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中外电力发展比较及其启示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3551330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中外电力发展比较及其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编》中外电力发展比较及其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编》中外电力发展比较及其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编》中外电力发展比较及其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编》中外电力发展比较及其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中外电力发展比较及其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中外电力发展比较及其启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电力发展比较及启示2009-12-03中国报告咨询网 中外电力用电水平、结构与电价比较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2007年的人均用电量水平相当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20世纪50年代末期、日本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韩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2006年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的人均用电量分别为13515、8220、8063、6192千瓦时,分别是我国2007年人均用电量的5.5倍、3.3倍、3.3倍、2.5倍。据国际能源署历年统计,2006年美国人均用电量为13515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量为4508千瓦时,人均发电装机容量3.28千瓦;其工业用电占29.5%,商业用电占29.2%,

2、居民生活用电占33%。作为发达国家,美国用电结构变化不大。1973年-2006年是日本经历了工业化进程的后期、完成工业化进程及步人发达国家的时期。2006年日本人均用电量8220千瓦时,是1973年的2.11倍;人均生活用电量为2188千瓦时,是1973年的3倍;人均发电装机容量是2.18千瓦;其工业用电占35.5%,商业用电占36.3%,居民生活用电占28.1%。在这期间,工业用电比重明显回落,而商业和居民用电比重不断上升,这也是工业化进程中对电力需求的特点。2006年德国人均用电量7175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量1718千瓦时,人均发电装机容量1.6千瓦,其工业用电占48.4%,商业用电占2

3、4%,居民生活用电26.1%。从用电结构来看,在工业化发展时期,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用电量大幅增加,工业用电比重不断上升;当工业化完成以后,工业发展增速降低,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从而使工业(第二产业)用电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生活用电比重会不断上升。据统计: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完成时,其人均用电量约4500-5000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比重低于65%,第三产业用电比重高于18%,生活用电比重为20%左右,人均生活用电量为900千瓦时左右,人均发电装机1千瓦左右。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我国人均用电水平还很低:2008年人均用电量2589千瓦时,人均占用发电装机容量仅为0.6千

4、瓦;我国第二产业用电比重为76.49%,第三产业为9.78%,生活用电比重为11%。由此可见,我国人均用电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与完成其工业化进程国家的人均用电指标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 从电价水平看,我国电价总水平依然偏低(见图2)。据不完全统计,与国际上一些国家相比,2007年,我国平均销售电价折合美元为每千瓦时0.071美元,巴西为每千瓦时0.13美元,美国为每千瓦时0.089美元,韩国为每千瓦时0.08美元。我国工业电价接近世界中等水平。2007年,我国平均工业电价折合美元为每千瓦时0.074美元,美国、日本、巴西、俄罗斯等39个国家和地区平均为每千瓦时0.105

5、美元,我国平均工业电价仅为上述国家和地区平均值的70%,处于倒数第十位。我国居民电价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7年,我国居民电价折合美元为每千瓦时0.064美元,美国、日本、巴西、俄罗斯等39个国家和地区平均为每千瓦时0.155美元,我国居民电价仅为上述国家和地区平均值的70%,处于倒数第三位,销售电价尤其是居民电价偏低,与工业电价形成了倒挂现象,价格信号扭曲,既不公平,对整个电力工业运行也不经济,不利于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资源;上网电价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7年,我国上网电价折合美元为每千瓦时0.049美元,美国、澳大利亚、挪威、新西兰、丹麦、印度等国家的平均上网电价为0.041元,我国

6、上网电价为上述国家平均值的120%(见图2),输配电价偏低。2007年,我国输配电价(含线损)折合美元为每千瓦时0.022美元,占销售电价比例为31%,低于美国(44%)、英国(49%)、法国(38%)、巴西(57%)的水平,与韩国(27%)相当。中美两国发电情况比较中美两国是世界上电力工业规模最大的两个国家,也是发电装机和发电量最多的两个国家,对两国电力工业的规模、发展水平、技术经济指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于了解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制定电力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比较采用美国2006年数据,中国2008年数据。)。中美两国发电装机容量比较中国装机总容量已接近美国,但人均装机容量约为美国

7、的五分之一。中国2008年的发电装机容量7.93亿千瓦,美国2006年为9.8622亿千瓦,中国是美国的80.38%。人均装机容量中国为0.60千瓦人,美国为3.28千瓦人,中国是美国的18.3%。但从发展速度上看,2008年中国装机容量增长了10.37%,2006年美国只增长了0.84%。中美两国的风电都是各类装机中增长最快的,2008年中国风电装机增长了99.76%,美国增长了13.71%。中国的火电装机(主要是燃煤机组)增长了8.41%,而美国的火电机组中燃煤和燃油机组容量都略有减少,只有燃气机组略有增长。 中国装机结构燃煤机组比例过高。中国发电装机以煤电为主,火电装机容量60286万千

8、瓦(主要是煤电,另有少量燃油,燃气机组),占总量的76.05%,而美国煤电装机为31296万千瓦,只占总容量的31.7%,中国是美国燃煤机组容量的192.6%。 美国天然气机组比例高、燃油机组比例低。美国燃油发电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5.9%,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中是比较低的;美国天然气发电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39.4%,在发达国家中又是比较高的,这和美国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国内天然气管道系统较完善密切相关。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其粉尘、S02的排放几乎为零,C02的排放为燃煤的60%;燃用天然气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效率可达到58%以上,比先进的燃煤发电方式高15个百分点;而且具有运行灵活、节约土地和水

