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玉器PPT精选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33532119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38.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秋战国玉器PPT精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春秋战国玉器PPT精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春秋战国玉器PPT精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春秋战国玉器PPT精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春秋战国玉器PPT精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秋战国玉器PPT精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秋战国玉器PPT精选课件(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秋战国玉器 1 春秋 战国时期玉器的出土分布 大致可分为中原地区 关中地区和江淮地区 中原地区包括河南 河北 山西和山东 是晋 韩 赵 魏 燕 齐 鲁等诸侯国和方国的辖地 所出玉器数量最多 这一地区春秋早期的玉器风格与西周晚期十分接近 春秋中 晚期玉器纹饰由简变繁 双钩和隐起的谷纹大量流行 战国时期以璧 璜 环为主体的组玉佩最为常见 缀玉瞑目 玉握 玉含等葬玉也被广泛使用 2 关中地区是秦国的领地 春秋时期玉器多为礼器 纹饰华丽 造型规整 以云雷纹玉璧最有特征 战国时期秦国玉器出土很少 主要有玦 璜 环等佩饰 形制简单 这可能是秦国玉器工艺受到战争影响而发展缓慢的结果 江淮地区是一些宗周诸侯

2、国和楚国的领地 这些诸侯国在春秋末 战国初年为楚国所灭 因此出土玉器都是春秋时期的标准器 玉器绝大多数是佩饰 造型优美 雕琢工艺精良 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 3 楚国玉器最早见于春秋中 晚期 受到周围临近宗周国家玉器风格影响较大 器类和纹饰都很接近 战国时期楚国玉器与中原地区玉器相似 战国晚期已经形成自身风格特点 且影响到汉代玉器的风格 4 春秋 战国时期玉器按用途可分为礼器 用具 装饰玉和艺术品等4类 礼器包括祭祀玉 盟誓用玉和葬玉 祭祀用玉有玉圭 玉璋 玉璧 玉璜 玉简等 盟誓用玉主要见于山西侯马市和河南温县的东周盟誓遗址中 器形有玉圭 玉璋 玉简等 上书盟辞与璧 璜等同埋于祭祀坑中 是盟誓时

3、奉献给神祇或祖先的祭玉 葬玉有殓尸用的大玉璧 缀玉瞑目 玉含 玉握等 5 春秋 战国时期玉制用具包括玉带钩 玉觽 玉簪 玉板指 玉耳杯 玉梳 玉镜架等 器形不大 都是实用器 有些玉器上有明显的使用痕迹 6 装饰用玉是春秋 战国玉器中最精美 数量最多的部分 品种齐全 很有特色 春秋 战国时期的佩玉 数量和种类都很多 用途也不尽相同 有戴在颈部作为项饰的 有戴在手腕上作为手镯的 有作为耳饰的 有作为腿部装饰的 还有佩挂在胸腹部的玉串饰或组玉佩 出土于胸腹部的组玉佩很多 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 其组成部分多种多样 主要有玉人 玉牌饰 小型玉璧 玉环 玉璜 玉冲牙 玉瓶形饰 玉龙 玉虎 玉龙凤形佩

4、玉珠等 结构复杂 完整的一套玉组佩长达1米以上 春秋 战国时期除各级贵族普遍佩玉外 一些高级贵族身边的女婢也佩带组合较为简单的玉串饰 其他玉饰还有耳饰玦 衣服上的玉坠 片饰等 7 8 9 10 春秋 战国时期的玉制艺术品主要用来观赏 数量虽然不多 但多制作精美 如河南洛阳市战国墓出土的伏兽玉人和山东曲阜市鲁故城战国墓出土的玉马 玉质温润细腻 抛光莹亮 是罕见的艺术珍品 11 12 春秋 战国时期玉器装饰纹样比较丰富 主要有蟠虺纹 谷纹 涡纹 云纹 勾连纹 卧蚕纹 云雷纹 兽面纹等 其中蟠虺纹 云雷纹是春秋时期的纹饰 源于西周时期的玉器纹饰 其他纹饰流行于春秋 战国时期 谷纹 涡纹 云纹和勾连纹

