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管理制度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33546874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管理制度(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管理制度总 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改善生活环境,遵循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厦门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生活垃圾,是指单位和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第三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原则。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措施,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协调机制,保障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人员配置、设施建设运营的资金投入,落实生活垃

2、圾分类管理目标。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促进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产业化发展,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社会服务体系,提高生活垃圾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第五条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专项规划以及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拟定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和管理目标,以及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考核和监督。区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培训、考核和监督。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机构负责生活垃圾分类的具体工作。第六条商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可回收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进行监督管理。

3、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有害垃圾的运输、处理等进行监督管理。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指导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将建设工程配套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规范中的有关内容纳入建设项目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规划设置要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将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纳入本市中学、小学、幼儿园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环境教育内容,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培养生活垃圾分类习惯。交通运输、港口、旅游、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督促相关单位在其服务和管理的范围内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和督导工作。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本办法的规定,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工作

4、。第七条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在区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负责组织本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居(村)民委员会应当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指导工作,协助组织辖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所在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动员小区居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督促小区保洁人员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第八条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的规定,减少生活垃圾产生,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履行生活垃圾产生者的责任。第九条鼓励和支持生活垃圾处理科技创新,促进生活垃圾处理先进技术、工艺的研究开发和转化应用,提高生活垃圾处理的科技水平。分类投放第十条本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

5、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具体按照以下标准分类:可回收物,是指废弃的纸张、塑料、金属、纺织物、电器电子产品、玻璃等可资源化利用的物质;厨余垃圾,是指废弃的剩菜、剩饭、蛋壳、瓜果皮核、茶渣、骨头等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易腐性垃圾;有害垃圾,是指废弃的充电电池、扣式电池、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温度计、血压计、药品、杀虫剂、胶片及相纸等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市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生活垃圾管理实际,提出生活垃圾分类标准调整方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布。市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商务、环境保

6、护等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目录并向社会公布,编制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指导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第十一条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用符合要求的垃圾袋或者容器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不得随意抛弃、倾倒、堆放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应当符合以下规定:可回收物投放至可回收物收集容器;厨余垃圾滤出水分后投放至厨余垃圾收集容器,不得混入贝壳类、木竹类、废餐具等不利于后期处理的杂质;有害垃圾投放至有害垃圾收集容器或者交给有资质的有害垃圾处理企业;其他垃圾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体积大、整体性强或者需要拆分再处理的家具、家电等大件垃圾,应当预约或者委托物业服务企业预约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或者环境

7、卫生作业服务单位上门收集搬运。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或者环境卫生作业服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公布预约电话和收费标准。第十二条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以下简称管理责任人)制度。实行物业管理的区域,物业服务企业为管理责任人。物业服务合同对管理责任人的责任归属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区域,管理责任人按照下列规定确定: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自行管理的办公或者生产经营场所,本单位为管理责任人;业主自行管理物业的住宅区,业主或者业主委员会为管理责任人;住宿、娱乐、商场、商铺、集贸市场、展览展销等经营场所,经营管理单位为管理责任人;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公交场站、地铁站、港

8、口码头、文化体育场所、公园、旅游景(区)点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为管理责任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施工单位为管理责任人;城市道路、公路、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清扫保洁单位为管理责任人。按照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不能确定管理责任人的,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确定管理责任人。业主、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时,应当约定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要求。实行清扫保洁卫生外包的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要求纳入清扫保洁服务合同,并监督实施。第十三条管理责任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按照本办法规定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或者垃圾分类收集点,并保持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齐全、完好、整洁;明确不同

9、种类生活垃圾的投放时间、地点;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进行宣传、指导,对不符合分类投放要求的行为予以劝告、制止;及时制止翻拣、混合已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的行为;将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到垃圾收集点、清洁楼或者交由有资质的单位收集;指导、督促保洁人员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工作,处理保洁人员反映的有关问题;按照规定及时报送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相关数据。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与管理责任人签订责任书。旅行社在本市组织、接待旅游者游览的,应当履行第一款第三项职责。第十四条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公共场所管理单位等公共机构以及学校、国有企业,应当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公共机构

