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法第五版培训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3560809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355 大小:1,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法第五版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355页
中图法第五版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355页
中图法第五版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355页
中图法第五版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355页
中图法第五版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3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图法第五版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法第五版培训(3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图法 第五版及 中分表 Web版培训 卜书庆 研究馆员 中图法 副主编 国家图书馆 中图法 编委会办公室E mail ztf 2010年11月2 4日 提纲 一 中图法 的发展概况1 中图法 的历史及网络环境下的发展2 CLC CCT的更新维护3 中分表 Web版及特点二 中图法 修订的必要性及知识体系存在的问题三 中图法 第五版修订概况及特点四 中图法 各大类修订及分类问题 实例说明 五 中图法 分类体系与分类规则 实例说明 一 中图法 的发展概况1 中图法 的历史及网络环境下的发展是我国图书馆界共同努力 在广泛吸取国内外分类法的编制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 形成一部目前广为使用的综合性分类法

2、 1 1975 1999 第一版 第四版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1994 2 2000 2010 网络环境下的发展第四版的电子版 中分表 电子版 Web版 第五版 京师图书馆时期1909 1929 国立北平图书馆时期 1929 1949 形成平装书 普通线装书 善本书的不同分类体系刘国钧先生的 中国图书分类法 000 999 中文普通线装书分类表 15大类经史子集丛部 五部体系 北京图书馆时期 1949 1999 中外文图书统一的分类体系和主题词一体标引体系 中小型表 1956 1957 大型法 1959 1966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1971 1975 汉语主题词表 1975 1980 中国分

3、类主题词表 1986 1994 中图法 第四版 1996 1999年 机读化 电子化 网络化 互操作化 中图法 及 中分表 的机读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CLC视窗电子版 1999 2001 CCT第二版视窗电子版2001 2005 CCT网络版 2008 2009 CLC第五版 2006 2010 国家图书馆时期 1999 2009 四库分类体系的完善 建立善本书分类体系 废除四库分类体系研究 创中外 新书 分类体系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初版两卷六分册 第一卷 分类号 主题词对应表 包含了 中图法 资料法 所有类目和对应的叙词款目 对应的注释 一个体系分类表型的主题词范畴索引 第二卷 主题词 分类号

4、对应表 从主题词到分类号 从标题到分类号的对照索引体系 按其字顺排列 其后列出对应的分类号 主题词款目结构与 汉表 大体相同 一部主题词型的 中图法 类目相关索引 CCT于1996年荣获由国家科委 国防科工委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五部门联合颁发的 国家优秀科技信息成果 二等奖 于1999年10月又荣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等奖 中图法 第四版1996年分工修订 1999年出版 中图法 第四版合并用于类分资料的类目 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 标识进行了区分 正式改名为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简称不变 中图法 第四版全面补充新主题 扩充类目体系 使分类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同时规范

5、类目 完善参照系统 注释系统 调整类目体系 增修复分表 明显加强类目的扩容性和分类的准确性 中图法 网络环境下的发展 需求因素 各用户层次需求 标引 检索 分类目录 知识学习等功能 社会化 通俗化 多语种化 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的应用需求 跨库检索 跨资源检索 知识挖掘资源形式 资源内容的变化需求 各介质资源 各主题单元 网络资源知识组织系统发展因素 KOS NKOS知识组织系统呈现出多类型 多结构 多元化形式的发展趋势 如主要用于文献组织和人工或机助方式构建的分类表 标题表 主题规范文档 叙词表等 主要用于网络或数字化信息组织和半自动 自动化方式构建的本体 Ontology 大众分类法 Fo

6、lksonomy 等 主要用于资源整合和可视化服务的主题网关 SubjectInformationGateway 概念地图 ConceptMap 等 1999 2005 机读化 电子化研究时期机读格式的研究 电子产品的研发1996年开始研创 中分表 主题词机读数据库1999年开始研创 中分表 分类机读数据库USMARCClassificationFormat 1991年研制 UNIMARCClassificationFormat 2000年1月发布 UNIMARCFormatforAuthorities 1991 2001 CLCMARC 1996 2002 2001年出版 中图法 第四版 电

