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争端问题的研究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554388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9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争端问题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精编》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争端问题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精编》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争端问题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精编》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争端问题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精编》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争端问题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争端问题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争端问题的研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公选课 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争端的探讨 陈万灵教授 2011年11月11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 1国际金融危机后贸易争端的新特点及其原因1 1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1 2国际金融危机后贸易争端的新特点1 3后危机时期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盛行的根本原因2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广东外贸的影响2 1中国遭遇贸易争端对广东外贸整体的影响2 2国际 两反 与 一保 措施的影响2 3技术性贸易壁垒及知识产权争端的影响2 4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出口贸易的影响2 5社会责任和劳工标准壁垒的影响3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应对策略3 1近期应对策略3 2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长期战略 1国际

2、金融危机后贸易争端的新特点及其原因 次级抵押贷款危机 2007年4月 美国的抵押贷款公司NewCenturyFinancial申请破产保护 1 1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1 1 1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及其演变 信贷危机 欧盟 日本等发达国家 金融危机 发展中国家 国际金融危机 世界经济危机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1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 1 2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图21970 2015年世界经济走势及预测数据来源 IMF WorldEconomicOutlook RebalancingGrowth April2010 表1IMF对全球各经济体未来经济增长预测 数据

3、来源 IMF WorldEconomicOutlook 2009 10 利用当年第四季度数据对比 表2世界经济经济增长预测 2 国际金融危机治理及其经济缓慢复苏 后危机时期 世界经济复苏的特点 1 在政策刺激下 世界经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复苏 2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 短期内难以达到危机前水平 表4IMF对全球各经济体未来经济增长预测计量单位 数据来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经济增长衰退 必然引起失业增加 收入降低 消费需求不足 导致进口减少 引起世界贸易萎缩 图3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世界贸易和工业生产形势 表52009 2011年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态势

4、计量单位 注 2010年和2011年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 IMF 世界经济展望 2010年10月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了影响 图5我国1978 2008年进出口总额所占GDP比重 4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状况 1 世界经济复苏形势复杂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 表6近几年各国经济增长状况 支出法GDP指数 2005 100 SAQ 2005年 2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贸易缓慢恢复 波动比较大 图4世界商品贸易季度变化数据 2005 1 2010 8 表7世界经济贸易发展预测 资料来源 IMF 世界经济展望 2010年10月 表8世界商品贸易季度变化数据 资料来源 联合国贸发会议

5、数据 3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将有所好转 但FDI流动仍处于低迷局面 联合国贸发组织估计 FDI流量回升 2010年FDI流动仍将比危机前的平均水平低25 比2007年历史最高水平低40 4 主权债务危机仍在蔓延 从2008年10月的冰岛债务危机到2009年的希腊债务危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 欧元区和欧盟政府公共债务未来几年占GDP的比重将远超60 的上限 发达国家负债已临近 债务极限 G20中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从2007年的78 上升到2009年的97 预计2015年将达到115 5 通货膨胀预期提升 2010年 物价开始上升 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美联储11月3日宣布用6

6、000亿美元收购长期国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了全球对通胀的担忧 6 失业率居高不下 阻碍世界经济有效复苏 表92009 2011年发达经济体失业率情况计量单位 注 2010和2011年为预估值 资料来源 IMF 世界经济展望 2010年10月 危机之后 显著特点就是世界经济力量和经济增长模式需要重新平衡 二战以后 世界形成了 三个中心 发达国家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和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制造和加工中心自然资源拥有国 石油输出国 成为全球初级产品供给中心国际金融危机将促成新格局的形成 1 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仍将存在 但改革呼声强烈 2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在国际上会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3 发

7、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得到了提高 1 1 3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格局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世界经济衰退 需求增长乏力 美国消费者信心持续下滑 欧元区消费信心低迷 日本消费者信心不振 美日欧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市场 占据中国40 以上的出口份额 这三个市场消费信心的低迷 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很大 发达经济体扩大出口战略提高了世界贸易摩擦的风险 政策的变动 为战略和政策层面的贸易摩擦埋下了隐患 1 2国际金融危机后贸易争端的新特点 1 2 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 贸易保护主义与贸易自由化相伴而生 常态化共存 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贸易保护的程度和争端形式 美国于1930年6月通

8、过了著名的 史默特 哈利关税法案 该法案大幅提高了进口到美国的两万多种产品的关税 WTO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贸易保护主义 随着全球化深化 结构失衡逐渐加剧 WTO成员自由贸易的意识减弱 新贸易保护由此诞生 其目的仍是鼓励出口 限制进口 1998年的亚洲经济危机 保护主义采取了比较隐蔽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措施 近几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 使得新贸易保护主义气势有所增加 1 2 2新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和演变 1 实施主体的全球性和区域性2 保护目的多样性和易变性3 保护手段复杂多样化4 贸易保护的范围明显扩大 转向产业 金融 投资等全方位保护5 采取货币化方式 主要通过货币贬值进行贸易保护并输出经济危机

9、6 政策更加显性和柔性7 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化趋向 其应对更趋复杂性和更具有挑战性 1 2 2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针对中国的贸易争端 对华实施反倾销 不少国家始终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坚持使用替代国的价格进行裁决 反补贴调查 引用 外部基准 两反一保 导致我国产品的高惩罚关税 这些做法都带有明显的不合理性 不公平性和歧视性 对中国特别保护壁垒 抹黑 对中国 产品 及国家 形象 进行诋毁和 抹黑 恐吓消费者购买中国产品 毒建材 指责中国 网络间谍 限制高科技产品进出口 1 3后危机时期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盛行的根本原因 1 3 1贸易规模频繁波动刺激贸易摩擦增多 表101995 2009

