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历史资料PDF.pdf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33543086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5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的历史资料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汉字的历史资料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汉字的历史资料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汉字的历史资料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的历史资料PDF.pdf(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 山 有 路 1 汉字的历史资料 中国文字 汉字的产生 有据可查的 是在约公元前 14 世纪的殷商 后期 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 即甲骨文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 表音字 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 十分生动 下面 是 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 汉字的历史资料 供大家参阅 汉字历史 发展 到了西周后期 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 特点 一是线条化 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 它们随实物 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 二是规范化 字形结构趋向整齐 逐渐离开 了图画的原形 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 改为小篆 小篆除了把大 篆的形体简化之外

2、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 几乎完全 脱离了图画文字 成为整齐和谐 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 字体 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 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 来是很不方便的 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 形的隶书 至汉代 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 大提高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 而后今草 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 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 随后 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 又称真书 在唐朝开始盛行 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 即由楷书变化而 书 山 有 路 2 来 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 它书写流畅 用笔灵活 据传是汉代 刘德升所制 传至今日

3、 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 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 汉字进一步 完善和发展 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 宋体印刷字体 印刷术发明后 刻字 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 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 后世称为宋体 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 肥 的仿颜体 柳体 瘦的仿欧体 虞体 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 已经 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 到了明代隆庆 万历年间 又从宋体演变为 笔画横细竖粗 字形方正的明体 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 竖划特别粗壮 字形扁扁的洪武体 像职官的衔牌 灯笼 告示 私 人的地界勒石 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 以后 一些刻书

4、工 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 特别是 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 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 它与篆 隶 真 草四体有所不同 别创一格 读起来清新悦目 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 用 成为 16 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 仍称宋体 也 叫铅字体 汉字历史 字体 在中国文字中 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 有着各自鲜明的 艺术特征 如篆书古朴典雅 隶书静中有动 富有装饰性 草书风驰电掣 结构紧凑 楷书工整秀丽 行书易识好写 实用性强 且风格多样 个性各 异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 书 山 有 路 3 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 它的演进历

5、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 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在文字设计中 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 及风采 运用巧妙 构思独到 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研究汉字 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汉字是怎样造出来的 即要解决汉字 的起源问题 在甲骨文发现之前 这个问题是难以解决的 因为要探讨 汉字的造字理论 必须建立在对大量汉字初形初义的考释之上 甲骨文 的发现 再参阅金文 陶文 石鼓文和简文等 许多汉字的初形得以重 见天日 这就为研究汉字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 权威性的材料 因此 可 以说 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 解决汉字怎样产生这一重大理论问题 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根据笔者对甲骨文的考释 我认为 甲骨文的每一个字都是象形的

6、 都是对某个事物形象化的描绘 其中一小部分仍保留着较强的图画性 绝大部分对形象的描摹已高度线条化了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每一个甲 骨文都是象形字 除了极少数例外 如商 周 鲁 君 唐等字所加之 口和一些指事字中的点 横不具有特定的形象意义外 字中的一笔一 画都是表示某种形象或某种形象之一部分的 甲骨文通过形象的手法反映的具体事物 来源于古人的社会生活 它包括古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经济的 宗教的 政治的 军事的 习俗的以及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等 先有古人的社会生活 尔后才有以此为依托而造出来的汉字 甲骨 文就是这样造出来的 如 先有结绳记事的习俗 后据此造出五与午字 书 山 有 路 4 先有刻

7、木为信的习俗 据此造出辛字 对字 先有去掉人之外肾使之成为奴隶的习俗 尔后有臣 宦等字 先有给幼儿文身使之得到一种巫术保佑其长大成人 后有人义的 民字 先有割牛耳歃杀血为盟 后有据此产生的未字 制字 先有滴漏计时 后有商字 庚字 先有杀首子祭神之俗 后有孟字 五 午象结绳形 辛 对象刻木之信形 臣 宦象睾丸形 民象以针 文面形 未 制象牛头形 商与庚象漏壶刻箭形 孟象子入盛水器皿中之 形 如此等等 不烦缕举 甲骨文是以具体的形象反映古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毋庸置 疑的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汉字是古人社会活动的符号记录 汉字是人文 的 一个个汉字就是一幅幅袖珍版的古代社会风俗画 汉字中包含着丰 富

8、的古代文化信息 破译了汉字 就可以复原古代社会 反过来说 只有 了解古代社会 才能破译汉字 遗憾的是 长期以来 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些道理 只是就字论字的 研究汉字 因而所得甚少 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 对汉字的研究要 进行方法上的革命 由传统的从文字到文字的文字解析 发展为从古人 的社会生活到文字的文化解析 只有这样 才能揭开汉字与汉字文化的 神秘面纱 真正领略到汉字的伟大与奇妙 书 山 有 路 5 汉字经过了 6000 多年的变化 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 甲金篆隶草楷行 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 汉字的产生 有据可查的

