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蔡河中学2020年中考化学考前补漏练习(三)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532920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蔡河中学2020年中考化学考前补漏练习(三)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北省黄冈市蔡河中学2020年中考化学考前补漏练习(三)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北省黄冈市蔡河中学2020年中考化学考前补漏练习(三)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湖北省黄冈市蔡河中学2020年中考化学考前补漏练习(三)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市蔡河中学2020年中考化学考前补漏练习(三)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蔡河中学2020年中考化学考前补漏练习(三)人教新课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黄冈市蔡河中学2020年中考化学考前补漏练习(三) 1(1)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待固体完全反应后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 b溶解 c洗涤 d 过滤(3)过滤、蒸发时都需用到的仪器是 (填序号)。 A酒精灯 B烧杯 C玻璃棒 D漏斗 E量筒(4)小丽想要用回收的氯化钾配制50 g 10的氯化钾溶液。配制该溶液的操作步骤计算:需要氯化钾固体的质量为 g,水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称量:用托盘天

2、平称取所需固体,再用 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溶解:将称得的氯化钾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倒入量取的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装瓶:将配制的溶液倒入试剂瓶,并贴上标签。请在装有所配制溶液的试剂瓶(见上图)标签上标明相应信息。(5)小林同学想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于是取了3g MnO2加入到试管中,向长颈漏斗中加入50g过氧化氢溶液,待过氧化氢溶液全部滴加完,并经充分反应后,锥形瓶中剩余物质51.4g,请你帮助计算: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g。所用过氧化氢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计算过程)试管1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做了三个趣味实验,装置如右图(气密性良好)。当开启分液漏斗的旋塞,液体滴

3、入盛有固体的试管2中时,观察到不同的现象。(1)若试管2中发生了化学反应,观察到试管1中有气泡产生,且其中的石蕊溶液变红,试管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试管2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观察到两支导管口同时冒气泡、吸滤瓶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试管2中的固体可能是_。(3)若观察到吸滤瓶内盛有的红色溶液变无色,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试管2中的固体分别是_;烧杯中的液体可能是_ _。请你解释溶液变色的原因:_。3甲和A、B、C、D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B、C、D四种物质分别由一种、两种、三种、四种元素组成。A发生化合反应、B发生分解反应、C发生中和反应、D发生复分解反应均可以生成甲。请回答:(

4、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_,B_。(2)写出A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从化合物的分类上说,C属于_。(4)若C和D的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生成碳酸钠和甲,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C和D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有气泡产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猜想】甲:可能是酚酞变质的缘故;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小有关。【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理

5、论分析】(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 。(2)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理由是 。【实验设计】(3)为证实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实验步骤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1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4)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看到: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因此酚酞红色褪去与氧气无关。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设计如下实验证明并完成有关问题: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

6、,则证明 。方案二:。1(1) 2KClO32KCl+3O2 变大 (每空1分,共2分)(2)bdca (1分)KCl溶液10%10%KCl(3)C(1分)(4)5 45 50 (4分)(5)1.6g 6.8%2(1)CaCO3 + 2HCl =CaCl 2+ H2O + CO2(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即可)(2)NaOH (烧碱、氢氧化钠固体)(3)水、硝酸铵(或干冰、冰) 酸。试管2中的固体溶解(或与液体反应)时吸收热量,温度降低,使吸滤瓶中的压强减小,烧杯中的酸倒吸入锥形瓶中,与锥形瓶中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红色溶液变无色。(1.说出试管2中降温;2.说出吸滤瓶中压强减小;3.酸中和掉

7、碱性)点燃3(1)H2O H2O2 (2)2H2 O2 =2H2O(3)酸或碱 (4)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2NaHCO3 + H2SO4 = Na2SO4 + 2H2O + 2CO24.(1)三位同学的理由是: 因为酚酞先变成了红色,说明酚酞没有变质; (2)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的理由是 因为CO2与NaOH反应生成的Na2CO3溶液依然呈碱性。(3)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1将水中O2除去。2防止O2再次溶入NaOH溶液中(4)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大家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方案一:证明酚酞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有关(或者证明丁的猜想正确。)方案二:将酚酞滴入盛水的试管中,然后逐步加入NaOH固体,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随着NaOH固体的加入,溶液从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丁的猜想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