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2)

上传人:双*** 文档编号:133548730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锤子一无所获。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故事内容;本文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教学时可以把文体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词句学习主要是注意

2、体会不同的词表示不同的动作,教学时可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来理解,会用“掰、扛、扔”等动词说话中。在本文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又又”的词语形式并积累运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撮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作出简单的推断。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快两个学期的学习,学习了一些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但他们在认知方面比较直观,注意力还不是很集中,学生对猴子的接触又少,对猴子的动作想象也有一定的难度,因而需要创设情境,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和生动形象的动画课件去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2.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3.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难点: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4、、多媒体教学课件、玉米、桃子、西瓜图片及实物。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客人,大家想知道它是谁吗?只要你们能把这些词语准确地读出来,它就会出来跟你们见面了。 2.出示词语:掰下 扛着 扔了 摘下 又大又多 又大又红 又大又圆 蹦蹦跳跳 (1)学生齐读词语。 (2)分组认读词语。3.课件出示猴子图说:“你们看,它是谁?”(小猴子)然后揭示课题小猴子下山4. 质疑导入:小猴子下山去到了那些地方,看见了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找找答案吧。【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再通过课件展示猴子图片,紧紧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激

5、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猴子下山去到了那些地方,看见了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抽生汇报,(玉米地 玉米、桃树下 桃子、西瓜地 西瓜、小兔子 )然后课件演示小猴子下山的情景。【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课文,看动画小猴子下山的情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为学生走进课本,创造了情感的体验。 三、学习课文,积累词语。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小猴子首先去到了什么地方?(玉米地)出示课文插图一,指导学生看图说话:谁在哪里干什么?2.课文是怎样写小猴子掰玉米的?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数一数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3.抽生汇报后,课件出示动画标出、两句话。请一二组同学读第一句,三四组同

6、学读第二句。说说小猴子下山走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4.指名学生交流,明确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5.小猴子看见玉米结的又大又多,它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动词:“掰”和“扛”。(教师示范做“掰”和“扛”的动作。)6.指导朗读第二句。(我们学学小猴子掰玉米,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 7.小猴子摘了这么大的玉米,心情怎样?(高兴)8.指导用高兴的语气朗读第一自然段。9.小结:小猴子走到( ),看见( ),就( )了一个。【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看图写话做下铺垫。通过实物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掰和扛”把抽象的变为直观的,形象生动,既能吸引学生

7、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容易接受理解。(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过渡:小猴子扛着玉米,又走到哪里呢?我们快点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吧。2.抽生说说小猴子走到了哪里?(桃树下),看见了什么?(又大又红的桃子)?它是怎么做的?(扔、摘)3.小猴子是怎么扔玉米和摘桃子的呢?指名学生做动作理解词语“扔”、“摘”,并练习用“扔”、“摘”说一句话。 4.小猴子摘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心情怎样?(高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5.小结:小猴子走到( ),看见( ),就(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让学生图文结合,动作演示,并练习说话。这样,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深了对这些词的理解运用。 (三)学习课文第

8、三自然段。引导:刚才我们用读课文,找出小猴子的动作词语,再有感情的读一读的方法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现在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 ),看见( ),就去( )。 2.抽生汇报学习情况。 (1)小猴子看见满地的西瓜长得怎样?(又大又圆)你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课件出示又( )又( )进行积累。(2)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情怎样?(高兴)课件出示:“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指导朗读这句话,理解“非常”并用“非常”练习说话。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过度:小猴子抱着大西瓜往回走,它又看

9、到了什么呢?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小猴子看见了谁?(小兔子)小兔子长得怎么样?(蹦蹦跳跳,非常可爱)积累像蹦蹦跳跳这样的“AABB”式的词语。3.小猴子看见小兔子,它就怎么做的?(扔西瓜追兔子)。【设计意图】课文的主要段落内容,结构都是差不多的。通过引导总结前面两段的学习方法,进行学法迁移,举一反三,自主学习三、四自然段,充分运用自主互助的学习模式,体现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1.你觉得小猴子最后追到小兔子吗?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段。2.小组讨论交流:“小猴子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去呢?”3.汇报点拨。(做事三心二意)【设计意图】通过重点学习、方法指导、自主学习、交

10、流启发、情境练习表达等,实现阅读表达与思想教育共同成长。四、巩固动词学习,情景表演。1.过渡:这篇故事中对小猴子的描写生动有趣,课文用很多的词语描写了小猴子的动作,我们来读一读(掰、扛、扔、摘、捧、抱、追)。2.师表演动作,生猜是哪个词;师说词语,生表演动作。3.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戴上小猴子和小兔子头饰,师摆放好玉米、桃子、西瓜。),师生共同评议。4.师适当指导:注意表演好小猴的动作。【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动作词语、师生互动表演、练习表演复述故事、展示评议,这样做能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让学生在快乐表演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使教学内容得到申华。 五、全文总结。学习了这篇课文

11、,我们要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不能像小猴子那样,做事三心二意的,那样就会一事无成。教学板书: 小猴子下山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桃子又大又红摘捧扔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回家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教学反思: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要一心一意的道理。本课的语言结构相似,教学中由扶到放,培养自学能力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点。通过“小猴子走到(),他看见(),非常高兴,就()。”的句式反复让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来说完整,从而为他们说一个完整的故事做铺垫。在学习中,还不断总结、提醒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迁移运用,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积累“又()又()”和“AABB”式的词语等。通过做动作,让学生理解“掰”、“扛”、“扔”“摘”并练习说话,再通过朗读演示小猴子的动作、神态,体会小猴子高兴的心情,既落实了双基训练,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