10、年世界经济增速与反倾销发起数 资料来源 IMF WorldEconomicOutlook RebalancingGrowth April2010 WTO反倾销统计 图2 31995 2009年世界经济增速与反倾销发起数对照图 世界经济增速与全球反倾销发起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 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每提高一个单位 贸易救济发起数将减少39 051个单位 其经济意义是 每当世界经济形势好转时 全球贸易摩擦数量就会显著减少 2009年7月 WTO预测 2009年全球发起反倾销数量预测达到437起 为2008年2 1倍 是历史上世界发起反倾销数量最多的一年 2001年的366起为当时之最 原因在于全球GDP的

11、下降会造成反倾销措施增加 而经济衰退对各国产业影响的数据具有滞后性 当经济形势好转时 贸易救济案件会明显下降 世界银行 临时贸易壁垒数据库 报告 2010年第一季度 全球新发起的包括反倾销 反补贴和特保案等在内的临时进口限制贸易救济案件同比下降20 其中 2009年第四季度 全球贸易救济案同比下降幅度也大约为20 1 3 2全球经济不平衡导致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盛行 第一 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格局加剧贸易保护 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新型贸易保护产生的深层原因 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 而且这种差异有扩大化趋势 第二 全球经济不平衡格局成为挑起贸易摩擦的借口和理由 发达经济体严重赤字和发展中经济体巨额盈余

12、成为各国挑起贸易摩擦的借口和理由 图2 42001 2009主要经济体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 1 3 3全球产业结构变化诱导了产业保护措施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利用其资金实力和垄断优势 将劳动密集型产业 低附加值的加工业以及资源和能源消耗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而在国内集中资源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先进技术 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 大力开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充分发挥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 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提高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加速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1 3 4各国国内政治经济问题求解于贸易摩擦方式 主要经济体经

13、常账户赤字严重 公共债务增加 失业问题恶化 消费者信心缺失 国内问题积重难返 挑起贸易摩擦 可以将国内问题国际化 转移国内矛盾 在一定时期内缓和国内政治压力 为相关产业赢得调整时间 第一 国内问题国际化 第二 经济问题政治化 一是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扩大 导致国内经济政策调整困难 对外政策趋紧 二是汇率问题政治化宣扬与解读 汇率变动为全球失衡埋下祸根 为贸易摩擦提供借口 1 3 5贸易摩擦利益关系复杂化 利益主体多元化 复杂化 外部环境的复杂化 贸易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和复杂化 贸易摩擦背后的政治和舆论谋划日益增多 贸易摩擦的娱乐化倾向 战略化倾向同时存在 发达经济体 美国 欧盟 以及发展中经济体

14、印度 等国内的利益团体就会以失业为借口 挑起贸易摩擦 以就业为导向的各项经济政策就会不断的推出 未来贸易摩擦的形势会随着失业问题的严重而恶化 1 3 6WTO规则被滥用的风险助长了保护主义 世贸组织各项协议都是各国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 还存在着一些缺陷 而这些缺陷为新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发展空间 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过程来看 它恰好是与贸易自由化制度不断建立的过程相重合的 采取与WTO不直接冲突的各种保护措施 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普遍形态 可以说 不断加强的贸易自由化制度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出现并发展的诱发因素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贸易争端最大受害国 广东是最大的受害省份 未来5年中

15、 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可能将贸易保护主义发挥到极致 中国涉案产品 产业的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 广东出口占出口的1 3以上 所受到的贸易摩擦却占到中国的2 3以上 也就是说全球对中国的贸易摩擦 有2 3的案件要涉及到广东 广东所受影响比较大 2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广东外贸的影响 2 1中国遭遇贸易争端对广东外贸整体的影响 数据来源 UN DevelopmentPolicyandAnalysisDivision WESP2010 表242001 2011年世界主要大国经济增速比较 2 2国际 两反 与 一保 措施的影响 反倾销调查的增加往往被视作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上升的迹象 2010年5月世界银行发布报告

16、2009年第四季度 全球贸易救济案同比下降幅度也大约为20 2010年第一季度 全球新发起的包括反倾销 反补贴和特保案等在内的临时进口限制贸易救济案同比下降20 13个WTO成员发起新的贸易救济调查 其中 发展中成员发起的新调查占74 其余为发达成员发起 中国的出口商继续为贸易救济调查案的头号目标 共有约47 的新增调查针对中国 2010年12月WTO发布的数据 2010年上半年 有19个世贸组织成员共发起了69起针对疑似倾销行为的调查 上年同期则为97项 上半年针对廉价进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有所减少 大约减少5 中国出口商品 主要是金属 化学品及塑料 是被调查最多的商品 占反倾销调查总量的1 3 但数量较2009年初下降17 这些调查60 以上都涉及到广东的企业 2010年7月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共发起337调查9起 其中涉华案件6起 占当月美发起案件总数的66 7 且全部是因专利侵权被诉 涉案产品包括 带有图像处理系统的电子装置及其相关软件 地下电缆及管道定位器 协同系统产品 喷墨打印机墨盒 墨盒及其同类产品以及合成橡胶制品 2 3技术性贸易壁垒及知识产权争端的影响 表25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