5、最为常见 多饰于玉璧 玉璜 玉龙 玉虎 玉管上 13 云雷纹玉璧 14 春秋 战国时期玉器的主要特点表现在 1 礼仪用玉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礼器多见玉圭 玉璧 商代和西周以来的玉琮 玉戈 玉矛 玉斧 玉钺等礼器逐渐消失 祭祀 盟誓 丧葬用玉流行 在社会经济 政治生活以及意识形态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15 2 佩玉成为春秋 战国玉器的主流 春秋 战国时期的佩玉种类繁多 用途不同 组合多变 佩玉的种类 除玉璜 玉冲牙等外 还有玉璧 玉环 玉龙 玉凤 玉虎 玉珠 玉管 玉人等 简单者仅一璧一璜 复杂者则有很多配件 讲究上下左右对称 16 3 纹饰满而密 器物表面布满纹饰 不留空白 纹饰繁缛 一件玉器常用几

6、种图案组成 纹饰结构抽象而精细 用线条粗细凹凸的变化 表现出不同层次 让人感觉神秘莫测 17 蟠虺纹是春秋时期的代表性纹饰 战国早期仍在流行 蟠虺是指盘绕的小龙 蟠虺纹是由若干侧面龙首组成的细密丰满的纹饰 S纹和卷云纹是构成蟠虺纹的主要纹饰 它们都可以被视作谷纹的变形组合体 它们的阴刻线条较宽 颇有西周 斜刀工 的韵味 值得注意的是 S纹的纹道中有一条斜向的分割线 而卷云纹却没有 这说明S纹是由两个谷纹从反方向错尾雕成的 18 19 20 21 22 玉璧是春秋战国至汉代最常见的礼仪用器 代表墓主生前的等级和地位 谷纹是玉璧上最常见的纹饰 因其像春天谷粒发芽的形状而名 但其意义究竟是出于整齐美

7、观 还是有某种宗教意义已不得而知 谷纹因雕琢技法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这件玉璧上的谷纹采取浮雕方式 即将剔除底子 凸出半球状谷粒状纹饰 显得整齐饱满 23 24 25 玉璧上形状如云头一般的谷纹 称为勾连谷纹 实际上是两个谷粒状纹饰尾部相连而形成的 这种样式的谷纹一般流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到战国晚期时 谷粒之间的尾部完全断开 形成一个个独立的谷粒状纹饰了 26 27 玉璧上的谷纹以阴刻线的技法制作 形似漩涡 故又称 涡纹 阴线刻的谷纹常见于玉色较暗的玉璧上 精致及美观程度上不及浮雕的谷纹 大概与这类玉璧多为丧葬用玉有关 28 29 玉璧上浮雕的谷纹与其他玉璧略有不同 谷粒非半球状或弧形

8、而似塔尖状 如同螺尾一样 触之有扎手感 这种技法雕琢的谷纹玉璧甚为少见 为古玉收藏界视为珍稀之物 30 31 勾连云纹是由阴刻的谷纹相互勾连盘绕而成 看上去如同绵延细密的卷云 如果以浮雕方式雕刻谷纹 而以阴刻线将谷粒相连 则称之为勾连谷纹 这种样式是战国流行的纹饰 到汉代逐渐消失 32 33 有双周纹饰带的玉璧 一般玉料为青绿色 雕工较粗率 多做丧葬用玉 民间收藏界称之为 祭坑玉 战国晚期至汉代 等级较高的墓葬中往往成组放置在墓主的前胸和后背上 应该是丧葬等级观念的反映 34 35 所谓 蝌蚪纹 是指璧面纹饰外侧边缘有一些对称分布的单体谷纹 这种谷纹拖着长直且宽大的尾 形同蝌蚪一般 蝌蚪纹亦称

