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要求(27页)

上传人:3**** 文档编号:133551426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要求(2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要求(2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要求(2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要求(2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要求(2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要求(2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要求(27页)(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要求2016年5月10日25目录第一章、概论1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4第三章、环境监测井的设立原则5第四章、设立方法6第五章、监测井建设要求8第六章、监测井材料质量要求13第七章、物探测井技术要求15第八章、抽水试验及样品采集要求16第九章、辅助设施建设要求20第十章、高程测量技术要求25第一章、概论1、监测井意义用钻孔法完成的监测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变化情况的专用井。其施工方法和常规水井相似,完井后在井中放置监测仪器,并定时采取水样进行分析测试。监测井布置在污染源集中区点,在国外已采用水平井大面积测控地下水污染情况。2、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分类 为准确把握地下水环境质量

2、状况和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分布变化情况而设立的水质监测井。地下水环境监测井通常包含井口保护装置、井壁管、封隔止水层、滤水管、围填滤料、沉淀管和井底等组成部分。按设立目的可分为简易监测井和标准监测井;按井结构可分为单管单层监测井、单管多层监测井、巢式监测井和丛式监测井等。简易环境监测井简易监测井是为了进行临时性调查,初步确定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种类所设立的临时性环境监测井。标准环境监测井标准环境监测井是为了连续、长期对有代表性的地下水点位进行水质监测所设立的长期性环境监测井。单管单层监测井 指在一个钻孔内安装单根井管监测单一目标含水层的监测井。单管多层监测井 指在一个钻孔内安装单根井管监测不同深度

3、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目标含水层的监测井。巢式监测井 指在一个钻孔中安装多根不同长度井管分别监测不同深度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目标含水层的监测井。丛式监测井 指在一个监测点(场地、区域)附近分别钻多个不同深度的监测井,每个监测井分别监测不同深度的目标含水层。井位筛选 依据监测任务需要,从现有的各种地下水井中筛选出符合地下水监测要求的井作为地下水环境监测井位使用。废井 依据一定的程序,对失去地下水监测功能的监测井进行回填封闭处理。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对监测井进行施工及监测要符合国家标准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Z/T0181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48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33地下水动态监

4、测规程DZ/T0091岩心钻探规程HJ/T164-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CJJ10-86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6供水管井技术规范DD2008-01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第三章、环境监测井的设立原则基本原则 (1)环境监测井在建设、使用和废止过程中的基本原则是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监测井位置和监测层位选择应符合地下水监测工作要求。监测层位一般为浅层地下水,特殊情况下可覆盖深层目标含水层。 (3)以饮用水源、污染源为监测重点。围绕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和水源地补给径流范围内重要的污染源或潜在的污染源布设监测井。 (4)同时

5、兼顾背景区域和特征污染源区监测。应在地下水污染源的上游、中心、两侧及下游区分别布设监测井,以评估地下水的污染状况; (5)布设地下水监测井之前,应收集本地区有关资料,并做现场水文地质踏勘和周边地区调查走访。 (6)根据范围和对象不同,水源地及周边地下水宜进行分层监测,水源地的地下水的补给区、主径流带及已识别的污染区为监测重点,监测点可适当加密。污染源及周边地区地下水水质的监测工作以浅层地下水为主,兼顾有水力联系的深层承压水,在实际操作时,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监测点密度,应以发现污染问题、基本摸清污染情况为原则灵活掌握布点数量和精度。第四章、设立方法1、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 总体采用网格布点

6、,区域布点方法,优先在污染源区域下游布点,上游、中部稀疏,地下水的补给区、主径流带及已识别的污染区为监测重点,监测点可适当加密。以开采层为监测重点,反映地下水总体水质状况,同事兼顾与地下水存在水利联系的地表水,重点监控地下水已污染区段或水质异常区段,充分考虑工业、农业、矿山、城市等活动对地下水水质的潜在影响。 存在多个含水层时,应在与目标含水层存在水力联系的含水层中布设监测点。 调查范围小于50km2时,水质监测点至少在7个/层以上,调查范围为50100km2时,水质监测点至少在1020个/层以上,调查范围大于100km2时,每增加25km2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1个点/层。 岩溶水地区(特别是

7、南方岩溶发育地区)监测点的布设重点追踪地下暗河,以地下河系统为单元、按地下河系统径流网(由主管道与支管道组成)形状和规模布设采样点,原则上主管道上不得少于3个采样点,重点支管道上不得少于2个采样点。并在与地下水有密切水力联系的地表水处,设置12个地表水监测点。 2、石油化工生产销售区 在加油站(储油库)场址范围内,尽量靠近埋地油罐和加油岛附近地下水下游方向各布设1口污染源扩散监测井。每个加油站(储油库)共需布设至少2口污染源扩散监测井。建议污染源扩散监测井距加油机、埋地油罐的距离不超过10m,且监测井应该避开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下和地上构筑物。 若加油站(储油库)场地处于喀斯特岩溶区域:可不用建立

8、监测井,尽量采用区域中经常使用的民井、生产井、泉水以及地下暗河的出口处作为监测点;监测点的数量不少于1个;可以加油站(储油库)地下水上游方向处民井、生产井、泉水以及地下暗河入口等作为背景监测点。 3、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上游10100m范围内,以明显不受园区污染影响的地方布设不少于1个监测点。 工业园区下游在距离园区边界01000m,沿地下水流方向布设地下水监测点不少于3个。 垂直于地下水流向在工业园区两侧10200m范围内各布设监测点1个。 工业园区内部监测点要求1020个/100km2,若面积大于100km2时,每增加15km2监测点至少增加1个;工业园区监测点总数要求不少于3个。监测点的布

