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升远:紧扣主题情境落实大量阅读推进综合学习——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若干思考教学教案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3560853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升远:紧扣主题情境落实大量阅读推进综合学习——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若干思考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童升远:紧扣主题情境落实大量阅读推进综合学习——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若干思考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童升远:紧扣主题情境落实大量阅读推进综合学习——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若干思考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童升远:紧扣主题情境落实大量阅读推进综合学习——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若干思考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童升远:紧扣主题情境落实大量阅读推进综合学习——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若干思考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童升远:紧扣主题情境落实大量阅读推进综合学习——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若干思考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升远:紧扣主题情境落实大量阅读推进综合学习——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若干思考教学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紧扣主题情境 落实大量阅读 推进综合学习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思考之一童升远伴随着时令进入金色九月,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虽说也是秋天,但狮城大地仍然骄阳似火,热浪滚滚。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老师们以饱满的热情,迎来了语文课程改革新一轮实验的浪潮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国家督学、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主持的一项全国性课改实验,实验于2006年启动,目前全国已有近5000多所学校参与,影响十分广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市实验小学等7所小学带着近12000名学生,率先加入了实验,即将开启全新的语文学习之旅。有十多年课程改革实验积累的坚实基础,有各级领导的大

2、力支持和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有全体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们相信,实验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成效,取得圆满的成功。当然,主题学习实验之初与实验过程中,我们必然会想到和遇到一系列问题,比如: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这里的“主题”与我们正在使用的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单元“主题”有什么异同?如何正确地处理好“教材”与语文主题学习“读本”之间的关系?如何落实“课外阅读课内学习”? 如何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如何用好用活“教材”与“读本”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一系列语文实验活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并在此基础上大面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如何有效利用评价这个工具,促进实验工作健

3、康有序的开展?下面,谈一点自己的学习体会,供老师们参考讨论。一、主题:语文学习的情境如何正确地理解“主题学习”的“主题”,牵涉到语文的课程观、教学观,可以说它是主题学习实验乃至语文教学的首要问题。值得指出的是,发韧于本世纪初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启动以来,我市使用的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了“主题单元”的编排形式(其它各版本均采用此模式,北师大版是首创),围绕一定的“主题”,组织若干篇课文,安排一系列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说,十多年来,我们正在实施的语文教学就是一种“主题教学”,从学生角度出发,就是一种“主题学习”,只不过实践中我们可能不自觉地更注重“教”忽略学生的“学”,未能站在学

4、生角度旗帜鲜明的提出“主题学习”而已。我们参加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首倡者李希贵先生不提“主题教学”而提“主题学习”,是对我们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偏颇的一种反正,强调学生的“学”,立足于学生的“学”,本质上与教材“主题单元”学习是完全一致的。从“语文主题学习”读本的选编来看,其编排模式与教材“主题单元”的“主题”编排模式是完全一样的,可以说这里出现的两个“主题”,也完全是同一个概念。那么,如何正确地理解“主题学习”或“主题单元”的“主题”呢?记得本世纪初课改实验刚开始的时候,对“主题”的教学就出现过二大误区:一是误为“思想主题”,把“主题”当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题了,如二年级上册“合作”主题

5、单元,在教学比本领时有些教师就过于强调“合作”,教学价值取向直指思想教育;二是误为“文化主题”,由于受“文化积淀”理念的影响,过分挖掘课文中的“文化”因素,并将此当成主要的教学内容,如六年级下册遗迹。问答教师对“主题”的理解,则“教育主题”“人文主题”“人文主题”“语文主题”等答案不一而足,模糊不清者居多。其实,正确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语文教学,当然是“语文”的“主题”,教材凭借“主题”提供了各种文质兼美的文本供学生阅读,设计了各种语文活动引领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教学则依托“主题”,指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并在这种“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承包括中

6、华传统在内的世界优秀文化。具体到一个个“主题”,这只不过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一个个“情境”,每一项语文学习活动,包括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字词学习,古诗文与名言警句的诵读,课外阅读拓展,听讲故事,参观访问,调查和搜集材料,举办展览、讨论交流等,都是围绕“主题”即围绕着某一个情境展开。因此,语文“主题学习”或教材“主题单元”之“主题”,指的就是“语文学习的情境”,它就是“情境主题”而非其它。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对于语文的“情境主题”有什么特点,北师大博导、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郑国民先生提出三大特点,我觉得提得非常好,现转录如下:第一,主题教学是整合的。我们原来的语文教学存在碎片化、知

7、识琐碎化的问题,使得学生淹没在了字词句篇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的练习当中。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学习应该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学会整体运用知识,发展各方面能力。主题教学是整合的,就是想突破原来语文教学过细的碎片化的训练。主题教学使得语文课程本身是整体性的,同时也整合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第二,主题教学是开放的。一个教学单元一个主题,选择三到六篇课文,几篇课文围绕主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展开。我们希望孩子通过这样的主题学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思考同样的问题,然后感受到不同的表述方式的力量。第三,主题教学是情境化的。任何教育如果不和孩子的生命、生活发生关系,都

8、是干瘪的、缺乏活力的。主题教学在孩子的创新思维培养这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就是让孩子在真实的教育场地当中,承担着真实的学习任务,让孩子在主动地积极地发现问题的过程当中学习语文,在真实的场地当中、在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当中学习语文,而不是老师简单地给他布置一个作业,简单地一个个知识点重复,简单地一个个能力点训练。我们原来语言教学更多的是让孩子模仿,实际上孩子的语言发展就是创造的过程,孩子书面的表达、口头的表达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中国教育报2015、5、26从主题教学走向核心素养培育)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教材总体说明”也反复强调,教材“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采用适用学生认知水平的主

