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6 物质的溶解 单元2 碳及化合物 第5课时 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537584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6 物质的溶解 单元2 碳及化合物 第5课时 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6 物质的溶解 单元2 碳及化合物 第5课时 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6 物质的溶解 单元2 碳及化合物 第5课时 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6 物质的溶解 单元2 碳及化合物 第5课时 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6 物质的溶解 单元2 碳及化合物 第5课时 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6 物质的溶解 单元2 碳及化合物 第5课时 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6 物质的溶解 单元2 碳及化合物 第5课时 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6 物质的溶解 单元2 碳及化合物 第5课时 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通过CO2在自然界中参与碳循环的作用及过量CO2引起“温室效应”的介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回顾1.二氧化碳_溶于水,固体CO2叫做_,可以用作_。2.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是_,_且_。3.CO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_,化学表达式为_,该酸可以使_色的石蕊试液变_色。4.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二)阅读理解 阅读课本P100一P101内容,回答相关问题:1.绿色植物通过_作用吸收CO2,通过_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2.为了减慢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

2、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_: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3.“温室效应”的产生:大气中_、_、_等气体含量的不断上升,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发散,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上升。4.“温室效应”的严重后果主要表现在:(1)_;(2)_。5.防止“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是:(1)_;(2)_。6.CO2本身没有毒性,但CO2不能_。当空气中的CO2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_,进入一些可能会含有较高浓度的CO2的场所前应先做_试验。二 、合作探究。 设计一个简易可靠的实验方案,证明人呼出

3、的气体中CO2气体的含量高于空气中CO2气体的含量。方案一: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探究过程】1.先在集气瓶内装满水,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翻转过来,倒扣入水槽中。2.用弯导管伸入集气瓶内,用嘴向集气瓶内吹气,待有气泡向瓶外冒出时,在水下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集气瓶,并正放在桌面上待用,用此法收集两瓶气体。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实验现象】集气瓶内水面下降,最后瓶口冒出气泡。【探究结果及分析】当瓶口冒出气泡时,说明呼出气体已收集满。方案二:检验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探究过程】1.取一瓶呼出的气体,滴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2.取一瓶空气,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3.比

4、较两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实验现象】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现象,盛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石灰水变浑浊。检验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探究结果及分析】人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大于空气中CO2的含量。三、课堂练习。1. 右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 (任写一点);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 (任写一点);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 。2.下列关于CO2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我能

5、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 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3.利用化学知识可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环境,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洞前,要做灯火实验B.人体必需元素摄入量越多越有利于人体健康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臭味4.CO2占空气体积的0.03%,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C.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呼吸5.CO2对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下列对CO2利弊的描述不正确的

6、是( ) A.CO2可以用来做灭火剂、制冷剂 B.利用固体CO2可以进行人工降雨C.温室里施用CO2对植物生长不利 D.大气中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课后反思】第6课时 CO的性质与用途【学习目标】1.掌握CO的性质,了解CO的用途;2.通过CO还原CuO等实验的探究,进一步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归纳CO的性质,掌握科学探究实验的方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回顾1.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都由_和_组成,它们的分子构成_(填“相同”或“不同”),化学性质_(填“有差异”或“无差异”)2.木炭完全燃烧的化学表达式为_,木炭不完全燃烧的化学表达式为_。3.CO2中

7、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二)阅读理解 阅读课本P95P96内容,回答相关问题:1.CO的物质性质:CO是一种_气体,其密度比空气_,_溶于水。2.CO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反应现象为_,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2)还原性:CO还原CuO的现象为_,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CO还原Fe2O3的现象为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3)毒性:煤气中毒即_中毒,原因是CO很容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的与_结合,从而造成人体缺氧。二、合作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质研究探究行动一: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实验探

8、究过程实验现象探究结果及分析1.展示一瓶CO,观察颜色,状态,闻气味。2.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3.用火柴点燃,观察现象。4.再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1.CO无色无味,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2.用火柴点燃,只见蓝光一闪。3.再倒入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CO与O2反应生成CO2,CO有可燃性。反应的化学表达式探究活动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探究过程】1.在一瓶CO气体中倒入适量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2.用砂纸打磨铜丝后将铜丝绕成螺丝状;3.点燃酒精灯,将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灼烧至发黑;4.移开玻璃片,将烘热的铜丝伸入装CO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5.取出铜丝,倒入澄清石灰水,

9、盖上玻璃片,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6.用火柴点燃集气瓶中剩余CO。【实验现象】1铜在空气中灼热逐渐变为_色,伸入盛CO的集气瓶中,变为_。2.伸入铜丝前石灰水_浑浊,伸入铜丝后,澄清石灰水_浑浊。3.用火柴点燃,可见_。【探究结果及分析】CO在炽热条件下能与CuO反应生成Cu和CO2 ,说明CO有还原性。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_。三、课堂练习。1.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中C、CO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C.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D.反应导出的气体都有毒,需进行处理以防止

10、空气污染 2.若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 )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l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 点燃 点燃 3.在通风良好,燃烧正旺的煤炉中,下列反应最不容易发生的是( ) 高温 点燃 A. C+O2 CO2 B. 2CO+O2 2CO2 C. CO2+C 2CO D. 2C+O2 2CO4.CO与CO2在性质上不同的原因是( ) A.CO2比空气重 B.CO难溶于水 C.分子构成不同 D.制法不同5. 写出四种区别CO2与CO的方法:(只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1) _;(2)_;(3) _;(4) _.6.下列关于CO的叙述,错

11、误的是( ) A.CO能降低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 B.含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COC.CO常常是许多气体燃料的主要成分 D.CO可夺取CuO中的氧,因而CO被还原7. 有O2、CO、CO2、H2、N2、NH3六种气体,其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是_;有可燃性的是_;有毒性的是_;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_;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_。(均填序号)【课后反思】第7课时 碳酸钙【学习目标】1.了解CaCO3的性质及分布;2.通过CaCO3性质的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回顾1.完成下列转化的化学表达式:CaCO3 CO2 CaCO3_;_。2.硬水受热后易产生一些含_的沉淀物,久而久之就成了水垢,该变化是_变化,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家庭里用_可除去水垢。(二)阅读理解 阅读课本P102P104内容,回答相关问题:1.碳酸钙是_溶于水的_色固体,在自然界分布很广。_、_、_和_等物质中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钙由_和_构成。2.碳酸钙高温煅烧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氧化物,其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_,所得固体物质俗称_,它又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_。3.氢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