10、以及学校、国有企业应当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主体责任,完善本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明确内部管理岗位和职责,建立垃圾分类督导员以及志愿者队伍,督促其所在区域内的物业服务企业落实管理责任人职责。第十五条管理责任人发现生活垃圾投放不符合分类标准的,应当要求投放人按照规定重新分拣后再行投放;投放人不重新分拣的,管理责任人应当报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并同时告知主管部门。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发现收集、运输的责任区域交付的生活垃圾不符合分类标准的,应当及时告知该区域管理责任人,要求其按照规定重新分拣;管理责任人不重新分拣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应当报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并同时告知主管部门。生活垃圾

11、处理单位在接收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交付的生活垃圾时,发现不符合分类标准的,应当要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按照规定重新分拣;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不重新分拣的,生活垃圾处理单位应当报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并同时告知主管部门。对公共机构以及企业生活垃圾投放不符合分类标准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可以拒绝接收。第十六条园林绿化养护过程中产生的枝条、树叶、枯树等垃圾,应当进行资源化利用,不得混入生活垃圾投放。医疗垃圾、建筑垃圾等不得混入生活垃圾投放。分类收集、运输与处理第十七条市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本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规范,并向社会公布。前款规定的设置规范应当包括收集容器的类别、规

12、格、标志色、标识以及设置要求等内容。第十八条住宅区,以及单位的办公和生产经营场所应当设置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收集容器。其他公共场所应当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两类收集容器,但厨余垃圾产生量较多的公共场所,应当增加设置厨余垃圾收集容器。住宅区应当设置有害垃圾固定回收点或者专门容器分类收集,独立储存。第十九条生活垃圾应当分类收集,禁止将已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定期收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应当在分类投放后及时收集转运,日产日清。第二十条从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按照生活垃圾收集量、分类方法、作业时间等,配备收集设备以

13、及符合要求的人员;按时分类收集生活垃圾至规定场所,不得混装混运、随意倾倒、丢弃、遗撒、堆放;收集车辆保持密闭、完好和整洁;清理作业场地,保持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和周边环境干净整洁;建立管理台账,记录生活垃圾来源、种类、数量、去向等,并向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机构报告;国家、省和本市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其他规定。第二十一条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应当分类运输,禁止将已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混合运输。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指导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工作,支持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安全、高效、有序进行。可回收物依法由运输单位或者再生资源回收单位运输。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按照市、区主管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和要求,运输至规定场所。

14、有害垃圾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运输至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贮存点。第二十二条从事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的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经过转运站转运的生活垃圾,应当密闭存放、及时转运,存放时间最长不超过二十四小时;制定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应急预案,报区主管部门备案;按照要求设置车载在线监测系统,并将信息传输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信息系统。第二十三条生活垃圾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分类处理。可回收物应当进行分拣,由再生资源利用企业进行利用处理,促进再生产品直接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厨余垃圾应当通过生物处理技术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者其他无害化方式处理。其他垃圾可以采取分拣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第二十四条市、区人民

15、政府应当完善有害垃圾处理设施,建立健全非工业源有害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分类收集后的有害垃圾应当按照国家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贮存。收集、运输、处理过程中,有关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市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委托专业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单位的运行情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二十五条从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按照规定配置处理设施以及合格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建立处理台账,记录每日生活垃圾的运输单位、种类、数量,并按照规定报送数据、报表等;按照规定处理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粉尘等,定期进行水、气、噪声、土壤等环境影响监测,防止污染周边环境;制定应急预案,应对设施故障、事故等突发事件;按照要求建设在线监测系统,并将信息传输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信息系统;国家、省和本市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其他规定。第二十六条市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管理规范。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或者高于国家有关标准、技术规范。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所采用的技术、设备、材料,应当符合或者高于国家标准。促进措施第二十七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机制,制定激励措施,引导、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