9、资源等优点,但是,天然气发电应与国家的总体能源利用战略相结合。美国水力资源已得到充分开发,其水电机组容量几乎已停止增长。美国的水电机组容量占其总装机容量的7.9%,约为中国水电装机的60%。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20.9%。水力资源丰富是中国能源的一大优势。美国核电装机容量是中国的15倍左右,占其总装机容量的10.2%。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只占总容量的1%左右,发展潜力巨大。中美两国发电量比较2008年中国的发电量是3.451万亿千瓦时,是美国2006年发电量(3.7274万亿千瓦时)的92.58%。但2008年的人均年发电量,中国(2598千瓦时人)仅相当于美国(12424千瓦时人)的2

10、0.91%(约15)。 中国煤电发电量的比例最高,2008年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1.22%,其次为水电,占16.39%,核电占2.31%。美国的煤电发电量比例也占第一位,占美国2006年发电量的51.8%,其次为核电,占21.1%,占第三位的是天然气发电,占16.5%,水电占7.7%。煤炭在两国电力工业中都具有重要地位。从1995年起,中国发电量中煤电所占比例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80%上升到2008年的81.22%,大大高于美国的51.8%,也高于美国全部化石燃料的发电量比例(69.6%)。这是造成中国电力工业污染物排放量高的重要原因。美国的煤电发电量在2005年出现高峰后开

11、始下降,水电发电量则从1998年的高峰(3178.67亿千瓦时)下降到2006年的2852.07亿千瓦时。相反,美国除水电外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天然气和核能发电量都一直呈增长态势。 中美两国燃煤机组主要技术指标比较中国燃煤机组的技术经济指标是逐年改善的,2008年供电煤耗为345克标煤千瓦时,是近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中国燃煤发电机组的供电煤耗水平从2004年起已赶上美国,2006年则已比美国低10克标煤千瓦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今后中国的供电煤耗还会进一步下降,而美国的供电煤耗多年来处子稳定水平,中国的优势还将进一步扩大。 二氧化硫控制水平比较2008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2万吨

12、,同比下降5.95%,其中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1050万吨;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比例由2006年的48.6%下降到45.2%;二氧化硫排放绩效值由2007年的4.4克千瓦时下降到3.8克千瓦时,降低0.6克千瓦时,预计到2010年,全国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将控制在862万吨左右(国家要求电力控制在951.7万吨),电力二氧化硫排放绩效值将下降到2.7克千瓦时。2006年,美国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约952.4万吨,同比下降7.9%;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7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绩效值为4.8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3克千瓦时。美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排放绩效值

13、已基本保持稳定。中外电力发展比较的启示国际电力比较不能单纯从一些表面上的数据进行简单比较,因为各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结构不同、消费观念不同、国土面积等自然条件不同,但是,通过对数据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启示:应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确定电力结构。从各国的能源结构来看,相互间差别很大,我国、美国、德国等都是火电占绝对优势,在火电中煤电占绝对优势,法国是核电占绝对优势,挪威几乎全是水电,而日本的能源结构则以石油为主。因此,在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合理电力结构,只有适合于不同国家的合理电力结构。而合理的电力结构,必须是立足于能源安全、经济、环保的综合平衡之上。我国以煤为

14、主的电力结构不仅从长期的实践看、一次能源的结构看和满足工业化道路发展需求看,总体上合理的。提高煤炭转换为电力的比重是各国的共识,也是煤炭作为能源利用的优选方式。发达国家的煤炭主要用来发电,约占煤炭产量或者用量的90%以上,而我国占60%以内,除了化工、焦炭行业以外,大量煤炭是作为直接燃烧利用如工业锅炉和民用,使得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控制效果差。提高煤炭转化为电力的比重仍然是我国煤炭作为能源利用的方向。电气化指标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人均用电水平虽然已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相当,但与工业化国家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在未来十几年,电力工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

15、必然要求,也是电力工业改善电力结构,提供安全、清洁、经济电力发展的最佳时机。我国电价总水平仍然偏低,且电价结构不合理。工业电价接近世界中等水平,居民电价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上网电价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输配电价偏低。我国电价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区分发电、输电、配电与售电等不同环节的不同形态与属性,建立起有利于优化配置资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我国电力整体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电力工业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的建设,尤其是最近十年来的建设,不仅从总量上位于世界第二,而且整体技术水平(用技术经济指标如煤耗指标来衡量)已经达到世界电力行业的先进水平,大型超临界机组、大型GFB机组、空冷机组等的应用居世界前列,大型水电机组、特高压输电技术与装备世界领先,追平或超越之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发展,成为摆在我国电力行业面前的重要任务。 我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尤其是烟尘、二氧化硫的控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电力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上与美国基本持平,单位燃煤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已优于美国,但是如何经济地控制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如何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全社会控制污染的成本最低,我们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任重道远。由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电力结构,电力温室气体的排放比例很大,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性、历史性的难题而言,我国电力行业面临着巨大而长期的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