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金汤白泥乐槐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528487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3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金汤白泥乐槐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金汤白泥乐槐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金汤白泥乐槐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金汤白泥乐槐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金汤白泥乐槐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金汤白泥乐槐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金汤白泥乐槐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合肥市金汤白泥乐槐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1.天工开物中对制造染料“蓝靛”的叙述如下:“凡造淀,叶与茎多者入窖,少者入桶与缸。水浸七日,其汁自来。每水浆一石,下石灰五升,搅冲数十下,淀信即结。水性定时,淀沉于底其掠出浮沫晒干者曰靛花。”文中没有涉及的实验操作是A. 溶解B. 搅拌C. 升华D. 蒸发【答案】C【解析】【详解】A、“水浸七日,其汁自来”涉及到溶解,故A不选;B

2、、“搅冲数十下”涉及到搅拌,故B不选;C、升华是指由固态受热直接变成气体,文中没有涉及,故C选;D、“其掠出浮沫晒干者曰靛花”涉及到蒸发,故D不选;故选C。2.完成下列实验所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都正确的是A. 分离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B. 除去氯化钠晶体中混有的氯化铵晶体C. 分离CCl4中的Br2D. 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答案】A【解析】【详解】A.分层后,植物油在上层,则利用图中分液装置可分离,故A正确;B.氯化铵受热后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而NaCl较稳定,因此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除去氯化钠晶体中混有的氯化铵晶体,不能选图中蒸馏装置,故B错误;C.溴与四氯化碳的沸点不同,不能利用过滤法

3、分离,应利用蒸馏,故C错误;D.二氧化碳、HCl均与NaOH溶液反应,图中装置不能除杂,图中试剂应为碳酸氢钠溶液,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点睛】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取决于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的性质差异。萃取法适用于同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时,将混合物分离;结晶法适用于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的混合物分离;蒸馏法适用于沸点不同的两种溶质组成的混合物分离;分液法适用于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组成的混合物分离。3.下列各项操作错误的是( )A. 用酒精萃取溴水中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B. 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

4、出C. 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D. 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答案】A【解析】【详解】A酒精和水是互溶的,不能做萃取剂来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可以用四氯化碳来萃取,故A错误; 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避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故B正确;C分液漏斗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漏液,故C正确;D打开塞子(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使漏斗内外压强相等,保证液体顺利流出,故D正确;答案选A。4.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是A. 汽油和植物油B. 碳酸钙和水C. 酒精和水D. 氯化钠和水【答案】B【解析】

5、【分析】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据此解答。【详解】A、汽油和植物油是互溶的液体,用蒸馏的方法分离,A错误;B、碳酸钙难溶于水,用过滤法分离,B正确;C、酒精和水互溶,用蒸馏的方法分离,C错误;D、氯化钠难溶于水,用蒸发的方法得到氯化钠固体,D错误;答案选B。5.下列仪器:漏斗、容量瓶、蒸馏烧瓶、坩埚、分液漏斗、燃烧匙,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常用物质分离的方法:过滤、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分析解答;根据常用分离方法中所需的仪器的选择分析解答。【详解】常用的物质分离的方法:过滤、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各种方法所用的物质分离仪器

6、有:漏斗、分液漏斗、蒸馏烧瓶,故答案选C。【点睛】注意把握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及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B. 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1 mol时的质量C. 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6.021023倍D.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答案】D【解析】【详解】A. 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没单位,二者只是数值相等,A错误;B. 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质量单位是g,物质的摩尔质量与该物质1 mol的质量只是数值相等,B错误;C. 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C错误;D. 摩尔质量的单位

7、是gmol1,D正确;答案:D。7.对1 molL1的硫酸钠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溶液中含有1 mol 硫酸钠B. 1 L溶液中含有142 g 硫酸钠C. 1 mol 硫酸钠溶于1 L水D. 从1 L溶液中取出500 mL,剩余溶液的浓度为0.5 molL1【答案】B【解析】【详解】A. 溶液体积未知,则溶液中不一定含有1 mol 硫酸钠,A错误;B. 1 L溶液中含有硫酸钠的质量是1L1mol/L142g/mol142 g,B正确;C. 1 mol硫酸钠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L,不能得到1 molL1的硫酸钠溶液,C错误;D.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从1 L溶液中取出500 m

