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瓦房店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化学 针对性练习题2(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543207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化学 针对性练习题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化学 针对性练习题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化学 针对性练习题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化学 针对性练习题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化学 针对性练习题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化学 针对性练习题2(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瓦房店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化学 针对性练习题2(无答案)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瓦房店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化学 针对性练习题2(无答案) 新人教版1、下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其中正确的是2、碳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60 CaCO3 CO CH4 A B C 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不相等。B某KNO3溶液在室温下蒸发5g水析出ag晶体,再蒸发5g水又析出bg晶体,则a与b一定相等。C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含溶质a克,再加入a克NaOH固体,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原溶液的2倍。D将a克NaOH溶液加入a克的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原溶液的一半。4、20时,NaCl溶解于

2、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5、200C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见下表NaClKClNH4ClKNO336.0g34.0g37.2g31.6g现有该四种物质各50g,分别配制20的饱和溶液,所得饱和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NaCl B、KCl C、NH4Cl D 、KNO36、现有一杯40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饱和,且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B恒温蒸发部分水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7、在FeO 、Fe2O3 、Fe3O4

3、 三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A. 6:9:8 B.12:8:9 C.2:3:6 D. 1:3:4 8、写出化学实验中水的三种用途: ; ; 。9、现有白纸,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A)、5%的H2SO4溶液(B)、5%的紫色石蕊溶液(C),试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填序号,下同) 画上花,再蘸 画上叶,将白纸挂上墙,用 向纸上喷洒即可。实验的化学原理是 。10、通过学习化学肥料的有关知识,我们知道铵盐是氮肥中的一类。请你写出一种铵盐的化学式 ,请你用简单的化学方法来鉴别某种化肥是铵盐氮肥 。11、某气体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常见

4、的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请写出该气体各种可能的组成情况:_ _。12、测定一包铜粉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中铜粉的含量。提供的药品有锌粒和稀硫酸,实验仪器自选,要求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加以测定。写出实验方案。13、为了探究氨气(NH3)的某些性质,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下图中从左向右依次是他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氨水呈碱性,酚酞试液遇氨水显红色)(1)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可得出氨气的三点性质,分别是: ; ; ;(2)A操作中,导气管要尽量接近试管底部,其目的是 。14、在右图的装置中,当两种溶液发生反应后,天平不再保持平衡,指针向右偏转。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5、,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反应物不变,要使天平在反应后仍然保持平衡,你认为对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15、小可同学在学习了近一年的初中化学后,总结了一些说法,判断这些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在右边空白栏打“”;若错误,用溶质的化学式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证明。说 法溶质的化学式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是所有的溶液都是无色的只有碱溶液才显碱性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所有复分解反应只能生成一种沉淀1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用生石灰制取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将少量生石灰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后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请你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

6、完成以下探究:【提出问题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1】甲同学:只有CaCO3 乙同学:CaCO3,Ca(OH)2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的Ca(OH)2理由是 。【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别进行了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自己的猜想正确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振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自己的猜想正确【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结合甲、乙两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乙同学的猜想正确,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提出问题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

7、与假设2】丙同学:NaOH,Na2CO3 丁同学:NaOH,Ca(OH)2 戊同学:NaOH【表达与交流】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丁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 。该小组同学向溶液B中继续滴加 (填化学式)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再将滤液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得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17、课堂上,老师为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测定一包铜粉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中铜粉的含量。提供的药品有锌粒和稀硫酸,实验仪器自选,要求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加以测定。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了下列两个实验方案:甲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再洗涤、干燥,称量所的固体的

8、质量。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粉末,放置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冷却后称量所的固体的质量。(1)甲同学的方案中,如果不对所的固体进行洗涤,而直接干燥,测定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请说明乙同学的测定原理。(3)请你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定该混合物中铜粉的含量,简述操作过程和要测量的数据18、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实验序号H2O2溶液浓度%H2O2溶液体积/mL温度MnO2的用量/g收集氧气的体积/mL反应所需的时间/s51200.1416.75151200.146.0430535249.2130555210.76(1)通过实验和对比可知,化学反

9、应速率与 有关;从实验 和 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19、把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和9.6 g B在一定条件下按下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消耗完时,可生成8.8 g D物质和5.4g E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纯净物 +A B D E(1)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_。(2)请判断A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元素_(3)试推断A物质的化学式_。20、实验小组研究盐酸和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所示的8个实验:(1)

10、试管中最后会形成 色的溶液,该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过程中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没有明显现象,要证明该试管中确实发生了中和反应,你的改进建议是 。(3)试管中的现象是 ;利用该反应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4)拓展:,要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硫酸有剩余,下列所给的药品中可以选择的的有 种。所给药品:酚酞试液、石蕊试液、稀盐酸、铁粉、铜粉、氧化铜粉末、大理石21、硫酸铜溶液常用于农业上制波尔多液。下图是用废铜料(铁、铜混合物)来生产硫酸铜的过程,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Cu+2H2SO4 (

11、浓) 加热 CuSO4+ SO2+2M。则M的化学式为 ;对比途径I、,途径I的优点 。22、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从微观角度分析是因为 。23、一次趣味化学活动中,王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如右图所示。要求同学们进行探究:确认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溶液?【提出猜想】 王老师提示:这瓶无色溶液只能是下列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硫酸镁溶液 硫酸钠溶液 硫酸溶液 硫酸铵溶液【查阅资料】 常温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物质MgSO4Na2SO4(NH4)2SO4H2SO4溶解度35.1g19.5g75.4g与水任意比互溶(NH4)2SO4的水溶液显酸性(1)【实验探究】小明对王老师的提示进行了评价 ,原因是 。(2)为确定其它几种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同学继续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 溶液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成立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原溶液滴在pH试纸上,并跟标准比色卡对照溶液pH小于7猜想成立小雅对小明实验操作的结论评价是 ,理由是 ;(3)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认该溶液是硫酸铵溶液并完成实验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