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批发与零售业发展状况及前景研究.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552949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绵阳市批发与零售业发展状况及前景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绵阳市批发与零售业发展状况及前景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绵阳市批发与零售业发展状况及前景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绵阳市批发与零售业发展状况及前景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绵阳市批发与零售业发展状况及前景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绵阳市批发与零售业发展状况及前景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绵阳市批发与零售业发展状况及前景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绵阳市批发与零售业发展状况及前景研究批发和零售业作为商品流通的主体行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及纽带,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绵阳市商贸流通领域发展迅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同时作为商贸流通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批发零售业也得以快速发展,市场建设日新月异,新兴业态不断出现,产品销售规模不断扩大,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全市经济发展面临“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转折,第三产业发展不断加快,批零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批零业如何发展壮大是需要商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依据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资料,对绵阳市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以来批发零售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作简要分析,找

2、出其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一些对策措施,对于促进全市商贸流通发展、扩大全市消费需求进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批发零售业发展基本特点批发零售业连接着生产和消费,是第三产业中最重要的行业,批发零售业在过去的几年中保持着快速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的变化,加之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政策,这些都成为批发零售业发展的源动力和新的利润增长点,绵阳市的批发零售业抓住了机遇,取得了长足发展。(一)企业数量快速增长随着绵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批发零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销售规模迅速扩大,流通功能日益增强。2013年末,全市共有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

3、3624个,比2008年增长91.5%。其中,批发业1883个,零售业1741个,分别增长94.3%、88.6%;全市有证照批发和零售业个体经营户58344个,比2008年增长442.6%。(二)从业人员大幅增长随着绵阳市批零贸易业的不断发展,在吸纳劳动力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法人企业情况来看,2013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从业人员达5.7万人,比2008年增长83.4%,占第二、三产业单位从业人数的9.1%。其中,批发业年末从业人员2.9万人,零售业年末从业人员2.8万人,分别增长94.7%、72.5%。批零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绵阳就业稳定增长,进一步缓解了就业压

4、力。表1:2013年全市批发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合 计批发业零售业法人企业(个)36241883 1741从业人数(万人)5.682.922.76表2:2013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有证照个体户数和从业人员合计批发业零售业个体户数(个)58344512053224从业人员(人)155832.0013891.00141941.00(三)经济贡献力逐年增强2008年以来,批发和零售业对经济的贡献逐渐增强。2013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15.3亿元,比2008年增加57.2亿元,年均增长14.7%,分别占GDP、第三产业的7.9%、24.6%。通过引导生产、拉动消费,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

5、配置,商贸流通业驱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单纯追求量的扩大向质的提高转变,缓解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推动创建两型社会的发展模式。(四)经营效益明显提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全市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不断完善经营方式,经营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3年全市批发和零售法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0.3亿元,比2008年增长3.5倍,年均增长28.3%。其中批发业法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7.8亿元,零售业法人企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2.4亿元;2013年批发和零售法人企业拥有资产总计达到325.7亿元,比2008年增长243.7%,其中:批发业法人企业达到184.9亿

6、元,零售业法人企业达到140.8亿元。表3:2013年全市批发零售企业资产总计和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计(亿元)主要业务收入(亿元)合计325.7650.29批发业184.88417.87 农、林、牧产品批发20.3913.94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44.01111.78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2.889.09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2.492.29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12.8821.04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52.4991.59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41.84162.48 贸易经纪与代理3.442.45 其他批发业4.453.21零售业140.81232.41 综合零售

7、20.3950.33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9.7811.36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8.86.17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1.590.93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4.447.66 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61.04118.47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16.4725.63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12.796.72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5.515.14 (五)多元格局逐步形成随着买方市场的巩固,全市进入以结构调整为主的发展时期,多元主体、多种经济成份的流通组织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商业领域的发展速度加快,个人、私营投资成为市场发展的主体,非

8、公经济以其经营方式灵活、拾遗补缺能力强等优势,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促进市场发展的主导力量。2013年全市国有和集体批发零售业法人企业单位数分别为43个和32个,分别比2008年下降33.8%和45.7%,从业人员分别下降34.9%和69.0%。国有和集体企业数量明显减少,而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则加速发展。全市批发和零售业私营企业单位数2532个,比2008年增长1.9倍,占全部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的69.9%;从业人员2.8万人,比2008年增长1.7倍。表4:2013年全市批发零售企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情况企业法人单位(个)从业人员(人)合计362456829内资企业361254867 国有企业4