8、L,剩余溶液的浓度仍然为1 molL1,D错误。答案选B。8.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况下,11.2 L CO2与SO2的混合物含有氧原子数为2NAB. 常温下,0.9 g H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5NAC.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所含的原子数为0.5NAD. 1 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Na+的个数为2NA【答案】B【解析】【详解】A、标况下,11.2L CO2与SO2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0.5mol,根据分子式可知分子中均含有2个氧原子,所以含有氧原子数为NA,故A错误;B、常温下,0.9g H2O的物质的量为0.05mol,1分子水含有10

9、个电子,则含有的电子数为0.5NA,故B正确;C、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不能利用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2.24L CCl4含有的原子数,故C错误;D、缺少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钠离子的个数,故D错误;答案选B。9.已知3.2 g某气体中含有3.011022个分子,此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 16 gmol1B. 32 gmol1C. 64 gmol1D. 80 gmol1【答案】C【解析】【详解】含有3.011022个分子的物质的量为:n=0.05mo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64g/mol,故答案为C。10.下列关于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B.

10、两者都具有丁达尔效应C. 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均在1100nm之间D. 前者可用于杀菌,后者可用于净水【答案】D【解析】【详解】A、溶液和胶体都是分散系,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故B错误;C、溶液中溶质粒子直径较小于1nm,胶体粒子直径在l100nm之间,故C错误;D、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杀菌消毒,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用来净水,故D正确;故选D。11.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 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做豆腐B. 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 观看电影时,从放映机到银幕有明显的光路【答案】B【解析】【详解

11、】A、豆浆属于胶体,硫酸钙属于电解质,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做豆腐是利用胶体遇电解质发生聚沉的性质,与胶体有关,A不选;B、植物油、水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属于胶体,与胶体性质无关,B选;C、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和胶体,C不选;D、观看电影时,从放映机到银幕有明显的光路,属于丁达尔效应,与胶体性质有关,D不选;答案选B。12.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荣获了诺贝尔奖。已知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 gmol1B. 青蒿素中C、H、O的质量之比为15225C. 1 mol青蒿

12、素的体积约为22.4 LD. 1 mol青蒿素中含11 mol H2【答案】A【解析】【详解】A.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 gmol1,故A正确;B.青蒿素中C、H、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22:5,故B错误 ;C.青蒿素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故C错误,D.青蒿素中不含H2,故D错误;本题选A。13.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Al2(SO4)3=2Al+3+3SO42-B. Mg(NO3)2=Mg2+2NO3-C. KClO3=K+Cl5+3O2-D. FeCl3=Fe3+Cl3-【答案】B【解析】【详解】A.离子书写错误,应该为 Al2(SO4)3 = 2Al3+3SO42-,

13、故A错误; B. Mg(NO3)2=Mg2+2NO3-,故B正确;C.氯酸根离子不可拆,应该KClO3=K+ClO3- ,故C错误;D.电离方程式应为FeCl3=Fe3+3Cl-,故D错误;答案:B。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aHSO4能电离出H+,但NaHSO4不属于酸,而属于盐B. 盐酸、浓硫酸都属于酸,也都属于化合物C. 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D. Fe(OH)2、Fe(OH)3难溶于水,不属于电解质【答案】A【解析】【详解】A.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硫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和钠离子,不是酸,是盐,是酸式盐,故A正确;B. 浓硫酸是硫酸的溶液,盐

14、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均为混合物,故B错误;C. NH3的水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NH3与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电离出阴、阳离子而导电,NH3自身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所以氨气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 Fe(OH)2、Fe(OH)3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会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D错误;答案为A。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稀硫酸滴在银片上:2Ag2H=2AgH2B.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SO42- Ba2=BaSO4C. Fe粉溶于CuCl2溶液: Cu2+Fe = Fe2 + CuD. 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CaCO32H=Ca2H2CO3【答案】C【解析】【详

15、解】A. 银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后,不能够与稀硫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故A错误;B.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 SO42-+Ba2+2OH-=BaSO4+2H2O,故B错误;C.铁的活动性强于铜,可从铜盐溶液中置换出铜单质,Fe粉溶于CuCl2溶液: Cu2+Fe = Fe2+ Cu,故C正确;D. 碳酸不稳定,应该写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形式,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生成硝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一般规律与方法是: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看是否漏掉离子;看是否可拆成离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