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8)

上传人:双*** 文档编号:133548741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8)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8)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8)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8)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8)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18小猴子下山主备人时间课标依据1.针对低年级孩子认知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2.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教学目标1. 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3. 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4. 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

2、始有终。教学重点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字卡、课件安全提示乘坐车辆时,不要把身体探出窗外。语文教案 教学设计 批注第一课时一、激趣引题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猴子、小猴子)(板书“小猴子”)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齐读课题 18小猴子下山。(板书“下山”)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4. 学习“猴”字。提示:猴子是

3、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是“姓侯”的“侯”。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把你圈画出的生字词各拼读两遍。2.小老师领读词语,并指出易错音,其他同学跟读。3.(检查标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认真听为他们纠错,一边找一找小猴子先后经过了哪些地方?4.示图: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1)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2)量词训练。教学:块。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

4、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与“颗”区别,“颗”用在小小的、圆圆的、颗粒状的东西。)三、品读理解(一)学习第1自然段(掰玉米)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了什么?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2.他看见了什么?(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认识多音字“结”)3.小猴子非常高兴。“非常”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4.小猴做了什么?(理解“掰、扛”两个动词)(“掰”的意思: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掰手

5、腕”)(“往”与“住”比较)(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掰:用双手把一物分成两份)(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4.指导朗读。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自由带动作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第二句。指名读。一起读。(二)回顾所学,小结学法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我们是这么学的?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1)画一画:小猴子看到什么?做了什么?(2)演一演:理解小猴子的动作。(3)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学习写字(非、常、空)1、

6、组词。2、笔顺、结构。(“非”的笔画顺序)3、观察占格。非:两竖有长短,左竖稍短。横画之间间隔均匀,稍有长短之别。左三横间隔稍密,右三横间隔稍疏。常:小字头收紧,秃宝盖舒展。“口”小扁。“巾”略宽,上下重心对正。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5、练习写。6、展示评议。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词语。2、复习第1段内容。3、复习第一段学习方法。二、同桌合作、品读理解 1、同桌合作学习第2、3、4段: 自学提示:(1)画一画:小猴子看到什么?做了什么?(2)演一演:理解小猴子的动作。(3)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小组汇报(一个汇报第一小题,一个汇报第2小题,两个都有感情读一读),其他组补充或者

7、与他们组进行朗读pk。(1)汇报第2段:识记“满”并组词。 表演“扔、摘”(2)汇报第3段: 表演“捧”识记“瓜”,书写“瓜”: 一笔平撇,二笔竖撇,竖提收笔高于撇的收笔,捺起笔在竖提起笔处的下方,不与撇相连。(3)汇报第4段: 表演“抱”,为什么西瓜是抱着,桃子是捧着? “蹦蹦跳跳”和“追”3、小猴子下山走了这么远的路,他找到吃的了吗?(齐读最后一段,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1)同学们,小猴子下山来,它掰到过又大又多的玉米,摘到过又大又红的桃子,摘到过又大又圆的西瓜,追过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这次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8、小猴子做事目标不明确、三心二意、有始无终)(2)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说自己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呢。如果有,今后你准备怎样做?4、故事连连串游戏:没人看图讲一幅图的内容,大家一起把故事讲完整。5、出示课文中“又又”式词语。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1)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苹果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2)拓展运用。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三、学习写字(往、进)1、组词。2、笔顺、结构。3、观察占格。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5、练习写。6、展示评议。四、课堂小结五、板书设计 18 小猴子下山 玉米 桃子 西瓜 兔子 空手 目标明确 有始有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