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详细) 精选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3556035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68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详细) 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详细) 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详细) 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详细) 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详细) 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详细) 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详细) 精选(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 1 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2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3 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同时发生改变 力的示意图 1 确定受力物体 2 找出作用点 3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4 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5 标明力的符号和大小 注 意 三 标 一 线 2 力 F 1 力的两个 作用效果 第一节力的知识点 改变物体的形状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大小 方向 作用点 控制变量法 牛顿 简称牛 符号为 N 力的三要素 单位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概念 判断物体 是否受力 转换法 表示方法 力的示意图 模型法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头 表示力的 点或

2、终点 表示力的 图中有 几个力 力越大 线段应越 意图 画出题中的力的示意图 用 75N的力推箱子 体 画一条线段 表示力的大小 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符号和大小 F1 F2 F3 F 75N 标 一 线 方向 作用点 带 箭 头 的 线 段 2 1 线段的箭头表示力的 方向 2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 作用点 3 若在同一图中有几个力 力越大 线段应越长 在力的示意图旁边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 第二节弹力知识点 一 形 形状或体积 变 1 弹性 受力时发生形 变 不受力时 又 恢复 到原来的形状 的性质 2 塑性 形变后 不能 恢 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这种形变称 弹性形变 这种形变称 塑性

3、形变 3 形变 的普遍性 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 4 区别弹性和塑性 撤去外力后能否恢复原状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超过了弹性限度 物体就会失去弹性 也不能完全复原 二 弹力 反抗作用力的力 1 弹力是发生 弹性形变 的物体 由于要恢复原状 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简言之 物体由于发生弹 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例 请画出地面受到重物的压力的力的示意图 F 注意 作用点 须画在 受力物体 上 F 施力物体 作用力受力物体 反作用力 A 物体 B 物体 受力物体施力物体 五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的两个力 1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2 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3 同

4、时产生 同时消失 同时变化 3 2 弹力产生的条件 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 发生弹性形变 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 拉力 支持力 压力 推力 3 弹力三要素 弹力大小 弹力的大小跟使它发生形变的力大小相等 总是随着物体形变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对同一物 体而言 发生弹性形变程度越大 产生的弹力越大 弹力方向 始终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或者说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或者说与使它发生形变的力 的方向相反 并且总是与接触面垂直 拉力 沿绳或弹簧收缩的方向 压力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支持力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 弹力作用点 作用在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表面上 4 弹簧测力计的

5、使用方法 1 三看清 看清测力计的量程 分度值以及 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 若不是 应调零 被 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 2 测量前 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 避免指针 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3 测量时 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 测力的方向一致 4 读数 时 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 眼睛观察 指针的 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线齐平 5 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注意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表示的是 挂钩所受的拉力 弹力与弹性的区别 弹力是力 单位N 弹性是物体的性质 第三节重力知识点 一 重力 G 三 弹簧测力计 2 原理 在弹性限度 内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 大 弹簧的伸长量就越

6、长 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收 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 刻度盘 指针 挂钩 3 构造 主要由刻度 盘 弹簧 指针 挂 钩等组成 转换法 1 作用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4 1 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 来由 万有引力 3 施力物体 地球 4 受力物体 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二 重力三要素 1 重力的大小 2 重力的方向 3 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 形状规则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 3 画出重力跟质量关系的图象 质量为横坐标 重力为纵坐标 实验结论 1 物体受到的重 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关系 2 物重跟质量的 比约等于 正比 10 N kg 0 1 0

7、 20 30 4 1 2 3 4 洪山嘴中 学詹振 亚 洪山嘴中学詹振 亚 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 为 9 8N kg 这个定值用 g表 示 g 9 8N kg g表示的 物理意义 是 质量为 1千克 的物体 它在 地球附近 所受到重力大小为9 8N 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为 说明 m单位用 kg 重力 G的单位才是 N 粗略 计算 可取值为 g 10N kg 对实验结论的进一步理解 或 G mg m G g 补充说明 不同地方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一般不同 随纬度越高 g值越 大 位置越高 g值越 小 洪山嘴中学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詹振亚 重力的方向 物体

8、自由落向地面的方向 即 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的 G G 不一样 正确 错误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哪个 G G 竖 直向下与垂 直向下 5 每个固体都有重心 而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质量均匀 外形规则的唱片的重心在它的圆心上 为了研究问题方便 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 通常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重心与稳定性 A 重心越 低越稳定 B 支撑面越 大越稳定 C 过中心向下所引的垂线穿过支撑面 且离力支撑面中 心越近越稳定 三 力的示意图 四 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 请画出重物所受力的示 意图 G 注意 作用点 须画在 受力物体 上 F 小球静止

