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PPT精选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33531667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PPT精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PPT精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PPT精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PPT精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PPT精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PPT精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PPT精选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 第一部分单元概述 一 教学要求 专题主旨 三位伟人 三大理论 三次巨变 2 三位伟人 三大理论 三次巨变 1 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2 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3 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3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认识其在

2、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4 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必修三教学指导意见 1 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三民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 2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 3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4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5 福建省高中学业基础

3、会考大纲 历史 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认识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 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 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6 二 基本线索和教学重难点 基本线索 20世纪百年变迁中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嬗变历程 重点 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及实践 二是毛泽东思想 三是邓小平理论 四是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难点 思想理论概念比较多 理论

4、性强 7 三 专题教学建议 1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看 讲授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专题时 要与课标中其他模块的专题进行联系分析 2 本专题理论性较强 理论与实践的观点应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 3 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宜采用理论联系实际 历史比较 广泛利用感性材料直观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4 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可以让学生制作图表 自己动手去整理归纳 5 设计探究性问题开展集体讨论等 鼓励学生对周围社会生活情况进行调查 研究 访问 丰富对社会的认识 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8 与其他模块的联系 9 第一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第二部分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0 了解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

5、提出的背景及其基本内容 认识新旧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不懈奋斗的精神 增强对国家 民族历史使命感注意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把握 新 的含义 认识其时代进步性 历史必修 教学指导意见 学习要求 11 知识能力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识记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 认识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从理论上分析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介绍新旧三民主义的时代背景及孙中山为实现三民主义而努力奋斗的历程 利用影视图片资料再现历史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开展小组合作讨论 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

6、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奋斗的精神 增强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 12 重难点 重点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难点 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 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 13 本课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 第二 新三民主义的基本思想内涵及评价 第三 新三民主义与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关系 教学要点 14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 建议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这一优势 适当补充有关材料 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 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导入新课之前要引导学生回忆必修一的中国同盟会的建立的内容

7、使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 第一子目的重点是三民主义的内容和评价 15 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3 政治 民族危机加深 4 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6 个人 孙中山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5 其他 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失败 2 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历史背景 16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 国民一律平等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17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评价 积极性 P59 局限性

8、 未明确反帝 族 未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 权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生 此决定了资阶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核心 前提 补充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评价 性质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其局限性的决定因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8 三民主义的评价 进步性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 经济利益 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 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华民国 局限性 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 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因此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19 结

9、合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实践的有关史实 从两个角度叙述了三民主义的实践结果 一方面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中国的民主进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辛亥革命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另一方面 由于三民主义自身具有局限性 在它指导下的资产阶级一系列的斗争都无法取得彻底的胜利 引导学生思考 在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最终的结局有何共同点 这些共同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在师生共同解决的基础上 过渡到下一个问题的学习 20 孙中山能够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 1 根本原因 2 客观条件 孙坚持民主革命 不断探索的革命精神 多次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 十月革命的影响 苏联的帮助 五四运动的

10、影响 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21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学生活动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归纳 自主完成表格内容 22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反满族贵族专制 推翻帝制 建立国民的政府 平均地权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 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平均地权 后提出耕者有其田 节制资本 控制私人资本 新 在反帝 新 在强调民权普遍性 反帝反封相结合 新 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 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 扶助农工 影响 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 国共进行了第

11、一次国共合作 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23 三民主义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核心 纲领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国民政府 国民一律平等 对外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中华民族自求解放 对内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 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实行 耕者有其田 不反帝 反帝 反满 民族平等 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 平民共有 普遍平等的民权 节制资本 扶助农工 24 不同点 内容不同 民族主义 旧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新增加了对外反帝 对内

12、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民权主义 旧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为目标 新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 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政府 民生主义 旧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 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的内容 反封建革命性增强 影响不同 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 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 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25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1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2 新三民主义是纲领 是奋斗目标 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两者紧密

13、联系 26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提供思想理论依据 核心 政策原则 纲领 奋斗目标 统战的政治基础 方法 手段 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27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有何异同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不同 1 民主革命阶段 有八小时工作制 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中共 2 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中共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28 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5 1912 1911 1924 中国同盟会 武昌首义 中华民国成立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国民党 一大 召开国共合作建立 1913 1922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1924

14、 1927 国民革命运动 29 理科班学生只要求理解新三民主义 新 在何处以及它对国共合作及国民革命的积极作用 其他问题不需要展开讨论 对新三民主义的认识和评价是本部分内容的难点 建议教师处理好二个角度 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建议教师向学生阐述清楚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不同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一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有何关系 问题二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0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1 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以及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主要思想 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体会以毛泽

15、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 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不断探索 奋斗的丰功伟绩 学习时要区分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并思想 历史必修 教学指导意见 学习要求 32 知识能力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知道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理解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理解毛泽东思想成熟的表现 概述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主要内容 正确认识和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内涵 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对教材的阅读归纳能力 宏观上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提供素材 文字 图片

16、 影视等 感知历史 创设问题情景开展合作学习 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过程 认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体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 社会进步 人民幸福不断探索 努力奋斗的精神 33 重难点 重点 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和内容 以及对不同时期的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 难点 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内涵与灵魂 认识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34 教学要点 本课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认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理论内容 第二 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第三 充分肯定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35 本节内容围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来讲述 在讲授新课之前 可以先让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 把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时期的重要内容进行归纳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整体认识 本节教学应该尽可能利用影视 图片和文字资料 结合毛泽东革命斗争生涯和中国革命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史实 形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认识 弄清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 36 萌芽 大革命时期 1924 27年 提出了中国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