9、 卧蚕纹 也像一条伏卧的蚕一样 它是战国早期流行的谷纹样式 36 37 透雕精美的玉器 一直是古玉收藏界收藏的重点 透雕工艺发展到战国和汉代时期达到了顶峰 构图严谨对称 具有剪纸一般的效果 纹饰精美 线条流畅 这与制玉工具的进步有直接的关系 战国时期 铁制工具代替了青铜工具 铁制工具具有硬度高不易磨损 可锻打出细薄锐利的砣子 原料易得且成本低等特点 因此从战国时期直到近代制玉工具都是铁制的 38 39 40 所谓 绞丝纹 形象地说就是用一条细绳子斜向缠绕在玉镯子上 只不过这条绳子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据说这种现象在数学上叫 阿基米德螺线 亦称 等速螺线 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 有趣的是

10、 阿基米德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的战国时期 也就是这件绞丝纹玉环制作的时代 41 42 43 这件玉环上的卷云纹 线条婉转流畅 网格纹内线条细密整齐 颇有 游丝毛雕 的韵味 古玩行形容战汉玉器细腻阴刻纹饰用语 阴刻线越细 说明砣子的砣口越薄越锋利 这与铁砣的使用有直接关系 因为铁可以反复锻打 形成坚硬而锋利的砣口 44 45 46 47 玉璜属于平衡佩带的玉器 所以纹饰图案结构一定是中轴对称式 也就是说中轴左右的纹饰是一样的 这件玉璜的中轴就是那个圆穿孔 供系绳佩带之用 尽管缺失的那部分永远无法复原了 但我们至少可以根据完整的部分在纸上把缺失的图案画出来 48 49 玉觿一般成对出土 是玉组佩最下

11、面的佩饰 也称玉牙 佩带者在行动时 玉觿的摆动幅度最大 它们可以相互撞击或与其他玉佩相击发出悦耳的玉声 以节制步伐 50 51 52 玉扁管是春秋战国时期常见的玉饰 属于成套的玉组佩配件之一 玉组佩是由多件玉佩组成 以丝线穿缀 由于玉佩之间的丝线外露不美观 故以珠 管一类的饰品穿缀于主要玉佩之间的丝线上 起到遮掩丝线 视之美观的效果 53 54 55 战国玉带钩传世品很多 亦有很多仿品 鉴定时要注意 1 钩首与钩身相连的凹槽处要有一定宽度 至少可以容下钩环的厚度 2 钩钮要有一定的高度 至少可以容下皮带的宽度 56 57 58 59 60 这种方形薄片状的玉片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特点是有纹饰的

12、一面朝外 另一面向内为素面 四角有穿孔 是缝缀在死者衣服上用于殓葬的 属丧葬用玉 它是汉代玉衣的雏形 61 62 玉面具也称 瞑目 面幕 雕成人面及五官形状 是专用于覆盖在死者面部的葬玉 它出现于西周 流行于春秋战国及西汉时期 一般常见的玉面具是将雕成人面五官的一些小玉件 如眼 眉 鼻 口 耳 胡须等 缝缀在织物上 覆盖于死者面部 而像这种整体雕刻出人面的玉面具极少见 它周边8个对称分布的小圆孔是为缝缀固定于织物上之用的 63 64 65 66 67 68 69 几何形云纹是指线条转折近直角形 有些像云雷纹 这种纹饰特征有秦式玉器风格 就是春秋晚期秦国玉器的特征 不但线条转折近直角形 而且雕刻

