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理念PPT精选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33532808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5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理念PPT精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教师职业理念PPT精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教师职业理念PPT精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教师职业理念PPT精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教师职业理念PPT精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理念PPT精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理念PPT精选课件(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素质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1 第一节 素质教育观 大纲要求 1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 素质教育观 知识结构 含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构成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 策略 途径误区 素质教育观 3 知识点一 素质教育的含义 1 概念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 以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一宗 两目 两重 两特

2、 4 2 素质教育的内涵 1 一宗旨 提高民族素质 2 两全 面向全体 全面发展 4 两重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5 两特 开发潜能 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 5 3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 教育要面向全体 二 教育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即 两全 三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两重 四 促进学生生动 活泼 主动的发展 五 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潜能 6 知识点二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1 应试教育的教育观 什么是应试教育 是指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水平的教育制度 它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 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 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 7 危害 具体

3、表现 束缚了教育的视野 影响教育公平 导致学生片面发展 局限学生的思维 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加重教师工作负担 单一的评价体系 8 应试教育的基础 为何存在 首先 应试教育是中国传统考试制度的产物 其次 应试教育也是当前我国生产力不发达 就业岗位有限的产物 再次 教育机会竞争激烈 最后 是我国教育思想和实践偏差的产物 9 2 素质教育的存在基础 为什么要追求素质教育 首先是现实中人的异化与片面化向人的完善与全面发展的转变 其次是对应试教育消极后果的纠偏作用 最后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10 3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辨析 区别 教育价值观不同 教育内容不同 教育方法不同 教育评价不同 11 12 知识

4、点三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是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 是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1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 更是一种人格特征 一种精神状态 2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3 重视创新能力是区别传统教育的根本 13 知识点四 素质教育的构成 一 德育 二 智育 三 体育 四 美育 五 劳动技术教育 六 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 教育知识与能力 14 知识点五 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 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1 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2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a 人才观 具有开创性 全面发展与个性健康发展相统一b 教育质量观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

5、现代教育质量观的唯一导向 c 师生观 民主 和谐 平等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 15 二 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1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2 加大教育督导力度3 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4 加强各级 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三 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1 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2 提高校长 教师素质3 完善课程体系 优化教学过程 16 知识点六 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 国家政策保障 二 基本途径 教学 主要是指推进新课程改革1 在教学中要保证 1 课程计划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评估 教学方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2 以课堂为主渠道进行交往的和谐性 17 2 在课改中要做到 1 教育者为中心 转向 学习者

6、为中心 2 教会学生知识 转向 都会学生学习 3 重结论轻过程 转向 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 关注学科 转向 关注人 三 辅助途径 学校管理 课外教育活动 班主任工作 18 知识点七 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误区 1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2 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 什么都学好3 认为实行素质教育就是减负 减少教师教学和学生学的内容 4 就是要老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帮助者 服务者 19 5 素质教育就是要多开展课外活动 多上文体课 把 素质教育 理解为就是组织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 培养学生某方面的特长6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7 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20 知识点八 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分析和评判

7、教育现象 素质教育的内涵及要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即误区 21 例1 2014上半年真题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素质教育任务的是 A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B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C 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D 促进学生能力的平均发展 答案 D 解析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 要求德 智 体 美等各方面并重 同时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 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并不矛盾 促进学生能力的平均发展 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22 例 2013年真题 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存在片面性的是 a 促进学生专业发展b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c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d 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答案

8、 考查要点 本题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考查 a 23 例题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对教育目的的认识不同 面向的教育对象不同 选学的教育内容不同 教育评价标准不同 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同 a b c d 考查要点 考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答案 d 24 例题 下列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区别的叙述 说法错误的是 a 二者教育目的不同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应试教育以考取高分为目的b 二者教育对象不同 素质教育即精英教育 面对部分精英 应试教育则面对大众c 二者教育内容不同 素质教育立足社会需求 应试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考试和升学需要d 二者评价标准不同 素质教育以多种形式全面

9、衡量学生 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唯一评判标准 考查要点 考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答案 b 25 例题 材料分析 摆在班主任冯老师面前的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一起人数众多 性质颇为严重的作弊事件 语文科代表为了帮助其他同学掌握语法知识 征得任课老师的同意 在自习课上组织同学们测验 测验结束后 班长向冯老师汇报 一切正常 冯老师正为学生们的自觉行为感到高兴 准备给全班同学一次嘉奖 岂料课后学生反映 测验时看书的人不少 连班长也在内 怎样处理这起作弊事件呢 26 在全班同学面前直接提出这个问题 责令作弊者自动坦白 要求知情者检举揭发 把嫌疑分子一个个叫来办公室审问 这样的办法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呢 第二

