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335354 上传时间:2017-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DNA 变 性 是 指 核 酸 双 螺 旋 碱 基 对 的 氢 键 断 裂 ,双 链 变 成单 链 ,从 而 使 核 酸 的 天 然 构 象 和 性 质 发 生 改 变 。变 性 时 维持 双 螺 旋 稳 定 性 的 氢 键 断 裂 ,碱 基 间 的 堆 积 力 遭 到 破 坏 ,但 不 涉 及 到 其 一 级 结 构 的 改 变 。凡 能 破 坏 双 螺 旋 稳 定 性 的因 素 ,如 加 热 、极 端 的 pH、有 机 试 剂 甲 醇 、乙 醇 、尿 素

2、及甲 酰 胺 等 ,均 可 引 起 核 酸 分 子 变 性 。糖酵解定义:葡萄糖或糖原在组织中进行类似发酵的降解反应过程。最终形成乳酸或丙酮酸,同时释出部分能量,形成ATP 供组织利用。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 或其复合体。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酶 的 活 性 中 心 :酶 分 子 中 氨 基 酸 残 基 的 侧 链 有 不 同 的 化 学组 成 。其 中 一 些 与 酶 的 活 性 密 切 相 关 的 化 学 基 团 称 作 酶 的必 需 基 团 。这 些

3、 必 需 基 团 在 一 级 结 构 上 可 能 相 距 很 远 ,但在 空 间 结 构 上 彼 此 靠 近 ,组 成 具 有 特 定 空 间 结 构 的 区 域 ,能 和 底 物 特 异 结 合 并 将 底 物 转 化 为 产 物 。这 一 区 域 称 为 酶的 活 性 中 心 或 活 性 部 位组成 DNA 和 RNA 的基本元素都是:C、H、O、N、S、P 。组成 DNA 的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即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RNA 的是核糖核苷酸,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酶

4、的本质是蛋白质,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可调控性,温和性,适宜环境才有活性。糖酵解是葡萄糖或糖原在组织中进行类似发酵的降解反应过程。最终形成乳酸或丙酮酸,同时释出部分能量,形成ATP 供组织利用。意义:1、糖酵解是存在一切生物体内糖分解代谢的普遍途径 2、通过糖酵解使葡萄糖降解生成 ATP,为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尤其对厌氧生物是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3、糖酵解途径为其他代谢途径提供中间产物(提供碳骨架),如 6-磷酸葡萄糖是磷酸戊糖途径的底物;磷酸二羟丙酮a-磷酸甘油 合成脂肪 4、是糖有氧分解的准备阶段 5、由非糖物质转变为糖的异生途径基本为之逆过程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1 产生 NA

5、DPH2 生成磷酸核糖,为核酸代谢做物质准备 3 分解戊糖血糖来源:(1)糖类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入血,这是血糖最主要的来源。 (2)肝糖原分解:短期饥饿后,肝中储存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3)糖异生作用:在较长时间饥饿后,氨基酸、甘油等非糖物质在肝内合成葡萄糖。(4)其他单糖的转化。 血糖去路: 氧化分解:葡萄糖在组织细胞中通过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产生 ATP,为细胞代谢供给能量,此为血糖的主要去路。 (2)合成糖原:进食后,肝和肌肉等组织将葡萄糖合成糖原以储存。 (3)转化成非糖物质:转化为甘油、脂肪酸以合成脂肪;转化为氨基酸以合成蛋白质。 (4)转变成其他糖或糖衍生物,如

6、核糖、脱氧核糖、氨基多糖等。 (5)血糖浓度高于肾阈(8.99.9mmolL,160180mgdl )时可随尿排出一部分。血糖受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调节。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底 物 浓 度 的 改 变 ,对 酶 反 应 速 度 的 影 响 比 较 复 杂 。在 一 定的 酶 浓 度 下 当 底 物 浓 度 较 低 时 (底物浓度从 0 逐渐增高),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呈正比关系(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度不再按正比升高;如果再继续加大底物浓度,反应速度却不再上升,趋向一个极限。酮体:饥饿或糖尿病时肝中脂肪酸大

7、量氧化而产生乙酰辅酶 A 后缩合生成的产物。包括乙酰乙酸、 羟丁酸及丙酮。 脂 肪 动 员 : 在 病 理 或 饥 饿 条 件 下 , 储 存 在 脂 肪 细 胞 中 的 脂 肪 , 被 脂 肪 酶 逐步 水 解 为 游 离 脂 酸 ( FFA) 及 甘 油 并 释 放 入 血 以 供 其 他 组 织 氧 化 利 用 , 该 过程 称 为 脂 肪 动 员 。 在 脂 肪 动 员 中 , 脂 肪 细 胞 内 激 素 敏 感 性 甘 油 三 酯 脂 肪 酶( HSL) 起 决 定 作 用 , 它 是 脂 肪 分 解 的 限 速 酶 。 脂 肪 动 员 的 产 物 是 乙 酰 辅 酶A, 再 肝 脏

8、 中 乙 酰 辅 酶 A 与 乙 酰 辅 酶 A 两 两 缩 合 生 成 乙 酰 乙 酰 辅 酶 A, 再 转化 成 乙 酰 乙 酸 , 乙 酰 乙 酸 可 以 还 原 成 -羟 丁 酸 或 者 脱 羧 形 成 丙 酮呼吸链 :线粒体内膜上存在多种酶与辅酶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可使还原当量中的氢传递到氧生成水。P/O 比值:指物质氧化时,每消耗 1 个原子氧所消耗无机磷的摩尔数(或 ATP 摩尔数) ,即生成 ATP 的克分子数。必需氨基酸指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它是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必不可少,而机体内又不有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补充的氨基酸,

9、称必需氨基酸。对成人来讲必需氨基酸共有八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一碳单位定义:指某些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包括甲基、亚甲基、甲烯基、甲炔基、甲酚基及亚氨甲基等。 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化:(一)转变为胆汁酸 胆固醇在肝内转化为胆汁酸是其主要代谢去路。正常成人每天合成的胆固醇有 40%在肝中转变为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道。胆汁酸能降低油水两相间的表面张力,在脂类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二)转变为类固醇激素 胆固醇是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前体。肾上腺皮质以胆固醇为原料,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合成醛固酮、皮质醇和少量性刺激;性刺激主要在

10、性腺利用胆固醇合成,如在睾丸间质细胞合成睾酮,在卵巢可合成雌二醇及孕酮。 (三)转变为维生素 D3 人体皮肤细胞内的胆固醇经脱氢氧化生成 7-脱氢胆固醇,7- 脱氢胆固醇经紫外光照射后转变成维生素 D3。维生素 D3 在肝细胞微粒体经 25-羟化酶催化生成 25-羟维生素 D3,后者经血液转运至肾,再经 1-羟化酶催化形成具有活性形式的 1,25-二羟维生素 D3【1,25-(OH )2D3】具有调节钙磷代谢的作用。来源:1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生成的氨2 由肠道吸收的氨,包括食物蛋白质在大肠内经腐败作用生成的氨和尿素在肠道细胞脲酶作用下产生成的氨3 肾脏泌氨,谷氨酰胺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谷氨酰胺酶的催化下生成氨去路:1 在肾脏内合成尿素,氨在体内的主要去路是在肾脏生成无毒的尿素让后由肾脏排泄,这是集体对氨的一种解毒方式2 谷氨酰胺的合成,氨与谷氨酸在谷氨酰胺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即为解毒产物也是储存于运输形式3 氨可以是一些 a-酮酸经联合脱氨基逆行氨基化而合成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4 氨还可以参加嘌呤碱和嘧啶碱的合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