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精选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3556026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精选(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 相交线 相交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 该公共点叫做两 直线的交点 如直线 AB CD相交于点O A D C O B 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出现对顶角 顶点相同 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满 足这种关系的角 互为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 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 邻补角 有一条公共边 角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满足这种关系的两个角 互为领补角 邻补角与补角的区别与联系 1 邻补角与补角都是针对两个角而言的 而且数量关系都是两角之和为 180 2 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 但是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即 互补的两个角只注重数量关系而不谈位置

2、而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既 要满足数量关系又要满足位置关系 领补角与对顶角的比较 初中数学 二 垂线 垂直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 有一个角是直角时 这两条直线互相垂 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从垂直的定义可知 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 要找到两条直线相交时四 个交角中一个角是直角 垂直的表示 用 和直线字母表示垂直 例如 如图 a b 互相垂直 O 叫垂足 a 叫 b 的垂线 b 也叫 a 的垂线 则记为 a b 或 b a 若要强调垂足 则记为 a b 垂足为 O 垂直的书写形式 如图 当直线 AB与 CD相交于 O 点 AOD 90 时 AB CD 垂足为

3、 O 书写形式 AOD 90 已知 AB CD 垂直的定义 反之 若直线 AB与 CD垂直 垂足为 O 那么 AOD 90 书写形式 AB CD 已知 AOD 90 垂直的定义 应用垂直的定义 AOC BOC BOD 90 垂线的画法 如图 已知直线l 和 l 上的一点 A 作 l 的垂线 则所画直线 AB是过点 A 的直线 l 的垂线 工具 直尺 三角板 1 放 放直尺 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 2 靠 靠三角板 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 3 移 移动三角板到已知点 4 画线 沿着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画出垂线 垂线的性质 1 同一平面内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 连接直线

4、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 垂线段最短 或说成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b a O D A O C B B A l 初中数学 三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出现在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分别相交的情形 同位角 一边都在截线上而且同向 另一边 在截线同侧的两个角 如 1 和 5 4 和 8 内错角 一边都在截线上而且反向 另一边在截线两侧的两个角 两个角在两条截线内 如 3 和 5 4 和 6 同旁内角 一边都在截线上而且反向 另一边在截线同旁的两个角 两个角在两条截线内 如 3 和 6 4 和 5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的比较 四 平行线 平行线 在同

5、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的表示 我们通常用符号 表示平行 1 2 4 3 5 7 6 C B D A 8 E F 初中数学 任意两条直线 有两种位置关系 一种是相交 另一种是平行 平行线的画法 已知直线 a 和直线外的一个已知点P 经过点 P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a 平行 一 帖 线 二 靠 尺 a 三 移 点 四 画 线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b a b c a c a b 平行线具有传递性 c P 初中数学 五 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方法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6、如果 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 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 内错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 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同旁内角互补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六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 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相等 简单地说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性质 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内错角相等 简单地说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性质 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地说 两直

7、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七 命题 定理 证明 命题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 叫做命题 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 已知事项 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数学中的命题常可以写成 如果 那么 的形式 如果 后的部分是题设 那么 后的部分是结论 如果题设成立 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这样的命题称真命题 命题成立 而结 论不一定成立 这样的命题称假命题 定理 有些真命题是基本事实 它们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 无需再次进行 证明的 这样的真命题叫定理 证明 很多情况下 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 才能作出判断 这个推理 的过程叫做证明 1 2 a b c 3 2 a b c 3 4 a b c 初中数学

8、 九 平移 平移 在平面内 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 平移 平移的性质 经过平移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对应角相等 平移作图 将线段 AB平移 使点 A 与点 D对应 1 连结 AD 2 过点B 作 AD 的平行线 3 在平行线上作线段BC 使 BC AD 4 连结 CD 第六章实数 一 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 如果一个正数 x 的平方等于 a 即 x 2 a 那么这个正数 x 叫做 a 的算 术平方根 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 读作 根号a a 叫做被开方数 0 的算术平方 根是 0 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 x 的平方等于 a 即 x 2 a x

9、 可能为正数 也可能为负数 那 么 x 就叫做 a 的平方根 二次方根 开平方 求一个数 a 的平方根的运算 叫做开平方 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如果 x2 a a 0 那么 x a a 读作 正负根号 a a 表示 a 的正 的平方根 a 表示 a 的负的平方根 初中数学 规定 正数 a 的正的平方根 a 叫做 a的算数平方根 0 的算数平方根是 0 归纳 1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 它们互为相反数 2 0 的平方根是 0 3 负数没有平方根 例题 1 022581 2 x 方法 1 把 x2当作一个整体 求出 x2 a 2 再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x 例题 2 1 81 的平方根是

