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上传人:3**** 文档编号:133551457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机械制造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机械制造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机械制造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机械制造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制造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目 录1. 适用范围52. 编制依据53. 总体要求、目标和原则63.1总体要求.63.2目标.63.3原则.64.职责分工65.术语和定义75.1风险.75.2危险源.75.3风险点.85.4风险辨识.85.5风险评价.85.6风险分级.95.7风险分级管控.95.8风险信息105.9重大风险105.10重大危险源.106.危险源识别 116.1危险源分类.117.风险评价方法147.1风险评价方法的简介147.2风险评价准则15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168.1工程技术措施168.2管理控制措施168.3个体防护措施178.4应急管理措施179.风险分级管控

2、考核方法189.1组织保障189.2制度保障1810.变更管理.1911.持续改进.1912.公告警示.1913.记录管理.20机械制造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机械制造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包括冲压工艺,焊装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艺等)的风险识别、评价、措施制定、管控分级等过程的实施。2编制依据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令2014.12.0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

3、国主席令第52号令2016.07.0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6号2009.05.01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4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549号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03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2015.07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2012.06.01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2015

4、年7月1日)山东省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13号)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要点(试行)(鲁安监发201010号)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 28002201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 -2014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3.1总体要求建立体系建设的组织机构、工作方法和实施步骤以及相应的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等,确定常用的风险点识别、评价方法及典型控制措施,发动全员参与开展风险划分、识别、评估及

5、控制措施的制定,实现风险分级管控,降低风险程度,减少和控制生产事故的发生。3.2目标风险点识别实现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全面落实的风险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受控,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3.3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举措、更完善的制度,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堵塞各类安全漏洞。4. 职责分工4.1建立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体系建设和运行领导机构,成员至少包括分管领导、车间(科室)单位负责人,领导机构负责统筹体系建设的计划制定、人员配置、财务资源等事项,指导和协调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4

6、.2各专业部门和基层单位应结合企业实际,成立体系建立各级工作小组,负责本区域的体系建设的实施。4.3基层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岗位员工、工会组织等应全面参与风险识别、评估和管控措施的制定等活动,确保风险识别、评价及管控措施的制定涉及企业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确保风险识别全面,定位准确,评价得当。5.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5.1 风险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

7、险=可能性严重性5.2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是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人的因素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的因素是指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

8、素;环境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管理因素是指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引自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5.3风险点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例如,危险化学品罐区、液氨站、煤气炉、木材仓库、制冷装置是风险点;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高温液态金属的运输过程等也是风险点。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

9、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5.4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引自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5.5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引自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5.6风险分级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山东省拟对风险分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最高),

10、以适用评价和管理的要求。5.7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5.7.1蓝色风险: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5.7.2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对于该级别

11、的风险,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5.7.3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对于该级别及以上的风险,公司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5.7.4红色风险:

12、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对于该级别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5.8风险信息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即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5.9重大风险是指具有发生事故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结合风险。5.10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13、单元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6.危险源辨识6.1危险源分类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危险源可分为以下四类: 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 管理的因素; 环境的因素。也可以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进行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进行分类;还可以按照职业健康进行分类;6.1.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因素的直接原因识别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