9、设宜位于主要污染源附近的地下水下游处,同类型污染源布设1个监测点为宜。 以浅层地下水监测为主,如浅层地下水已被污染且下游存在地下水水源地,则在园区内增加1个主开采层(园区周边以饮用水开采为主的含水层段)地下水的监测点。 4、工业园区外工业污染源及废弃场地 背景值监测井应布在地下水上游方向,工业污染区地理边界(厂区边界)外50m处布置1个监测点。第五章、监测井建设要求5.1监测井井径要求设计钻孔为直孔,孔径350mm,井壁管直径168mm,具体井径要求按照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初步设计执行。5.2监测井监测层位要求滤水管长度应等于监测目的层中含水层总厚度。对巨厚(大于30m)含水层可适当减少滤水管长

10、度,减少长度宜不超过含水层厚度的25%。在多层含水层组中,滤水管应安置在主要含水层部位。对于多层含水层地下水系统应实行分层监测。根据当地实际,可采用分层监测井组或一孔多井技术。有稳定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的多层(组)含水层系统,按层(组)分层监测。没有稳定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的含水层系统,根据岩性特征,可按一定间隔设置分层监测层。5.3钻探工艺要求采用回转正循环钻进法取芯时,粘性土和完整基岩平均采取率应大于70%,单层不少于60%;砂性土、疏松砂砾岩、基岩强烈风化带、破碎带平均采取率应大于40%,单层不少于30%。无岩芯间隔,宜不超过3m。对取芯特别困难的巨厚(大于30m)卵砾石层、流沙层、

11、溶洞充填物和基岩强烈风化带、破碎带,无岩芯间隔,宜不超过5m,个别不超过8m。当采用物探测井验证时,采取率可以放宽。采取率的计算应以实际钻进岩层为准,无充填的溶洞、废矿坑及允许不取芯孔段的进尺,不参与计算;凡从取粉管内捞取的岩粉,不得放入岩芯内计算。采用反循环钻进连续取芯法钻进时,要及时对地面接收的岩土样进行地层描述与编录,按钻孔设计要求留取缩样,并按要求进行测井。为提高岩芯采取率,岩芯管长度原则上不超过4m,严禁超管钻进。软、流缩地层采用钢丝钻头、阀式钻头钻进,提高岩芯采取率。在供水水源地及其他敏感地段钻探施工,宜采用套管护壁钻进工艺减少井液漏失。井液中不得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综合试验钻孔取芯

12、间隔不小于3m,取样按初步设计严格采取。同一地质时代地层应至少采集1个岩土样。松散层每个岩土样采集量不少于1kg,基岩岩芯采取率应不低于50%,保证探井揭露的各层土层。记录各岩土样的采集深度,进行编号,并现场填写“岩土样采集单”。岩土样应密封、妥善保存,并根据规范要求定名。钻孔孔斜不应大于1度/100m。松散层孔壁与管壁的环状间隙不小于100mm,下管时应设扶正器,保证井管位于孔中心。5.4简易水文观测在监测井土建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内容有:初见静止水位、静止水位、恢复水位、孔内水位变化、循环液温度变化、循环液消耗漏失、自流、钻具放空及其他异常观象,并形成纸质材料汇总到原始资料

13、中。5.5监测井钻探终孔要求当目标含水层(组)为厚度不大于30m的潜水含水层时,应凿穿整个含水层(组);含水层(组)厚度大于30m时,应凿至多年最低水位以下10m处方可终孔。当目标含水层(组)为厚度不大于10m的承压含水层时,应凿穿整个含水层(组);含水层(组)厚度大于10m时,应凿至该含水层(组)顶板以下不小于10m处方可终孔。5.6井管过滤器要求当地下水监测目标含水层为松散岩层孔隙水,过滤器所处位置的含水层岩性为中粗砂、砾石、卵石时,采用骨架过滤器或缠丝过滤器;过滤器所处位置的含水层岩性为细砂、粉细砂时,采用填砾过滤器。当地下水监测目标含水层为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时,过滤器采用骨架过滤器或缠

14、丝过滤器,若岩层稳定可不安装过滤器。(1)当地下水监测目标含水层为松散岩层孔隙水,过滤器所处位置的含水层岩性为中粗砂、砾石、卵石时,宜采用骨架过滤器或缠丝过滤器;抽水孔过滤器骨架管孔隙率,应大于15。过滤器所处位置的含水层岩性为细砂、粉细砂时,宜采用填砾过滤器。钢管开孔率为2530%(开孔率为井管开孔面积与相应的井管表面积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过滤器包网网眼、缠丝缝隙尺寸由含水层的相对密度来确定,具体见下表。非填砾过滤器进水缝隙尺寸表过滤器类型网眼、缝隙尺寸(mm)含水层不均匀系数12含水层不均匀系数12缠丝过滤器(1.251.5)d50(1. 52.0)d50包网过滤器(1. 52.0)d

15、50(2.02.5)d50注:1.细沙取较小值,粗砂取较大值。 2. d50为含水层筛分颗粒组成中,过筛质量累积为50%时的较大颗粒直径。(2)当含水层为粒径小于0.05mm粉土或粘性土时,应采用填砾过滤器,填砾尺寸根据含水介质粒度确定如下:a)当砂土类含水层的1 小于10 时,填砾过滤器的滤料规格,宜采用下式计算: D5O(68)d5O。b)当碎石土类含水层的d20 小于2mm 时,填砾过滤器的滤料规格,宜采用下式计算: D5O(68)d20 c)当碎石土类含水层的d20 大于或等于2mm 时,应充填粒径1020mm 的滤料。d)填砾过滤器滤料的2 值应小于或等于2。滤料的不均匀系数,即2 = D60 / D10 e)d10 、d20、 d60为含水层土试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