13、草率 这或许是秦国制玉工艺落后的表现 70 71 72 73 74 有很多战国时期造型复杂的龙形玉佩上 多少可以看出一些凤鸟纹饰的元素 只是不太明显 比如玉龙的向下翻卷的尾尖 很像凤鸟的钩喙 而玉龙腹部下面附饰的端部 也很像一个凤鸟的头部 75 76 77 这件琉璃环堪称早期玻璃器的精品 不但质地纯净 透明度高 而且满饰细密的蟠虺纹 相当精致 中国早期的玻璃器 如 蜻蜓眼 琉璃珠 一般认为是从西亚出入的 因为当时在西亚以及欧洲地中海沿岸也大量流行这种珠子 但是这种蟠虺纹环的造型是中国特有的 因此这件琉璃环应该是中国本土的产物 代表了当时玻璃器生产的最高水平 78 79 80 春秋战国时期的琉璃

14、珠俗称 蜻蜓眼 可能是从西亚传来的 舶来品 为何 蜻蜓眼 都是以蓝色为主 因为发明和使用琉璃的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非常崇拜青金石饰品 如同中国人喜爱和田玉一样 当时青金石产地在今天的阿富汗 距古埃及有万里之遥 来之不易 故制作蓝色琉璃饰品以代青金石 两者颜色非常近似 因此后来传入中国的 蜻蜓眼 就一律是深浅不一的蓝色了 81 82 虽然中国人制作和使用玛瑙有5000多年历史 但直到战国和汉代 玛瑙器仍然是珠 管及小型佩饰 既无纹饰 也无容器 这是因为玛瑙虽然坚硬 硬度甚至高过和田玉 但缺乏韧性 它的抗压程度仅为和田玉的四十分之一 古人用原始工具无法进行深入的加工 只能制作一些简单的玛瑙佩

15、饰 83 84 这种内厚外薄的玛瑙环 是与带钩组合使用的束带用具 流行于战国时期 也称 带环 带环一侧拴系腰带 对应的另一侧扣入带钩的带首 达到束带的目的 鸡血玛瑙是玛瑙中比较珍贵的品种 红色部分似流动的鸡血 出土也比较少 85 86 玉璜上的切割痕明显是直片形锯切割的痕迹 古代解玉工具有两种 即直片形锯 条形锯 和线锯 拉丝锯 两种 前者像今天的锯条一样 切割时做水平往复运动 留下的痕迹是直线形的 线锯是像线绳一样的软质工具 在切割时做半圆形或弧形运动 留下的痕迹是细密的同心圆状弧形的 这件玉璜上留下来的切割痕迹非常直 说明琢玉工具在使用时稳定性相当好 87 88 这件玉璧上留下的加工痕迹

16、是研究玉璧纹饰制作过程的珍贵资料 从痕迹来判断 工匠在雕琢谷纹时 先将璧面四等分 然后逐一加工纹饰 这样制作的优点在于谷纹整齐对称 琢刻便捷 因此 我们可以照此原理将所有谷纹玉璧的纹饰加工过程复原 89 90 玉器上人字形弧状边缘 乃是切割两件玉璧或玉璜等弧形玉器后留下的痕迹 说明这是一件用余料改制的玉器 另外 此器下面边缘有整齐均匀的红褐色沁 而其他部位则没有沁色 说明带有沁色的这部分很有可能是原来玉料的原皮 沁色的由外向里的渐变色也说明了这一点 91 92 93 94 两件玉龙由一件玉龙横向一分为二而成 属于 成型对开 的制作方法 成型对开 法的好处在于省工省料 而且两件玉器尺寸和重量基本一致 便于组佩中对称和平衡 有的玉龙穿孔附近有斜向切割痕迹 应该是 成型对开 时开始入刀解玉时留下的 95 96 97 古玉的受沁状况 除了与埋藏环境有关外 与玉质的致密程度关系很大 玉质越好 致密度就越大 越不易受到侵蚀 此器玉质温润致密 可能是和田籽料 表面打磨抛光精细 所以虽然在地下埋藏两千多年 出土后仍光亮如新 看不出沁色的痕迹 98 99 从商周到汉代 棺内敷施朱砂是普遍的丧葬现象 而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