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52 认识过程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33556061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52 认识过程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52 认识过程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52 认识过程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52 认识过程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52 认识过程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52 认识过程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52 认识过程课件 新人教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2 认识过程 一 认识的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 单个人的认识来看 认识是有限的 从人类认识能力来看 认识是无限的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 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但是 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 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 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例 2017 课标 23 4分 恩格斯指出 认识中 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 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 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 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

2、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认识对象 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A B C D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认识和真理的有关知识点 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符合题意 认识虽然有局限性 但人们依然能够获得真理性认识 观点错误 认识是上升的 开放的 说法错误 符合认识无限性的观点 体现了题意中旧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产生的观点 答案 B归纳总结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实验 发明创造 还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法律法规 方针政策 重大理论成果的提出过程 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 都可以作为背景材料考查这一考点 这就要求考生对相关知识点有准确而深入的理解 同时注意对相关素材的关注和思考 1 2015 天津文

3、综 9 4分 漫画 塑造 所蕴含的哲理是 A 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B 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C 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D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B 解析 由漫画可知 对于同一个对象 不同的人却描绘出了不同的形象 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会受到不同的立场 观点 方法 知识水平 思维能力 生理素质等自身状况的影响 B符合题意 A题干没有体现 C说法错误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并非简单 移入 D说法错误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可能是正确的 也可能是错误的 2 2014 课标 22 4分 2013年8月 十万个为什么 第六版出版 开放性 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 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 该

4、书汇集了多家观点 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 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 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是一个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A B C D A 解析 第六版 十万个为什么 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 是因为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正确切题 中 永无定论 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观点错误 真理具有相对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但真理又具有客观性 不能随意被推翻 观点错误 3 2014 海南单科 21 2分 天之亡

5、我 我何渡为 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 唐朝诗人杜牧为此嗟叹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可见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 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A B C D B 解析 对项羽能否实现东山再起 杜牧和王安石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这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也体现了认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符合题意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 说法错误 材料反映了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不同 不符合题意 二 认识过程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践 认识 主体 客体 无限 基础 波浪式 螺旋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