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源县别斯托别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537588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新源县别斯托别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疆新源县别斯托别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疆新源县别斯托别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疆新源县别斯托别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疆新源县别斯托别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新源县别斯托别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新源县别斯托别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燃料及其利用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以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二、学情分析: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不同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对知识点理解偏差,特别是对“着

2、火点”问题的理解不透彻。有些学生认为在不改变条件的情况下,灭火可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这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因此我日常生活中用水灭火是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2、对“爆炸”的认识出错,有的同学认为“爆炸”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是错误的,常见的爆炸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化学变化引发温度的升高,使生成的气体物质急剧膨胀而引起的爆炸,这是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另一种是由地气体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因受热体积急剧膨胀而引发的爆炸,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气球爆炸等。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

3、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认识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认识化石燃料的重要意义及其燃烧对环境的影响4、认识要合理开采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2、通过讨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四、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2、灭火原理的实际应用 3、认识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难点:用灭火原

4、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五、教学方法指导1、以实验同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2、运用多媒体、插图及实例来说明化石燃料燃烧的利弊。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4、学生可自行探究其原因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燃烧及灭火的问题,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六、课时安排: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1课时课题二 燃料的合理开发及其利用 1课时单元测试及讲评 2课时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能通过观察“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分析归纳出燃烧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反推法得出灭火的原理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习重点】: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习难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学习过程】:一、自学展示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2、燃烧是可燃物与_发生的一种_、_的剧烈_。因此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3、根据燃烧的条件推出灭火的原理是_,_,_。4、常见的灭火器有_、_、_。二、合作学习:1、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实验7-1】(1)、我们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_,而红磷_,烧杯中的白磷_。(2)、对准烧杯底部的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气观察到_。【讨论】(1)、为什么薄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燃烧?说明燃

6、烧必须具备什么条件?(2) 、由本来在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 、综合上述讨论可以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结论:燃烧是可燃物与_发生的一种_、_的剧烈_。因此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2、小明拿一瓶汽油,打开瓶盖放在空气中,他发现,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其原因是( ) A 是液态物质 B 与氧气接触少C 具有挥发性 D温度低于着火点三、质疑导学: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小组交流】燃烧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如果发生了火灾,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结论;根据燃烧条件可以推出灭火的原理 可燃

7、物 _ 燃烧条件 氧气(或空气) _ 灭火原理 缺一不可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_ 只需其一 四、学习检测:1、 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杆着火点高C.火柴杆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杆接触的氧气少2、着火点是指可燃物燃烧所需的( )A 最低温度 B 最高温度 C 平均温度 D 熔化温度水可以使燃着的物体熄灭的原因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隔绝空气C、降低温度 D、降低温度和隔绝空气2、图书馆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 应使用的灭火器是 A.泡沫灭火器 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C.干粉灭火器D.以上三种灭火器均可3

8、、1987年,我国大兴安岭发生森林大火时,灭火总指挥部一面调集灭火人员灭火,一面又抽调人员开辟约50m宽的隔离带,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 ( )A 隔离可燃物 B 开辟道路,便于运输 C 使可燃物温度降低D 隔离着火区的空气4、实验室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_原理是_。白磷要保存在水中,其原因是_。 5、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大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1)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 。(2)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势烧得更旺。6、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从温度、着火点与空气接触三个方面

9、比较: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相同的是_;不同的是_;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相同的是_;不同的是_;(2)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3)试总结出物质燃烧的条件 、_、_。(4)向水中的白磷通如氧气能观察到什么现象?7、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煽风点火”“钻木取火”这四个成语。五、学后反思: 【板书设计】课题1燃烧和灭火练习题1.燃烧是指_与_发生的一种_、_的剧烈的_反应。2.灭火的原理:(1) _、(2) _、(3) _,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3.在_、_、_和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4.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

10、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并简要说明与燃烧的哪个条件相对应。(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3)釜底抽薪。 (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5. 毕业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右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再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6.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C.使水分解 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NQMPO温度/O2的

11、含量t7.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使人中毒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 D.碳氢化合物8. 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右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A.Q 点 B. N点C.P点 D. M点9.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10.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 )A.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C.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