9、于水平地面 请画出小球所受力的 示意图 G F F X F 是不存在的 例一个放在斜面上的物体 其质量为5 kg 用重力 的示意图 表示出它的大小 方向 作用点 G mg 5 kg 9 8 N kg 49 N G 49 N 例如图 为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时的情形 则该 桌面 A 右面高 左面低B 左面高 右面低 C 左右相平 前高后低D 左右相平 前低后高 左右 B 重力和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 测量工具 计算公式 大小与地理 位置的关系 主单位 量性 符号 概念 区 别 重力质量 物理量 区别与联系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 使物体受到的力 m G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有大小 方向

10、 且 方 向总是竖直向下 kg N 同一物体 质量与 位置无关 物体的重力 随位置的 变化而变化 m vG mg 天平 称 弹簧测力计 G mg g 9 8N kg 6 一个弹簧测力计在钩上挂了几个钩码 弹簧测力计示数为G 若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 将钩码挂在吊环上 手提测力计钩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A A 大于 G B 等于 GC 小于 GD 无法确定 提示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挂钩所受到的拉力 第二次示数大小 G 弹簧测力计的自重 第八章运动和力 一 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 伽利略斜面实验 三次实验都是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 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实验得出得结论

11、 在同样条件下 平面越光滑 小车前进得越远 伽利略的推论是 在理想情况下 如果表面绝对光滑 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伽科略斜面实验 在实验的基础上 进行了合理的推理 称作理想化实验 2 牛顿第一定律 也叫惯性定律 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说明 A 牛顿第一定律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 因此 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 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 原来静止的物体 会保持静止 原来运动的物体 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 都 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C 揭示了 力 的本意 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不需要力 改变

12、物体运动状态需要力 3 惯性定义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与物体是否受力 受力大小 是否 运动 运动速度等无关 4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绝不能说成 在惯性作用下 或 受到惯性 克服惯性 等 而惯性 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正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所以才会遵守惯性定律 5 解释惯性现象 1 汽车紧急刹车时人会前倾的原因 人原来随汽车一起向前运动 当汽车急刹车时 人的脚已随车停止运动 而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所以人会前倾 2 汽车起动时人 会后倾的原因 人原来随

13、汽车一起处于静止状态 当汽车突然启动时 人的脚已随车开始运动 而上身由 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所以人会后倾 6 生活中利用惯性现象的例子有 1 助跑跳远 2 锤子的锤头松了 把锤柄朝下敲已敲地面 锤头 都套牢在锤柄上了 3 拍打衣服可以去除浮尘 4 投篮 5 射箭 6 扔东西 7 掷铁饼 8 使 7 用体温计前要甩一下 生活中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例子有 1 开车要系好安全带 2 汽车里安装安全气囊 3 交通工具 配备刹车系统 4 开车要保持车距 5 不能超载 二 二力平衡 1 定义 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 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 实验 1 可用甲图或乙图装置探

14、究 乙图装置比甲图装置的优点是 可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 可通过调节钩码的数目来调节两个力的大小 3 把木块 或卡片 转过一个角度再放手后 木块 或卡片 不能平衡 会转动 做这一步的目的是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之一是否是二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 把卡片剪开 一分为二 观察卡片是否能平衡可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之一是否是二力必须作用在同 一物体上 3 结论 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二力 平衡条件可以用八字概括 同物 等大 反向 共线 4 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

15、上 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相互力作用力在不同物体上 是相同性质的力 5 判断二力是不是平衡力的两种方法 1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 若二力满足 同物 等大 反向 共线 的条件 就是一对平衡力 2 根据二力平衡的定义 若物体在二力作用下 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就是一对平衡力 例 1 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 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例 2 吊在天花板上静止不动的电灯 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电灯对电线 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例 3 一位同学推动一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 木箱受到的推力和地面

16、对木箱的摩擦阻力是一对平衡 力 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 对相互作用力地球对木箱的吸引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人对木箱的推力和木箱对人 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和木箱对地面的摩擦力使一对相互作用力 6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1 如果物体在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作用时 则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8 2 如果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 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 如做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等 7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与上面的判断思维过程正好相反 1 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则物体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 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 则物体一定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 8 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当物体受平衡力时 运动状态不变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力不是产生 维持 运动的原因 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 运动状态改变 运动快慢改变 运动方向改变 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 摩擦力 1 定义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 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 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