7、子版 中分表 的修订2005年出版 中分表 视窗电子版 2005 2009 网络化 可视化 自动化研究时期一体化管理系统的研发 网络化产品 中分表 Web 功能 网络在线咨询服务 网络日常维护 中图法 第四版的修订 Web版 用于知识 概念查询 分类与主题互动浏览用于标引 分类号 主题词用于OPAC检索 系统设置 个人设置用户参与修订维护 评注 统计库 实时更新免费用户和收费用户 Web版具体提供如下服务 1 提供各类知识内容 主题词 分类号的在线浏览 互动显示和多途径检索服务 2 为广大读者和参考咨询人员提供文献检索服务 可与多个WebOPAC 联机公共检索目录 连接 提供文献信息内容的多库

8、实时检索和学科导航服务 3 为分类标引用户提供利用分类号和主题词标引发送服务 把所需分类号或主题词快速发送到剪贴板中 供标引系统使用 4 为广大读者等各类用户提供评论注释服务 针对知识款目或主题词或类目从任何角度添加评注 方便用户建立个人书签 以及我们快速了解读者及用户使用信息 提高CCT的数据质量 更好地开展知识服务 5 为图书馆业界提供CCT第二版和数据实时更新服务 利用其网络更新系统 检索词统计系统和评注系统可实时更新CCT的数据 缩短CCT维护修订周期 在CCT第二版基础上Web版已增补7000多条学科主题 个人名称 地理名称 机构名称等概念款目 并更新了所有数据的关系系统 6 其他特

9、殊服务等 详细内容见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Web版首页使用说明 2 CLC CCT的日常更新维护 2 1版本更新频率 8 9年 版 75年 80年 90年 99年5年准备 94年 2005年 2010年 2 2日常更新 1 中图法 修订简报 2 国家图书馆学刊 中图法修订 栏目解决来源于分类实践中的问题 总计4版增删改勘误类目100多个 3 2000开始建 中图法 网站 修订增订勘误 专栏 1 必要性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第四版更名为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简称 中图法 初版于1975年 它反映了当时科学技术 政治 经济文化的发展体系和水平以及人们对知识世界的认识观 虽经数版修订 但有些 先天不足

10、 的问题 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中图法 第四版于1999年出版 距今也十年 其使用的信息环境 技术环境 社会环境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修订 中图法 第四版 适时出版第五版是必要的 满足以下特性需要 二 中图法 修订的必要性及知识体系存在的问题 1 1适用性根据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特点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有关交通运输业 通信业 商业 生产和生活服务业 包括金融 房地产 公共设施 娱乐业等 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的服务业 社会福利业 社会公共需要 服务管理部门等方面内容的文献大量涌现 文献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及类型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中图法 第四版所包罗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已经与文献信息资源的内容有较大差

11、距 一些类目必须彻底修订 才能解决知识结构 类目体系的问题 1 2应用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分类法的应用方式 应用环境 应用范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特别是网络环境下 国外分类法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 分类法已不再是以图书馆分类排架为主要功能的分类工具 它已成为分类检索 知识组织 学科信息门户 最终用户的使用工具 分类检索的使用方法也不仅仅停留在类号的唯一检索途径的使用方法上 因此 中图法 第五版的类目体系必须考虑网络技术的应用形式和检索系统的应用方法 这已成为修订的必然 1 3周期性依据分类法编制原则即 与知识发展保持同步原则 按国际分类法修订惯例 换版修订周期一般为6 7年 同时还配有每季的网络版