10、 2 81的平方根是 二 立方根 立方根 若一个数的立方 三次方 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立方根 三次 方根 若 x 是 a 的立方根 则说明x 3 a a 的立方根记为 读作 三次根 号 a 根指数 开立方 我们把求立方根的运算称之为开立方 它与立方运算是互逆的 1 8 的立方根 28 3 2 64 的立方根 4 64 3 归纳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 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零的立方根 是零 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异同点 3 a 3 a 被开方数 初中数学 三 实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 开方开不尽 的数 含有 的数 有规律 但不循环的数 如2 3等 实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

11、实数 实数与数轴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反过来 数轴上的每 一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归纳 1 a是一个实数 它的相反数为 a 2 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 的绝对值是 0 在实数范围内 相反数 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 绝对值的 意义完全一样 初中数学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 有序数对 有序数对 把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 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记做 a b 利用有序数对 能准确表示一个位置 这里两个数的顺序不能改变 二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 原点重合的数轴 组成平面

12、直角坐标系 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x 轴或横轴 习惯取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 竖直方向上的数 轴称为 y轴或纵轴 习惯取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 两坐标轴的交点是平面直角坐 标系的 原点 条数轴 互相垂直 公共原点满足这三个条件才叫平面直角坐标系 注意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条数轴特征 1 互相垂直 2 原点重合 3 通常取向上 向右为正方向 4 单位长度一般取相同的 平面上点的表示 平面内任意一点 P 过 P点分别向 x y 轴作垂线 垂足在 x 轴 y 轴上对应的数 a b 分别叫做点 p 的横坐标 纵坐标 则有序数对 a b 叫做点 P的坐标 记为 P a b 注意 横坐标写在

13、前 纵坐标写在后 中间用逗号隔开 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特点 初中数学 三 用坐标表示平移 平移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图形的这种移动 叫做平移 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 形状 大小不变 我们先试一试 在坐标中描出点 A 2 3 并进行如下平移 1 将点 A 向右平移 5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 则 点 A1 的坐标是 2 将点 A 向左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2 则 点 A2 的坐标是 3 将点 A 向右平移 a a o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n 则 点 An 的坐标是 4 将点 A向左平移 a a o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n 则 点 An 的坐标是 总结规律 1 图形平移与点的坐

14、标变化的关系 1 左 右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 x y 向右平移 a 个单位 x a y 原图形上的点 x y 向左平移 a 个单位 x a y 2 上 下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 x y 向上平移 b 个单位 x y b 原图形上的点 x y 向下平移 b 个单位 x y b 总结规律 2 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间的关系 1 横坐标变化 纵坐标不变 原图形上的点 x y 如果要得到 x a y 要向右平移 a 个单位 原图形上的点 x y 如果要得到 x a y 要向左平移 a 个单位 2 横坐标不变 纵坐标变化 原图形上的点 x y 如果要得到 x y b 要向上平移 b 个单位 原图形上的点

15、 x y 如果要得到 x y b 要向下平移 b 个单位 3 横坐标 纵坐标都变化 原图形上的点 x y 如果要得到 x a y b 要向右平移 a 个单位 向上平移 b 个单 位 原图形上的点 x y 如果要得到 x a y b 要向右平移 a 个单位 向下平移 b 个单 位 原图形上的点 x y 如果要得到 x a y b 要向左平移 a 个单位 向上平移 b 个单 位 原图形上的点 x y 如果要得到 x a y b 要向左平移 a个单位 向下平移 b个单位 初中数学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 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 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 方程

16、 判断下例方程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1 3 2xy 1 2 3y 2x z 5 3 2x 1 3y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 叫做二元 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 可以理解为在一条直线上的点的坐 标 二元一次方程组 把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合在一起 就组成一个二元 一次方程组 即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称二元一次方程组 两个方程 中的未知数相同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点 1 有两个未知数 二元 2 含未知数的指数都为1 一次 3 两个一次方程组成 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 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只有一个 可以理解为两条直线相交点的坐标 二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代入消元法 将其中的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 现出来 再代入另一个方程 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 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 次方程 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代入消元法 简称代入法 思路 消元 即把 二元 变为 一元 例 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x y 3 3x 8y 14 解 由 得 y x 3 把 代入 得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