9、21995 集体企业32321 股份合作企业17203 联营企业466 有限责任公司59115173 股份有限公司923486 私营企业253227775 其他企业302584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323外商投资企业91639(六)限上批零企业快速发展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不断做大做强,集聚效应显著,逐渐显示出雄厚的实力和蓬勃的发展生机。从经济普查结果看,限上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注重发挥自身资源、服务、信誉等固有优势,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3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法人企业264家,比2008年增加162家。虽然限上批发零售业法人企业

10、仅占全部批发零售业法人企业的7.3%,比重也较小,但是其规模实力却逐步扩大,仍是推动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2013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548.0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法人企业销售总额的95.6%。(七)商品交易市场体系日趋完善近年来,全市不断加大商品市场建设力度,市场规模和网点覆盖面不断扩大,商品市场迅速发展,商品成交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集中度提高,形成了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内,以批发市场为龙头、特色专业市场为骨干的多层次、多门类、综合性和专业化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2013年,全市共有亿元商品交易市场11个,摊位数4386个。在市场数量增加的同时,交易规模也在不断

11、扩大,全年实现商品成交额56.7亿元。其中,年成交额达10亿元以上的市场2个,占亿元市场总成交额的46.0%。分市场类别看,全市批发为主的市场7个,实现成交额36.7亿元,占总成交额的64.7%,零售为主的市场4个,实现成交额20.0亿元,占总成交额的35.3%。(八)主城区集聚效应明显近年来,城市已形成了以大中型商品批发零售市场为中心,大小店铺广泛分布的流通布局。主城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逐步增强,集聚效应明显。2013年,涪城和游仙两个主城区共有批零业法人企业1903个,占全市批零业法人企业的52.5%;批零业从业人员和资产总计分别为3.4万人和251.7亿元,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59.2%和7

12、7.3%。二、批发零售业存在主要问题(一)企业规模较小,综合竞争力不强2013年全市3624家批发零售业法人企业中,限下企业达3312万家,占91.4%,而营业收入只有118.4亿元,仅占全部批零企业营业收入的18.2%。全市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只有15家,销售额384.8亿元,其中最大企业年销售才127.1亿元;而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的零售企业只有6家,销售额为80.6亿元,其中最大的零售企业年销售额仅有30.8亿元。(二)连锁企业偏少,组织化程度较低第三次经济普查资料表明,全市批发零售业连锁经营仍然存在组织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等问题。2013年全市批发零售限上法人企业连锁总店和连锁门

13、店共计22家,只占限上批发零售业法人企业的7.1%,从业人员占17.7%,实现销售额46.2亿元,占8.2%。连锁经营所占市场份额较低,未形成气候,许多连锁店表面是连锁,实质上仍是单店经营,未真正做到统一配送、管理和核算,影响其经营效益的提高。(三)流通效率较低,内资企业效益不高2013年全市批发零售业企业中,内资企业单位数为3612家,从业人员5.5万人。但是其盈利水平和投资收益明显低于外资企业,全市限额以上内资批发零售业企业营业利润率为3.6%,而外资批发零售业企业营业利润为10.7%。另外,内资企业的库存总额占商品销售额的比重即库存率偏高,达到7.3%,远高于欧美国家非制造业(含批发、零

14、售业)平均库存率1.1%1.3%的水平,表明多数内资企业商品销售不畅,资金周转更慢,效率更低。(四)管理水平较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从第三次经济普查资料看,全市批发零售业企业不论市场管理人员,还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员工,普遍存在学历不高、只是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水平较低,缺乏现代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对员工的培训学习重视不够,导致整个行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而现代流通管理人才的竞争日益成为流通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而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制约了贸易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五)地区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受政策、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全市批发零售业发展的区域差距较大。从市场流转

15、的规模看,各县发展规模不一,涪城区仍居主导地位,2013年涪城区批零业法人企业个数占全市的43.2%,从业人员占全市的46.4%,占到全市近一半;其他八个县市区的法人企业个数和从业人员分别占到全市的56.8%和53.6%。从资产来看,涪城区的法人企业资产占全市的61.9%,说明较大规模的法人企业基本分布在城区,其他地区分布较少。表5:2013年全市各县批发零售业法人企业基本情况及资产情况法人单位数(个)从业人员数(人)资产总计(亿元)绵阳市362456829325.70涪城区156526387201.54游仙区338720450.12三台县273416217.28盐亭县37721272.72安 县249286012.48梓潼县11810784.52北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