12、 每月定期发布增补公报 更新信息等 中图法 日常维护技术和机制还不够成熟 第四版的修订周期已延时 所以必须加快修订的步伐 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 1 4紧迫性在网络环境下 中图法 对中国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能力还很薄弱 与国外传统分类法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但是 中图法 与现行编制的各种用于网络信息组织的分类工具相比 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潜力 因此 它适用于网络信息组织方面的修订也是紧迫的 通过第五版的编制 可为 中图法 网络信息组织的类目体系奠定基础 2 中图法 知识体系存在的问题2 1历史遗留问题 中图法 编制的思想性原则与科学性 实用性原则产生了矛盾 基本部类的设置和部分类目体系的划分标准与现

13、实的学科体系 文献信息资源内容属性有冲突 如A类的设置已影响到 中图法 在港澳台地区和一些不具备特藏性质的信息组织机构的推广使用 再如在哲学 政治 法律 经济 历史等类以 主义 资产阶级 农民起义 等主观性很强的内容特征作为类目划分标准或类目设置 在现实文献分类中已基本没有意义 C08 N08 08 2 2类目体系滞后问题随着我国政治 经济 社会与科学技术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市场经济 各专题文化研究和消费者对衣食住行的需求方面的文献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 工业与材料 电子 网络 生态 生活等不同技术门类日益普遍化地交叉 渗透和融合 学科整合的趋势日见明显 因此 中图法 某些类目的设置和展

14、开与现行知识体系有些不适应 反映不全面 F K89 G112 TS97等类 电视文化 安全文化 服饰文化 会计文化 家庭文化 居住文化 旅游文化 企业文化 商业文化 广告文化 市场文化 消费文化 摄影文化 审美文化 体育文化 图书馆文化 校园文化 医院文化 音乐文化 政治文化 组织文化 傩文化 电影文化 2 3类目概念与命名问题 1 类目概念过时 类名陈旧 类名限定过窄 缺乏容纳性问题 F241劳动力 劳动力与人力资源 2 通俗化的 生活化的 娱乐性的 非学术或学科属性不强的主题内容 时效性很强 其类名通俗化问题 TS941 12服装心理学 服装社会学 服饰文化 中图法 在反映社会 经济 文化

15、 生活 历史 娱乐等方面的类目设置多为传统学科划分及学术化的类名 2 4类级深度控制问题作为文献信息分类法 与知识分类不完全相同 类目划分深度不强求完全平衡 类目设置需有文献信息保障 否则影响分类浏览与分类检索及一站式导航 2 5类目规范化问题同主题类名的规范化 同性质类目划分标准规范化 类目描述的结构化 相关参见的规范化 中图法 从2007年10月起 着手其修订工作 2005 2007年利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调研 分析了无文献保障和文献过于集中的类目编列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各类体系与学科领域发展的滞后性问题 分析了国外主要分类法修订的特点 技术 主要类目的变化以及网络应用的方法和实践 1 指导思想

16、 1 以知识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文献出版的实际情况为基础 将科学性 实用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强调分类法的实用性和工具性 以文献生产 文献分类 文献用户 检索环境的实际状况和需求为基础进行修订 三 中图法 第五版修订概况及特点 2 结合网络 电子环境下分类法使用特点和前景进行相应修订 电子版 网络版形式的出现 深刻改变了分类法的应用方式 以编制分类检索工具和文献分类检索为 中图法 的基本功能 兼顾文献分类排架的需要来进行修订 3 中图法 的修订 必须坚持以类分综合性图书资料为主 适当兼顾网络信息 专业单位信息组织的需要 处理好稳定性主题与动态性主题的关系 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4 标记系统的修订必须满足分类法类目体系编制和发展的需要 保持较好结构性 力求简明 易懂 易记 易用 易于扩充 2 修订重点2007年10月 2009年12月分工修订与集中审核 全国委员分工修订 主副编为主的综合审定小组集中系统审核 征求反馈意见 综合审定小组集中处理意见 短期试用 处理试用意见 2010 5全体委员审定 修改 8月左右正式出版 利用各种修订分类法的技术与方法 如设置类组 扩展类名 增补注释 参见类目 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