般典型零件。 4.考核与评价 本部分内容用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的综合性。教师的评价占50%,评价的手段包括观测、现场操作等。评价的内容包括完成零件加工的质量占6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考勤记录、课堂笔记、平时分段训练的成绩、自主学习的计划、训练的态度、值日工作情况等)占40%。需要指出的是完成零件加工的质量包括操作规范、操作步骤、刀具使用、对刀、程序、日常维护和保养和典型零件加工精度等方面;学生的自评占25%,包括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教

11、学活动、按时完成任务情况、按要求完成准备工作情况、阶段性实习总结等;小组评价占25%,包括乐于请教和帮助同学、小组活动协调和谐、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学习态度等。 四、课程教学建议 1、学时分配建议序 号项目内容任务内容课时第一篇数控加工工艺基础第1章 绪论4第2章 数控加工工艺基础10第3章 数控加工刀具16第4章 数控机床夹具14第5章 数控车削工艺基础20第6章 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工艺基础20第7章 其它数控加工工艺简介10机动6合计100第二篇数控车削工艺及加工技术训练2W第三篇数控铣削工艺及加工技术训练2W第四篇数控线切割加工技术训练(2W)第一章 数控线切割机床概述10第二章 数控线

12、切割编程简介12第三章 线切割加工技术训练38合 计60总 计100+6W 2、教学建议 (1)本课程宜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2)部分理论教学内容和训练课题有条件可采用行为导向学习法。 (3)本课程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最好使用具有“双师型”资格的同一教师任教。 (4)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重视实习教学的过程评价,实现在评价中学习理念。 (6)安全文明生产教育要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实习教学中。 3、考核评价建议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方法,采用阶段(过程性)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采

13、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评价手段可以采用观测、现场操作、提交实验报告、闭卷或开卷测试等,具体建议如下: (4)评价重点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 (5)本课程质量评定由理论与技能考核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考核成绩占40%,操作技能考核占60%。 五、教材开发选用与教学资源建设建议 1.教材开发选用建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思想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选用合适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或项目课程教材。 (2)根据五年制高职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教材开发

14、的建议为: ?组织开发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以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开发教材的主编和主审,须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订的骨干教师; ?教材结构和内容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讲究“实在”、“实效”,编排时要符合五年制高职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选取的项目或课题应将企业的实际应用和学校的实际有机结合,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的原则;?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特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内容的选择力求明确,可操作性强,便于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教材语言平实、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适度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进一步拓展知识能力的内容和空间。 2.教学资源建设建议 (1)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录像、多媒体课件、电影、资料文献、企业生产现场参观等资源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针对教学的需要和难点,对理论性强,较为抽象的内容;技术性强,学校能力滞后的内容;尚未开发但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相关教学资源,组织力量,开发相应的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PPT文本资料等辅助教学资源。发挥我院联合优势,逐步实现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