9、题或情境”,指出“每个主题的选择与确定是多角度的”“结构是灵活多样的”“每个主题单元是开放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调整、选择和补充”“每个主题单元强调整体和综合,是综合性语文学习”等(见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教材总体说明”,2007年6月第5版),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我们绝不能再对“主题”有这样或那样非“语文”的理解,非“情境”的理解,否则,语文教学就难免会失之偏颇,就难免会出现“非语文”“泛语文”现象,紧随而至的必然是教学效率的低下。“教材总体说明”指出主题单元是“开放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调整、选择和补充”,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使用“语文主题学习”读本,正是

10、一种“调整、选择和补充”。整套读本,主题丰富,内容广泛,根据不同年级循序渐进,阅读量大,是教材和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不是不要“教教材”,教材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凭借”,而是要把教材用得更好、更活,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种大胆尝试。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原来配有一套同步阅读文库,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进入课堂,语文“主题学习”读本其实就是另一种内容更加丰富的“同步阅读文库”,实验不仅强调“同步”,还强调“课内”阅读,这是与日常主题单元教学有所不一样的地方。二、语文:主题学习的核心明确了“主题”实乃语文学习某一个单元或群组的特定“情境”,那么,我们可能就会问,在“主题学习”的过程中,

11、应当确定哪些内容作为阅读的“教学内容”呢?答案似乎是近于“常识”:当然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教学自然要把“语言文字的学习”作为教学的内容,因此,主题学习的核心,简单地讲就是二个字“语文”。从认识上讲,这是毫无疑问的,老师们也不会有什么疑义。问题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基于“主题情境”的教学之中,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或情不自禁地、惯性地朝着“人文教育”的主题上靠,过于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或粗粗地对课文内容走过场,重点放在脱离语境的语言文字的某种训练之中。两种前况,前者过于注重“人文性”,后者过于突出“工具性”,其实质是割裂了两者的有机联系,未能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语文教

12、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主要的问题恐怕就在于此,将本来水乳相融、融为一体的东西,人为地分开来进行所谓的“训练”,忽左忽右,摇摆不定。山东省名师、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核心团队成员毕英春老师提出“双主题教学”便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谓的“双主题”指的“内容情感”与“语言训练”,指的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既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又要凭借文本,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文字训练,并将两者很好的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可偏颇。毕春英老师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人教版)时,便采用了所谓的“双主题”教学。一方面,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拓展阅读最后一分钟、播放

13、香港回归视频片断等,引导学生“勿忘国耻”;一方面除了学习字词句等必要的语文基础训练外,还以“一课一得”的理念为指导,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铺垫”(石狮市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启动会,2015年6月),较好地实现了“双主题”的有机统一。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另一名倡导者,清华附小窦桂梅老师曾说过,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是“教语文”的,同时又是通过“教语文”来“育人”的,即“教文”与“育人”都是我们的职责,但我们育人的目标是通过“学文”来进行的。这里的“教文”与“育人”,也即毕老师所说的“双主题”。近年来,另一个语文教学改革流派“群文阅读”也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群文阅读”与“主题学习阅读”相似,都是

14、围绕某一个“主题”在课内进行多个文本的阅读,比如有节四年级万花筒中看狐狸阅读课,一节课就阅读了狐狸和马的故事列那狐偷鱼“聊斋”婴宁故事片断我喜欢你,狐狸(高洪波诗),涵盖不同体裁的文本;有节四年级全神贯注群文阅读课,则是第一课时教课文,第二课时在简单的衔接过渡之后课堂阅读特殊的考试,继而分组共读一组文章曾参杀猪为最浪费大王颁奖总统就餐6岁女儿。有的“群文阅读”课,则以所谓的“议题”作为“主题”,如故事里的象声词寓言中的“对比” 的色彩词等,这些所谓的“议题”,多为“语言文字”训练的主题。群文阅读流派的教学实践,一些合理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福建省普教室“教育部重点课题第一次教学专题研讨会”

15、,2015年晋江市第二实小)。三、阅读:以量求质的关键据“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总课题组专家介绍,实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课内阅读”“大量阅读”,强调在“课内”完成以往习以为常布置学生在“课外”进行的阅读量。李希贵先生指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的。反思以往常常持在口头的“课外阅读”,许多学科教学说要靠课外,“我们的孩子有多少个课外?我们提倡了几十年的课外阅读,我们多少学生实现了,多少家庭实现了?所以,不要再去更多地寄希望于课外,对于80%的学生来说,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内就把语文学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手册,李希贵谈“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或许你不一定完全赞同李希贵校

16、长的观点,但谁也不可否认,要提高语文素养,需要靠大量的阅读;要提升语文教学质,也需要靠大量的阅读。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就不会有语文素养的积淀和提高。问题在于,学生有多少时间能够去大量阅读?在当前学生普遍学业负担较重、各种声光电等诸多诱惑并存的情况下,让学生课外进行大量阅读,确实有些奢望。因此,将课外阅读“引”到“课内”,强调课内学习、课内阅读,我是完全赞成的,但我并不赞同轻易放弃“课外阅读”。为什么?这是因为课标仍然提出“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还存在着“法理”依据;课内学习时间有限,将大量的乃至海量的课外阅读,完全或者80%的量放到课内来阅读,实际上无法做到,也没有必要;另外,虽然学生课外负担还比较繁重,但不能绝对地说学生在课外没有阅读的时间,时间就像海绵,你只要去挤,总会挤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