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联考2020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532820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联考2020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北省联考2020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北省联考2020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北省联考2020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北省联考2020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联考2020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联考2020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湖北省黄冈中学联考中考化学三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1分)1化学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食用加碘食盐能够有效预防大脖子病,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补充加碘食盐B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助于节能减排,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CKNO3和Ca3(PO4)2都是复合肥料,为植物生长提供N、P、K等营养元素D为减少水体污染,农业上应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2有两种粒子,他们的核内质子数不相等,核外电子数相等,这两种粒子不可能是()不同元素的原子 不同的分子 分子和离子 不同的离子ABCD3归纳总结正确的是()A、化学之最B、化学与生活天然存在的最

2、硬的物质:金刚石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铁煤气泄露:开排风扇水壶中的水垢:用食醋除去C、性质与用途D、环境保护木炭有可燃性:作燃料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有色光:作电光源废旧电池:随意丢弃工业污水:处理后排放AABBCCDD4物质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称为水解反应例如:Al2S3+6H2O2Al(OH)3+3H2S根据上述观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aF的水解产物是NaOH和HFBCaO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CPCl3的水解产物之一是PH3DMg3N2水解产物是Mg(OH)2和NH35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将4.2克铁粉和4.0克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然后一次性投入盛有200克9.8%

3、稀硫酸的大烧杯中。观察到如下现象: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是浅绿色。由此小金作出下列判断,其中不合理的是()A“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CuOCuSO4CuB“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由于铁粉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C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D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6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

4、色澄清溶液。(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杂质中可能含有硝酸钾、氯化钠B杂质中肯定不含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C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凡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B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来改良土壤8已知物质X是下列四种物质中的一种,下表记录了物质X的溶

5、液分别加入的另外三种物质中产生的现象。则物质X可能是()加入物质硝酸银溶液氧化铜氢氧化钠溶液实验现象白色沉淀溶解,溶液变蓝无明显现象ANaCl溶液B碳酸钠溶液C稀硝酸D稀盐酸9已知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又知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时点燃就会发生爆炸,下面列出了氢气混入空气时所占的不同体积分数,按理论计算最猛烈的可能是()(提示:氢气与氧气完全反应时爆炸最剧烈)A氢气占10%B氢气占29%C氢气占50%D氢气占70%10已知La(镧)是活动性比锌还强的金属,它的氧化物La2O3及其对应的碱La(OH)3均难溶于水,LaCl3、La(NO3)3都溶于水,

6、下列各组物质中,在一般情况下,难于直接反应制得LaCl3的是()ALa和HClBLa2O3和HClCLa(OH)3和MgCl2DLa(OH)3和HCl11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C能与CO2反应生成水D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12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oa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Bb点对应

7、的溶液中溶质为2种Cc点溶液的PH7DX的值为106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28分)13(2分)有一种技术可将糖通式为Ca(H2O )b发酵进行无氧分解,生成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物质是沼气的主要成分写出糖发酵进行无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指出a、b之间的关系 14(4分)向AgNO3溶液中滴入Na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如图表示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写出“”表示的粒子的符号: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5(6分)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制碱原理为: 、 ,用 的方法可以把NaHCO3晶体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在制取NaHCO3时

8、,先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通入较多的NH3,再通入足量的CO2的目的是 16(4分)图中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C、D、F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B是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成分,E是无色气体,F是红棕色固体。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化学式:B ,E 。(2)写出F C化学方程式: 。(3)写出足量的B与F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17(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对纯碱(Na2CO3)和小苏打(NaHCO3)两种固体进行实验探究(1)写出甲、丙两种仪器的名称:甲

9、,乙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丙仪器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丙仪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实验探究利用的科学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对比观察法”或“定量分析法”),实验目的是 18(6分)(1)某同学将CO2缓慢通入NaOH溶液,通入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4种可能情况(忽略CO2在水中的溶解),请将四种情况中溶质的化学式填入如表。编号溶质 (2)已知: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时,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当Na2CO3反应完全后,继续滴入稀盐酸,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该同学向第(1)题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

10、含HCl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该同学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和质量分别为 ;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4分)19(4分)为测定某铜锌合金中的铜的质量分数,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该合金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有的相关数据记录见下表(实验误差忽略不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所取合金质量/g12.512.525所用稀硫酸质量/g120140100生成氢气的质量/g0.20.20.2(1)计算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2)求第三次实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20年湖北省黄冈中学联考中考

11、化学三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1分)1化学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食用加碘食盐能够有效预防大脖子病,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补充加碘食盐B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助于节能减排,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CKNO3和Ca3(PO4)2都是复合肥料,为植物生长提供N、P、K等营养元素D为减少水体污染,农业上应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分析】A、根据人体所需元素的知识解答;B、根据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物解答;C、根据肥料的类别解答;D、根据减少水污染的措施解答【解答】解:A、人类必须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不利于身体健康,不一定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

12、的营养补品,所以应适当补充加碘食盐,故A错误;B、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助于节能减排,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故B正确;C、Ca3(PO4)2不是复合肥料,属于磷肥,故C错误;D、为减少水体污染,农业上不应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要合理控制使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有两种粒子,他们的核内质子数不相等,核外电子数相等,这两种粒子不可能是()不同元素的原子 不同的分子 分子和离子 不同的离子ABCD【分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因而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可能核内质子数不相等

13、,核外电子总数相等;、分子是由原子构成,所以整个分子不显电性,因而不同元素的分子不可能核内质子数不相等,核外电子总数相等;、因分子不显电性,而离子是带电微粒,其核外电子有得失现象,它们间有可能出现核内质子数不相等,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现象;、不同的离子,因其核外电子有得失现象,也可能出现核内质子数不相等,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现象。【解答】解:、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因而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可能核内质子数不相等,核外电子总数相等;故符合题意;、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由对A选项的分析和对B选项分析相似;故正确;、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而离子是带电微粒,其核外电子有得失现象,它们间有可能出现核内质子数

14、不相等,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现象,如:H2O和Na+;故不正确;、不同的离子,因其核外电子有得失现象,也可能出现核内质子数不相等,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现象,如:Na+和F;故不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原子的构成及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于联系,题型设计简单,但考查知识点全面,给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3归纳总结正确的是()A、化学之最B、化学与生活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铁煤气泄露:开排风扇水壶中的水垢:用食醋除去C、性质与用途D、环境保护木炭有可燃性:作燃料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有色光:作电光源废旧电池:随意丢弃工业污水:处理后排放AABBCCDD【分析】A、根据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分析;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分析;C、根据木炭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分析;D、根据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