10、天上课时 冯老师神情自若 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他在黑板上写上汤姆斯 麦考莱的一句名言 在真相肯定永无人知的情况下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 能显示他的品格 接着又给学生们讲了一个人在回忆自己三十年前一次考试作弊时的懊悔心情 27 讲完故事 冯老师要求每个学生记下汤姆斯 麦考莱的名言 同时要求他们写一篇体会 题目是 心灵的答卷 冯老师平静 沉着的态度 大大出乎学生们的意料 而汤姆斯 麦考莱的名言则深深地震撼了学生们的心灵 第二天 每个同学都交出了惭愧 悔恨的 心灵答卷 显然冯老师对这次作弊事件的处理是卓有成效的 它的教育影响十分深刻而久远 请结合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 对冯老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28

11、考查要点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素质教育相关知识评析教育现象的能力 参考答案 冯老师在处理这次作弊事件时 没有采用严厉批评 追查责任的惯用方法 而是依据学生做了错事心里不安 知错欲改的心理 采取了一个足以震撼学生心灵的措施 要求每个学生记下汤姆斯 麦考莱的名言并写出心得体会 巧妙地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在友好和无拘束的情境中 把教师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 使学生把这种教育要求当做自己的意图提出来并加以执行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29 这样 学生既接受着教师的教育 又不感到自己是教育对象 冯老师在处理这起作弊事件时 根据学生当前心理状态对症下药 分寸得当 采取的 宽恕 态度激起了学生的自我谴

12、责 自我教育 这种宽恕产生的道德上的震撼比责罚要强烈得多 冯老师运用教育机智的精当和巧妙 确实令人赞叹 它既体现了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创新精神 又实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取得了 润物细无声 的效果 30 技巧点拨 1 认真阅读材料和题目2 确定相关教育理论3 结合材料 条理清楚答题 31 第二节学生观 大纲要求 1 理解 人的全面发展 的思想2 理解 以人为本 的涵义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3 运用 以人为本 的学生观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因性别 民族 地域 经济状况 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4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 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 因材施教

13、 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2 学生观 知识结构 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含义及相应学生观 小学教育与学生发展 小学教育特点 教育公正与学生发展 因材施教与学生发展 师生关系 33 知识点一 人的全面发展 的基本涵义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 和谐 充分的发展 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理解 1 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发展量2 个人智力和体力充分 自由的发展质3 个人智力和体力统一的发展度 34 知识点二 以人为本 的基本涵义 一 以人为本 的涵义所谓以人为本 就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 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

14、地位 它是一种价值取向 强调尊重人 解放人 依靠人和为了人 它是一种思维方式 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 既要坚持历史和社会的尺度 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35 二 科学发展观中的 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以人为本的理念实际上有三层含义 1 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的发展 而不应当是以物或以经济为本的发展 2 发展应当是以绝大多数人为本的发展 而不应当是以少数人为本的发展 3 发展应当是以无数个具有平等权利的个体人为本的发展 36 知识点三 以人为本 的学生观 一 什么是学生观 学生观是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 是直接影

15、响教育活动的目的 方式和结果的重要因素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教育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二 历史上的学生观1 关于学生天性的认识 一种是原罪论 性恶论 基督教义 赫尔巴特 荀子 另一种是性善论 卢梭 孔子 孟子 37 2 关于学生地位的认识 一种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 教师中心论 另一种是以杜威为代表的 儿童中心论 3 关于学生身份的认识 赫尔巴特 斯宾塞等人把学生当成小大人看待 主张向学生传授成人的知识 为完满生活作准备 而卢梭 杜威等人则主张从儿童的天性出发 从实际出发 把儿童看作独特的 处于特定阶段的人 让他们适应生活而不是为生活做准备 38 4 关于知识学习的认识 洛克 白板说 主张向学生灌输系

16、统的知识 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 而杜威等人则反对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 反对系统知识的传授 主张儿童从生活中 活动中学习 强调能力的发展 5 关于学生管理的认识 赫尔巴特主张严格管理 维持秩序 而卢梭 杜威等人则主张对儿童实施顺从其天性的 自然的 自由的教育 反对严酷的纪律和惩罚 39 三 应树立什么学生观 以人为本 的学生观 四 以人为本 学生观的涵义 即以学生为本 在教育活动中 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40 五 怎样理解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 学生是发展的人 发展性 a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b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c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d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2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主体性 即 学生是自身生活 学习和发展的主体a 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的人 41 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对象或客体是相对的 暂时的 而作为自身生活 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却是绝对的 长期的 学生是有着主观意志的自己生命的主体 他们应该享有一定的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权利 学生是有着自己特定的学习与发展方式的自己成长的主体 b 学生是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