9、是在约公元前 14 世纪的殷商 后期 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 即甲骨文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 表音字 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 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 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 特点 一是线条化 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 它们随实物 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 二是规范化 字形结构趋向整齐 逐渐离开 了图画的原形 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 改为小篆 小篆除了把大 篆的形体简化之外 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 几乎完全 脱离了图画文字 成为整齐和谐 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 字体 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

10、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 来是很不方便的 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 形的隶书 至汉代 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 大提高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 而后今草 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 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 随后 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 又称真书 在唐朝开始盛行 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 即由楷书变化而 书 山 有 路 6 来 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 它书写流畅 用笔灵活 据传是汉代 刘德升所制 传至今日 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 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 汉字进一步 完善和发展 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 宋体印刷字体 印刷

11、术发明后 刻字 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 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 后世称为宋体 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 肥 的仿颜体 柳体 瘦的仿欧体 虞体 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 已经 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 到了明代隆庆 万历年间 又从宋体演变为 笔画横细竖粗 字形方正的明体 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 竖划特别粗壮 字形扁扁的洪武体 像职官的衔牌 灯笼 告示 私 人的地界勒石 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 以后 一些刻书工 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 特别是 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 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 它与篆 隶 真 草四体有所不同

12、 别创一格 读起来清新悦目 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 用 成为 16 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 仍称宋体 也 叫铅字体 在中国文字中 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 有着各自鲜明的 艺术特征 如篆书古朴典雅 隶书静中有动 富有装饰性 草书风驰电掣 结构紧凑 楷书工整秀丽 行书易识好写 实用性强 且风格多样 个性各 异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 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 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 书 山 有 路 7 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在文字设计中 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 及风采 运用巧妙 构思独到 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自秦始皇统一 中国文

13、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 各个时代的中 国文字都有着与众不同独特的民族 民风的内涵 中国的文字史里处 处深深地刻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勤劳 然而 现今有些人对本国文字了 解甚少 而对于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投入极大的热情 却依然是个半调 子 文字是国家的灵魂 为了了解祖国文字的变迁 祖国的历史 祖国的 灵魂 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 汉字历史 演变 中国文字的发展 经过秦统一中国后 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 整理 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 汉字的发展 大致可分为古文 篆书 隶书 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 其中 篆书又有大篆 小篆之分 隶书则有 秦隶 汉隶之别 由此可知 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 都是经过长期演 变逐渐形

14、成的 总体来说 楷书形成后 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 表一 表一 汉字书体的演变 1 甲骨文 秦统一文字前 中国的汉字 不论从字体 应用角度而言 还是混乱 的 古文广义而言 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 狭义的讲 指中 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 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 古文包含甲骨 文与金文 其中 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 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 在龟甲 兽骨上所留下 的文字 其内容多为卜辞 也有少数为记事辞 书 山 有 路 8 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 会意的造字原则 形声字只占 20 其文字有刀刻的 有的填满朱砂 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 因文字多为图 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 象形程度高

15、 且一字多体 笔画不定 这说明中国 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殷代图像金文 先秦称铜为金 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 文 又叫钟鼎文 彝器款识 与甲骨文相比 金文象形程度更高 显示了更 古的文字面貌 金文填实的写法 使形象生动逼真 浑厚自然 甲骨文是商代书写的俗体 金文才是正体 显示了正体多繁 俗体 趋简的印迹 如表二 表二 甲骨 金文对照表 甲骨文因多为刀刻在龟甲兽骨上 故其文字带有坚硬的笔法 如图 3 这种如刀刻的笔法 亦有被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上 如图 4 2 大篆 在中国文字史上 夏 商 周三代 就其对文字学的贡献而言 以史 籀为最 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 他别创新体 以趋简便 大篆又有籀

16、文 籀 篆 籀书 史书之称 因其为史籀所作 故世称籀文 大 篆散见于 说文解字 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 其中以周宣 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3 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 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 由大篆 简化而成 又名玉筋篆 因其具有笔力遒劲之意 小篆之形体结构规正 协调 笔势匀圆整齐 偏旁也作了改换归并 与大篆相比较无象形性 从 书 山 有 路 9 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 其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意义 4 隶书 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 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 平直的笔画 从无 角变成有 角 一般人认为隶书是指有波磔的 一横 一捺都拖着像刻刀一样的长长尾巴的隶书 这只是其中的一种 隶书主 要有秦隶和汉隶 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 汉隶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 通常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中的八分而言 图 6 八分是在秦隶之后 渐生波磔 隶书发展到八分 已经是姿致成 熟 隶书因其字较方正 厚实 故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 图 7 图 8 虽 为英文字母 但其有菱有角的字体 有隶书的 味道 5 楷书 楷书 又名真书 正书 今隶 如欧阳询 柳公权等碑帖之字 属之 包含了古隶之方正 八分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